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用飞行器的隐身能力要求大幅度削减飞行器本身的目标特征,以使在突防时不易被发现。在反雷达隐身技术中,重点是外形隐身技术,故重点探讨了飞行器结构外形的隐身潜力。分别阐述了在空气动力学及动力装置有无突破性进展两种条件下飞行器结构外形在减小雷达散射截面上的潜力,同时还谈到了将外形技术与其它技术相配合而在隐蔽突防上蕴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主动雷达隐身技术是雷达隐身技术的重要分支。针对一种主动雷达隐身装置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电磁场约束方程组,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对消场的表达式,通过对不同入射频率和入射角的数值仿真,着重分析了移相放大器的放大幅度和转移相位对装置隐身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给出了放大幅度和转移相位的取值范围。所做工作对进一步认识智能蒙皮式主动雷达隐身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综述国外隐身飞行器发展的基础上,对隐身的技术水平作了量级估计,并指出:对探测带干扰源的飞行器来说,散射截面的降低与作用距离之间并不是四次方根的关系,而是距离平方根的关系。本文从技术的角度对隐身和反隐身可能采用的技术措施作了分析和评述。由于隐身技术的研究处于秘密阶段,因此这里的分析也只是一种技术上的估计。 八十年代初期,神秘的飞行器隐身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它与高能激光武器和巡航导弹被列为军事科学上最新的三大技术革新。实用的隐身飞机和隐身巡航导弹即将问世。所谓“隐身飞行器”,就是采用现有雷达、红外以及其他电磁或声波探测系统几乎都不能发现的飞行器。 美国到八十年代末期,将有百分之十的军用飞机(约400架)是隐身飞机。一位美国官员说:“为了对付美国的隐身飞机,苏联或是只好丧失防空能力,或是被迫花费数百亿美元来改造现有防空体系,二者必居其一。”苏联对隐身技术的秘密研究也已进行了二十年。  相似文献   

4.
数据融合与雷达优化布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达组网反隐身技术是现代军事领域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的多雷达数据融合和雷达优化布站技术又是热点问题。本文通过例子首先分析了数据融合和雷达布站对组网系统探测性能的空间分布的影响,进而给出了一种雷达优化布站方法。该市站方法以所要探测目标的雷达散射特性(RCS)和各雷达的空间探测特性为依据,同时也考虑到了组网系统对四抗(抗干扰、抗低空入侵、抗反辐射导弹和抗隐身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计用于隐身目标探测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微波辐射计用于隐身目标探测的若干基本问题。在分析现有主要隐身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隐身目标的特点和隐身材料的电磁热发射特性,提出了利用被动微波遥感器——微波辐射计探测隐身目标的方法。分析了微波辐射计用于隐身目标探测的主要性能指标,并对提高隐身目标被动微波探测性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内外对抗反辐射导弹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反辐射导弹的隐身技术要求更高。本文介绍了几种适用于反辐射导弹的超宽带、圆极化、低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天线系统——四臂双模螺旋天线及其馈电网络;双臂单模螺旋天线阵系统。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给出工作框图及其隐身特征。分析表明此两种天线是反辐射导弹的理想天线系统。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隐身技术,不会逃避掉美国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的有效监视。这种旨在防范空袭的雷达目下正在研制。本世纪末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正式服役时,它将对朝向北美的来袭飞机或巡航导弹(不论隐身与否)进行远距离全高度早期战术预警。 空军上校,主管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研制计划的李(James A.Lee)说道:“这种雷达能监测敌方发出的任何大气层内的空袭物,这种能力可一直保持到2015年。”李的信心,是基于认识到在高频波段内,雷达吸收材料和外形隐身技术对飞机或巡航导弹的雷  相似文献   

8.
涂覆型RAM技术在隐身飞行器薄翼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Radar Absorbing Material,RAM)技术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并在隐身武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简述了RAM吸波的基本原理,然后以薄型弹翼的低RCS设计为例,探讨了涂覆型RAM涂覆方案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最后给出一部分实例.  相似文献   

