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与失     
印度与苏联的贸易额去年达到20亿美元,看来到1985年可能会增加到40亿.面对这样大幅度的上升,印度的心情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印度对苏贸易不用支付硬通货,它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可贵的外汇向西方市场购进不可或缺的物资.可是另一方面,苏联通常把从印度进口的茶叶、烟叶和花生之类的产品转卖给西欧各国.苏联这一手使印度既失去自己直接赚外汇的机会,又割断了与西欧这个重要市场的传统联系.目前,印度还不得不与苏联交往,因为它的60%的煤油、40%的柴油和相当数量的石棉、锌和纸张,都来自苏联.印度意欲摆脱对苏联油类的依赖,于去年11月底与苏联签订合同,由苏联提供技术来发展印度的石油工业.这样一来,在它摆脱依赖之前,却进一步与苏联拴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2.
半月述评     
埃及人民维护主权和独立的斗争,随着“五国委员会”活动的失败,又获得一次重大的胜利。西方殖民者由于兜售“杜勒斯计划”的碰壁,已经陷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然而它们不仅没有从其中获取必要的教训,反而更加狂妄咆哮,图谋组织“使用国协会”,来对埃及人民进行更大的挑衅。“五国委员会”活动的失败英、法、美派到埃及去兜售“杜勒斯计划”的“五国委员会”的失败命运,是早就注定了的。大家知道,在伦敦会议中提出的“杜勒斯计划”,是完全蔑视埃及的主权的,苏联、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锡蘭等国坚决反对这一计划,印度并且提出了对案。埃及人民自然更坚决反对“杜勒斯计划”。西方殖民者看  相似文献   

3.
11月26日,全世界各国的广播电台用几十种不同的语言向听众报告一条重要新闻——塔斯社发表了关于苏联最近试验热核子武器的声明。同一天,在印度卖索尔邦首府班加罗尔,正在印度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赫鲁晓夫对近二十万欢迎群众发表演说时,也谈到了苏联这一次试验的最猛烈的氢弹爆炸。赫鲁晓夫告诉印度人民说:“苏联决不会滥用这种武器。如果这些炸弹永远不在城市或乡村爆炸,我们将感到幸福愉快。让这些炸弹搁在那里,让它们去影响那些想发动战争的人的神经吧。”然而,在西方,有一小撮肥胖的垄断资本家、贪婪  相似文献   

4.
一年多来,苏联在中东、特别是在波斯湾和红海地区恣意渗透扩张,引起了西方的极大震动。西方国家的许多战略分析家认为,俄国人在这个供应西方石油的主要产地、欧洲的重要侧翼开刀,已使西方世界面临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危险的”、“战略性的威胁”。熊爪伸到“世界油库”去年四月,苏联在阿富汗策动政变,进而把熊爪伸向中东油田。两个月之后,它又  相似文献   

5.
印度外交部在今年3月发表的年度报告中重申:印苏关系是“密切、友好、成熟和稳定”的。随后,英·甘地总理又声称:“说印度是苏联扩张主义在亚洲的特洛伊木马”纯属“无稽之谈”。这是怎么一回事?印苏关系究竟如何?它不仅反映印度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涉及印度的整个外交形象。很自然,这个问题在印度国内引起印度各阶层人士的经常议论,在国外也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印度独立以后要了解印度同超级大国苏联的关系,有必要简略回顾印度独立以来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印度作为二次大战后独立的南亚大国,为了巩固独立成果,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同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存在基本矛盾,对外需要继续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和剥削。然而,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贫困落后,严重影响着政治上的独立,印度又不得不依赖外  相似文献   

6.
<正> 记者从国家出版管理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境外一些出版机构放肆地向大陆兜售所谓“国际书号”、“香港书号”,并从中“坐收渔利”。这种兜售,一般通过两种渠道:一是大量向有关部门和作者寄发书号订购单;一是通过他们在大陆的代理人进行倒卖书号活动。国家  相似文献   

