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拉斯在《铁皮鼓》中利用怪诞的情节来表现具有典型现实意义的主题、作品严肃的叙述立场与轻松的叙述语调之间构成叙述张力、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带有强烈的自省意识,作品的叙述方式也为21世纪的小说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态.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学、诗学、美学等角度,分析叙述在诗歌表达中的必要性,并就诗歌语言叙述功能的多样性展开重点论述,指出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取决于诗人叙述的角度与思维方式、叙述的技巧——结构与解构、叙述的趣味性与意味性,以及叙述的想象力与表现力等。同时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语言推进的几种可能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英语写作选词、造句、组段的一般知识技巧入手 ,阐述了大学英语写作的方法和规律 .就如何写好描写文、叙述文、论述文和说明文四种文体做了潜心探索 .对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大学英语写作选词、造句、组段的一般知识技巧入手, 阐述了大学英语写作的方法和规律.就如何写好描写文、叙述文、论述文和说明文四种文体做了潜心探索.对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佩甫的写作,从《红蚂蚱绿蚂蚱》之后就确定了写作领域、叙述视角和结构方式,这是一个作家在返身寻找自我后的逐渐成熟。李佩甫在之后的中长篇小说中,时常体现出他作为乡村“外子”的叙述视角,而这个视角成全了他的写作成就,但并非“亲子”的经验局限也是他在写作中出现不可克服的某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李佩甫一旦进入写作就进入类似“三十二年后”的回望过往、审视当前,这回望几十年的时空结构的形成过程和文本体现,事实上是一个作家形成习惯和特征的思维行进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佩甫的写作,从《红蚂蚱绿蚂蚱》之后就确定了写作领域、叙述视角和结构方式,这是一个作家在返身寻找自我后的逐渐成熟。李佩甫在之后的中长篇小说中,时常体现出他作为乡村“外子”的叙述视角,而这个视角成全了他的写作成就,但并非“亲子”的经验局限也是他在写作中出现不可克服的某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李佩甫一旦进入写作就进入类似“三十二年后”的回望过往、审视当前,这回望几十年的时空结构的形成过程和文本体现,事实上是一个作家形成习惯和特征的思维行进方式。  相似文献   

7.
余华早期小说的独特性在于既提供了一个空间,消解了简单化、观念化的弊病,同时又没有因为迷恋叙述技巧而割断文学与人生的联系.既注重叙述的探索,又关心人的存在,这是余华的写作得以穿越文学与现实的原因,同时也给余华的写作带来了危险,或许这也是促成余华转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当描写成为现代主义作家自觉不自觉的写作方式时 ,从叙述到描写便成为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一种表征 ;而描写也因此应成为一种与叙述相对应的文学把握世界的独立方式 ,一种向“质感”生活精微处挺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叙述人称”是以人称代词作为区分标志的,“我”出现在中是第一人称;“他”出现则第三人称。然而“我”是叙述,“他”却不是叙述,因而,“叙述人称”的概念是不同延、不确切的。弄清第一称和第三人称的区别很有必要。目前一些研究对“叙述人称”正在寻找新的科学的名词代替它。  相似文献   

10.
历史叙述是指历史学家按照如实叙述的原则,写作历史著作的过程。无论是秉笔直书的原则,还是对史料的选择与甄别,历史叙述都是一项历史学家主观参与的实践活动。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历史学家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与批判,蕴含了历史学家个人的价值判断原则。历史学家在历史叙述中的主观性与个人情感,将影响主体对史料的选择,甚至影响所述史实的正误。历史学家通过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传递个人的主观情感,进而教育与引导读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阎连科小说独特的叙述风格主要来源于它对叙事节奏的控制和声音模式的应用,前者主要表现为对减缓的使用,这使得小说具有了特别的激发效果,从而导致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心理效应和阅读体验。后者主要表现为小说对苏珊·S·兰瑟所区分的作者的、个人的、集体的等三种声音模式的应用,在小说中作者经常结合具体情节内容并根据自己需要表达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灵活采用特定的叙述声音模式,这不仅仅是一种叙述视角的转移,它更是一种关于叙事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定义是教学概念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一般教材对数学定义的叙述都是以充分条件的形式出现的,本文称为“顺向叙述”.实际上对数学概念的定义也可以以必要条件的形式出现,本文称为“逆向叙述”.对数学定义既进行“顺向叙述”,又进行“逆向叙述”,可称为数学定义的“双向叙述”.本文指出了对数学定义进行“双向叙述”的意义,并结合具体例证,介绍了数学定义“双向叙述”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张洁步入文坛初期作品的叙述语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其作品叙述语言的特色和规律。指出了张洁叙述语言的秀逸清丽、揭示心灵、对比观照三方面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张洁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叙述方式和手法。  相似文献   

14.
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的区分,是对叙事学理论的一大发展。但是叙述视角和叙述眼光的混用又引发的新的理论混乱。本文从分析申丹对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的混用出发,来对这两者的区别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严歌苓小说《扶桑》的文本分析来探讨西方叙事学理论中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运用,具体把握第二人称叙述在提升主人公行为乃至主观世界的表现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地位上所起的作用,并观照多层次人称叙述的融合与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两者间在叙述视角、写作时序、内在情感等方面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康拉德在经典长篇小说《诺斯托罗莫》中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声音,给小说带来了丰富的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者为主体的叙述声音构建并支撑了小说弘大的历史政治主题,灵活地调整了小说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叙述距离,产生了反讽的艺术效果,而其它角色叙述则从多角度呈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展现了康拉德对现实主义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8.
时间性是诗歌叙述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它既是叙述的潜在结构又是特殊的意义载体,研究当代诗歌中时间的静态叙述和动态叙述及其两者交融的模式和性质,可以为研究当代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电影《断臂山》的成功离不开影片鲜明的叙述技巧。影片创作者在同一叙述层次和不同叙述层次中营建了多个虚构世界,这些虚构世界的存在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清楚各个虚构世界间的关系对影片叙述意图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叙述的所指——故事和情节,常被指称为叙述的核心,人们研究的重心也在此。而为了推动叙述,为了完善故事与情节,叙述的策略成为有技术才能的作家必选对象。周立波在建国后的作品中,将女性、景物、山茶花意象等作为文学叙事的必要概念,从话语和叙述的层面对叙述策略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