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自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以来,经过3次层系细分和几次井网加密,截止到1996年6月,油田已开发了17年,注采井总数已达180余口,已形成了五套层系(Ⅰ、Ⅱ、Ⅲ、Ⅳ(Ⅴ)、Ⅵ)五套井网开的局面,油田的综合含水已达73.2%,油田保持高产,稳产的难度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2.
密闭取芯获得的岩芯是研究剩余油分布最直观的资料。通过对岩芯的观察、对剩余油饱和度进行实验分析,可以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层系、井网调整和加密井提供科学依据。文昌油田珠江组处于高含水期,通过密闭取芯井饱和度测试资料校正分析,查明珠江组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精准指导油田未来的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中后期,地下剩余油的评估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重要工作.当前比较精确的评估工作是在开发区块钻更多的加密井,并利用测量的井曲线进行剩余油评价,但这种方式会增加更多的开发成本.为此,依据油田采油井开采过程中的实际含水率推演地下岩层剩余油饱和度状况有助于油层开采方案的制定.针对岩心样品实验测定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反映了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依据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应用大庆长垣6口密闭取心井17块岩样的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研究给出由孔渗参数计算的因次法渗饱公式系数,进而构建由含水率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依据该公式可以得出不同孔渗性质的储层,即使产水率一致,储层层内的剩余油饱和度并不相同的规律认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区1口新钻加密井剩余油饱和度的预测中,给出了与油藏开发相符合的开采建议,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下油水渗流规律和水驱特征分析,结合矿场实践提出了确定油井各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层驱替特征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油层组、砂岩组等的剩余油分布.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高含水期的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的确定,并能够根据地层渗透率的变化修正相渗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油藏数值模拟中相渗数据对地层非均质性适应不足的缺点.经安口沈检1井密闭取心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和欢50块两口挖潜井生产实践检验、证明分层驱替特征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指导油田中后期调整挖潜的有效方法.利用测井资料结合生产井的含水率和注水井的吸水情况,可确定中高含水期的剩余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一步描述中高含水期的剩余油饱和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地区打补充调整井,不但可以增加采油量,而且可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油田生产实际应用表明,此方法能为油田中后期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葡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受到砂体展布特征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而零散,因此,在剩余油饱和度富集区寻找高效井及对控制高效井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挖潜这些剩余油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葡北油田已有高效井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利用已定量的各类储层参数和开发参数,建立了高效井成因模式。经实际验证,方法可行、可靠,为下一步剩余油挖潜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东油田文13西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受湖泊-三角洲沉积影响,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动用差异大。为此,1992年开始进行层系细分加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2000年以后,层系打乱,油水井大段合注合采,开发效果逐年变差,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7年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开发层段,缩小开发井距,井网重组等,开发对象向二类层转移。  相似文献   

8.
中后期老油田开发如何精准描述剩余油在井间的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基于长垣油田典型区块,利用其高密度地震资料,开展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剩余油预测应用技术研究.建立了密度、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等弹性参数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采用Zeop-pritz公式为核心的弹性参数反演算法,得到了密度、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等弹性参数,实现了L1井区含油饱和度分布预测.经由后验井验证,含油饱和度描述准确率达75%以上.剩余油整体分布相对零散,呈"甜豆"状分布,在河道相砂体边部含油饱和度较高,指导措施调整后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9.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是一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破碎的多层油藏,其油藏流体型属于黑油。该油藏1989年6月正式投入早期注水开发,经历了3次大的调整(层系细分)和不断加密,完善井网,至1997年12月,基本形成了4套较完善的独立井网注采4套层系的局面,综合含水率已达64%,而采出程度仅为16%,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局面,利用三维二相黑油模型对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的开发历史,分断块分层系进行了精细历史拟合,纵向上深入到了小层,得到了40个小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层系提出了进一步挖潜的稳油控水调整措施,据此加密了3口油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是一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破碎的多层油藏,其油藏流体类型属于黑油.该油藏 1989 年 6 月正式投入早期注水开发,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层系细分) 和不断加密、完善井网,至 1997 年 12 月,基本形成了四套较完善的独立井网注采四套层系的局面,综合含水率已达 64% ,而采出程度仅为 16% ,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局面,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对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8 年半(到1997 年12 月底)的开发历史分断块进行了精细历史拟合,纵向上深入到了小层,得到了 40 个小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层系提出了进一步挖潜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1.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是一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破碎的多层油藏 ,其油藏流体类型属于黑油 .该油藏 1 989年 6月正式投入早期注水开发 ,经历了 3次大的调整 (层系细分 )和不断加密、完善井网 ,至 1 997年 1 2月 ,基本形成了 4套较完善的独立井网注采 4套层系的局面 ,综合含水率已达6 4 % ,而采出程度仅为 1 6 % ,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这种局面 ,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对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的开发历史 ,分断块分层系进行了精细历史拟合 ,纵向上深入到了小层 ,得到了 40个小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分层系提出了进一步挖潜的稳油控水调整措施 ,据此加密了 3口油井 ,效果良好 .  相似文献   