7.
印度领导人认为以色列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以色列是印度的“天然盟友”,是个“在冲突时刻可以充分信赖的朋友”。以色列也把印度视为忠诚的“战略”伙伴,是居美国之后对以色列最友好的国家。今年年初,许多媒体报道,印度和以色列正计划联合制造可携带核武器的战略核潜艇。由于两国目前军事合作紧密,又都属于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有核”国家,所以它们的举动引起世人关注。去年9月,以色列总理沙龙率领150人代表团访问印度,掀起印度与以色列军事合作的高潮。其实,印度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只有12年,印度足有40年拒绝与以色列建立正常关系。可见,两国关系经历了大落与大起。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科学技术(包括军事科技在内)水平上,苏联仍然落后于美国。为增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苏联极力想从美国引进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引进美国先进的电子计算机。针对苏联的这一需要,美国把向苏联出口计算机作为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之一,希图用“甜头”来吊苏联的胃口,推行“缓和”战略。去年,当苏联当局监禁金兹伯格等持不同政见者时,美国政府为对苏表示强硬姿态,曾拒绝批准美国控制仪器公司向苏出售先进的赛伯——76电子计算机。今年上半年,当卡特政府急欲同苏联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时,又重新决定同意向苏出售电  相似文献   

9.
苏联正在千方百计地破坏各国对莫斯科夏季奥运会的抵制。手法之一是口口声声叫嚷,“体育运动和政治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应当分开。让我们看看苏联究竟是怎样把体育和政治“分开”的吧。早在抵制运动发轫之初,苏联就慌忙派人四出活动,或游说,或威胁,或拉拢,或挑拨,明的暗的,白脸红脸,作了充分表演。二月初,正当美国拳王阿里打算赴非洲劝说非洲国家抵制的当口,勃列日涅夫通过苏联驻印度大使向正在印度逗留的阿里传递口信,要他放弃非洲之行。最近,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诺  相似文献   

10.
梦幻的破灭     
1959年1月2日,苏联巨型宇宙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当人们都为苏联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欢欣鼓舞时,华盛顿却“笼罩着一种微妙的气氛,而这种气氛正在越来越浓厚”。艾森豪威尔在沉默了一阵之后,不能不致电祝贺,承认苏联宇宙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人类向太空无限广阔的领域前进的过程中的巨大的一步”。这“巨大的一步”是苏联首先跨出的。而吹嘘“要赶上俄国人的卫星”的美国,究竟做得如何呢? “控制月球” 1958年1月底,美国空军研究和发展部副主任布希准将狂妄地叫嚷:“美国必须控制月球”,把月球  相似文献   

11.
阿伦德哈蒂·罗伊的处女作《小事之神》去年10月荣获第29届英国最有权威的文学奖——布克奖,印度的英语报刊闻风而动,均把这条新闻作为热门话题登载在第二天的头版位置并相继发表评论文章。印度总统纳拉亚南通过快电向罗伊女士表示祝贺,自称和她身为同乡(喀拉拉邦高塔亚姆县)“感到特别骄傲”。  相似文献   

12.
美国肯尼迪政府正在大吹大擂所谓“粮食用于和平”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去年艾森豪威尔下台以前不久提出的,而且曾通过美国控制下的联合国,向世界推销。它打着“帮助不发达国家”和“维护和平”的旗帜,来推销美国统治集团长期积压、无法出笼的剩余农产品。当新任的农业部长弗里曼从他的前任本逊接下那农业危机的重担时,曾经大言不惭地说:他总算  相似文献   

13.
印度的雨季是一个令人烦恼的季节,寻常百姓此时很少外出,以躲避溽热和蚊虫的侵袭。然而,印度的政客们却发现,这个雨季他们注定要成为最忙碌的人。卡吉尔边境冲突的硝烟散尽刚刚使他们喘口气,第13届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又悄然逼近。难逃“政治怪圈”瓦杰帕伊二次下课自1996年国大党拉奥政府顺利走完法定任期之后,印度政坛就开始陷入“短命总理”的怪圈,三年内两次大选,四次更换总理。高达、古杰拉尔两位联合阵线的领军人物只是昙花一现;1996年仅尝了13天总理滋殊的印度人民党元老瓦杰帕伊去年再度登顶,任期由13天增长为13个月之后便再次下课。这一切异常的政治表象之下,是当今印度政坛由一党独大向群雄并起过渡、悬浮议会与联合政府当道的政治现实,对于处在多震板块上的印度政治来说,每一次大选和政府更迭都是各种政治势力离合散聚、分化重组的结果,其  相似文献   