9.
以F-117A作为典型的隐身目标,提出一种计算隐身目标双基地雷达探测区域的新方法。通过对指定的雷达警戒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在不同的网格节点位置计算隐身目标的双站雷达散射截面,由双基地雷达方程出发,从能量角度得到雷达探测判定不等式,计算目标的雷达探测区域。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组网反隐身多雷达跟踪数据处理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组网雷达数据融合的方法,推导了雷达测量误差与目标距离及隐身特性之间的关系,文中最后给出了几种情况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以验证多雷达跟踪数据处理在对抗隐身目标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雷达信号射频隐身性能评估中对敌方截获设备的依赖性和评估方法通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身辐射信号特征的雷达信号波形射频隐身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从射频辐射源自身辐射信号的结构出发,通过分析辐射源所辐射信号的周期、占空比,利用希尔伯特变换求出单一周期内脉内信号的瞬时频率、瞬时波形、瞬时相位,归一化脉内信号瞬时参数,从而给出波形域射频隐身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对雷达信号的线性调频波形和相位编码波形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证明此方法可准确反映出雷达信号波形域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2.
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对抗技术和军事装备的不断发展, 无源探测系统对飞行器及其所搭载有源电子设备的探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飞行器在现代作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是通过控制机载雷达、数据链、高度表、电子对抗等机载有源电子设备射频辐射以提高飞行器战场生存能力的重要技术途径, 在当今战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与发展进行了综述。首先, 阐述了射频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 介绍了射频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然后, 分别从射频隐身性能评价体系、最低辐射能量控制、低副瓣数字波束形成、射频隐身信号波形设计、多传感器协同与管理等方面, 对射频隐身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最后, 基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 针对当前射频隐身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未来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MUSIC算法的散射中心参数提取及RCS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雷达目标的边缘绕射等逐渐取代镜面散射成为主要的散射源,因此基于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 theory of diffraction,GTD)的散射中心模型对隐身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描述要比衰减指数和模型更为精确。显然,准确估计出GTD散射中心参数对刻画目标散射特性犹为重要。针对经典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法仅利用目标原始回波数据、参数估计精度不高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MUSIC算法对散射参数估计提取。改进的MUSIC算法通过对原始回波数据取共轭,构建新的总协方差矩阵,有效利用了目标原始回波数据的共轭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MUSIC算法相比,改进的MUSIC算法参数估计精度更高,雷达散射截面重构拟合程度更好,且运算量增加不大,可有效提取出隐身目标的散射中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空集群独立反隐身的任务需求,提出使用集群任一成员机载雷达作为发射阵元,群内其他成员机载雷达作为接收阵元,构建多部双基雷达,利用雷达收、发分置带来的空间分集优势,在隐身目标不同方位探测其散射的电磁波,形成反隐身能力。研究了接收节点在不同距离和方位配置时形成的反隐身探测空域;针对机载雷达扫描角限制造成的前向空间探测盲区,提出了3种集群飞行器机动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航空集群各节点均能够形成一定的反隐身探测能力,不同集群构型能够适应不同威胁等级的反隐身任务需求;发射节点通过S形机动能够达成良好的雷达补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隐身目标雷达截面积的分布特性,建立了雷达对隐身目标跟踪范围的理想化模型.为了保证地空导弹有效地杀伤目标,分析了雷达对目标跟踪距离的需求.从补充雷达对目标跟踪距离的角度探讨了雷达组网优化布站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隐身系统和多谱系统是重电子技术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将对下一代武器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隐身技术要求系统在电子学和物理学上是无噪声的。但是,隐身系统在其恢复到被动工作状态之前仍然需要采用能够进行快速  相似文献   

17.
天线雷达截面及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天线雷达截面(RCS),提出了空载雷达天线工程设计中应用极化灵敏Salisbury屏和OP型极化吸收材料装置的天线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相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功率控制算法。首先确定了功率分级的准则,并基于阵元的特性改进了一种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然后以指定方向上达到期望功率、其他方向上功率最小为目标,利用改进的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对阵元的开关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实现了功率分级。在满足检测概率的前提下,根据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的大小和目标距离,实现了目标跟踪时的功率控制。最后利用施里海尔截获因子对算法的隐身性能进行了衡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隐身战斗机F—117A的有关情况,并模拟了F-117A的外形,制作了模型,经雷达测试后,得出在各姿态角下的雷达散射截面,用突防理论对F—117A进行隐身性能分析。并据此得出了应加强具有隐身性能材料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预警机雷达为了完成在地物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探测,通常采用脉冲多普勒(pulse Doppler, PD)体制,而多普勒盲区是PD体制雷达的固有问题。在分析地物杂波特性和多普勒盲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盲区的低空突防航线规划方法,并给出了固定时间步长的搜索方法对该规划进行求解。沿此航线的战机利用多普勒盲区可实现相对于预警机雷达的“隐身”,而低空飞行又可有效规避地面雷达的探测,因此该航线可以大大提高战机突防的成功率。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普勒盲区的低空突防航线规划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