12.
极复杂断块油藏的断层、储层非均质性和边水存在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的采收率。为了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利用可视化动态仿真驱替装置进行水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透过可视化的实验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流线变化特征。为此共设计了6组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以及边水存在时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在一注两采稳定注水开发时会形成井间滞留区,这部分“死油区”可通过交替采油的方式重新动用;同时对三种非均质情况下的渗透率级差组合进行了评价;当存在边水时,流线分布较之前有很大的差异,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案发现均质边水模型的采出程度更大。通过物理模拟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极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的有效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民油田目前已经处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水关系复杂,注采矛盾显著,采收率大幅降低,亟待开展精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新民油田民1区块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单砂体精细刻画工作,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开展单砂体层次的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而分析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特征体现在层间差异、层内差异和平面差异等方面;沉积微相、沉积韵律、单砂体叠置关系、废弃河道遮挡、断层封闭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因素单一或组合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层间差异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层内差异主要受沉积韵律等因素控制,平面差异受控于单砂体叠置关系、废弃河道遮挡、断层封闭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来屯枣21断块目前采油速度低(0.43%),采出程度不高(16.2%),地下剩余地质可采储量多(20万吨),具有挖掘的潜力,但针对处于高含水阶段的中低渗透率、孔隙度的稠油油藏,利用常规的动态分析方法分析剩余油分布并不明朗,最终确定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枣21断块进行剩余油分布的量化研究及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  相似文献   

15.
为对我国老油田后期挖潜、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等提供新的思路,拓展老油田挖潜的领域与方向,以胜利某油田A断块高渗透大厚层高含水油藏为例,对其开发效果、水淹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断块采收率仅11.9%,而预测采收率在23%以上,一半以上的可采储量没有采出;剩余油在平面上分布于区块的绝大部分区域,纵向上主要集中于7个主力小层,尤其是ES1-32 、ES2-13、ES2-22、ES2-23小层,剩余可采储量在3?04t以上,是将来挖潜的主要对象。此外,在系统研究与总结基础上,提出了A断块两种主要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孤南 1 31断块油藏的采收率 ,在加强油藏精细研究、深化油藏认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应用复合解堵工艺、水力割缝技术、完善注采井网、优化生产参数等进行调整挖潜 .经矿场实验后 ,水驱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采收率由 2 4 .8%提高到 2 9.0 % .该油田的成功经验对类似油田的后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油水井的计算实例分析,可确定出法哈牛油田主力断块各油层所有层段的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地质储量。将油层组各井点的剩余油饱和度标志在平面上绘制成饱和度等值线图,并结合各砂岩组孔渗资料绘制的等值线图可很直观的观察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状况。总结了以砂岩组为最小单位的油层、各层段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并结合法21断块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对该区剩余油的挖潜提出了几项措施,为油田的增油上产服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起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气顶底水油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通过建立不同的油层、水层、气层物性解释图版,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精确计算出储层非均质参数,描述了该断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VIP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气顶底水油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系统局部不完善区、未注水的弹性区、未受油水井控制的储量损失区;而剩余气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和顶部砂组。根据所提出的剩余油气分布认识,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年增油2.3×104t,年增气0.2×108m3,年综合递减减缓2.1%。实现了油气同时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9.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体等将边水断块油藏划分为3 类: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以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并研究了每种油藏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挖潜潜力。发现: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高、剩余油少而分散;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低、剩余油多而连片;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介于两者之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种油藏类型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挖潜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