14.
近来,向苏联提供紧急食品援助的问题已成为西方舆论的热门话题。自戈尔巴乔夫总统在去年11月欧安会首脑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向苏联紧急提供食品和药品等“人道主义”援助后,已有20多个国家纷纷响应。德国政府首先宣布把原西柏林的总值3.38亿美元(约30  相似文献   

15.
风起云涌的反饥饿斗争去年印度爆发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粮食危机。这次危机一直持续到现在,全国十五个邦中,有八个邦严重缺粮。今年粮食供应情况更进一步恶化,七月十七日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在全国生产委员会上承认:“在今后几个月里,印度将面临着严重的缺粮问题。”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在迈索尔、比哈尔、拉贾斯坦、西孟加拉等邦很多地区已经断粮,人们靠吃草根和黄麻叶充饥,大批的人活活饿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印度人民反饥饿的斗争日趋激烈,八月间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爆发了一次三百万人的反饥饿大罢工。今年,这个斗争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把嫁妆叫做“陶里”(Dow-ry)。女子出嫁都要伴有“陶里”,男方若不满意,往往对女方施以各种虐待。早期还有一种叫“萨蒂”(Suttee)的习俗,丈夫死亡,妻子要同亡夫的尸骸一起火葬。“萨蒂”在近代已被禁止,而“陶里”却愈发在今天的印度盛行。据报道,仅在新德里,一九七八年就有二百起由于男方嫌“陶里”不够而将妻子活活烧死的事件,去年以来类似事件更加蔓延。印度舆论界对此议论纷纷,予以抨击。“陶里”以及妇女的命运,今天在印度仍是严重的、引人注目的问题。“陶里”这种陋习由来已久。据记载,印度在吠陀时代(公元前一七○○年到公元前六○○年,另一说是公元前一五○○年到公  相似文献   

17.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经济在摆脱了前几年的低速增长之后,2003财年有望达到7%的增长率,于是,有关印度的各种“利好”报道便扑面而来:“日益崛起的印度要成为世界强国”,“印度的经济将飞速增长”……以类似话语为标题的文章充斥着报刊杂志的各个角落,印度的身价骤然间持续上升。可是,理性之余,如果对印度经济做一次细致而又深入地剖析,我们看到,印度经济的内外增长机制中都还存在缺陷。软件业一直是印度的骄傲,成为世界软件大国也一直是印度人的梦想,可是,在庆幸印度软件业出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潜藏的危机。印度高科技人才外流的问题一直令人头疼。甚至有人危言,印度将沦为科技领域的“殖民地”,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关于印度经济的这组文章耐人琢磨,不妨一读。——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完成列宁所提出的在经济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工业生产不仅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大大地超过了。因此,在制定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提出,“现在苏联有一切必要的条件可以在和平的经济竞赛中,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按人口计算的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去年,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大会上,赫鲁晓夫同志把它具体为:在今后十五年内,在各种最重要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  相似文献   

19.
如今做一名顾客实在是让人无所适从。这么多的选择,这么多的大甩卖,这么多的公司热情洋溢地告诉你说:“你的电话对我们很重要。”从表面上看,各家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卖力地向顾客兜售他们的产品,因为这是一个顾客日渐挑剔的年代,各家公司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但是,  相似文献   

20.
今年,对苏联在国外的间谍人员来说,是流年不利的一年。自3月底西班牙政府驱逐一名从事颠覆活动的苏联外交官员以来,一阵“起于青萍之末”的“扫荡间谍”之风,吹向世界各地,几乎变成了“龙卷风”。4月份,澳大利亚驱逐一名苏联外交官;英国先后两次赶走了4名苏联人;瑞士封闭了苏联新闻社伯尔尼分社,驱走了首席记者。4月上旬法国政府宣布47名苏联外交官、记者、侨民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勒令其当天离境,出现驱逐苏联间谍的高潮。5月初,伊朗政府又赶跑了18名苏联官员。一时苏联间谍成了过街老鼠。《亚洲周刊》也把苏联在亚洲六个首都的“外交官—间谍”名单公之于众,使这些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据说,仅今年几个月内,全世界被驱逐的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