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基于环境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林业为例讨论了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互利共赢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指出:当前我国存在着林业发展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法在于平衡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林业产业体系的特点、以及人类对林业产品服务的需求三者关系,建立近自然林业经营系统、均衡开发林业木质资源与非木质资源,以及非物质资源产品,提高经济与生态整体绩效;并结合浙江省临安市白沙村案例,分析了通过林权改革、引进外部智力,发展近自然林业产业,实现经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互利共赢,并讨论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复杂系统哲学为理论,融合德勒兹差异论、现象学最新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讨论差异和多元性问题,提出一种哲学观点,即关系差异多元存在论的复杂系统哲学。(1)本文在复杂系统哲学以及之前提出的破碎系统观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差异与关系概念,指出应该融合"差异"与"关系"为"关系差异";然后比较了中西哲学关于"差异"的追求之差异,以及对于多元论的容忍性;(2)本文继续研究了现象学视域中对于"差异"的认识及其发展,特别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3)本文最后给出了关系差异多元论的要义,认为这种哲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在价值上打破西方哲学的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可以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意义上为本土知识、地方性实践和多样性的生活世界的哲学张目,为和谐的多样性观点做出有意义的有力论证。指出只有在关系差异多元论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坚持差异论,复杂系统哲学理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 -环境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的层次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性质以及目前社会各界在“社会”与“经济”的概念及关系上的混乱认识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130个样本国家数据,实证探究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系。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不同目标维度下国家创新系统及其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系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其构成要素不仅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而且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性,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此外,国家创新系统中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驱动。其构成维度不仅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发挥了不同作用,而且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也体现出作用的差异性,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这也意味着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特征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喀斯特地区石质荒漠化已成为制约山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必须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具有合理结构、功能相互协调、良性循环的斯特山地生态系统。根据环境条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恢复和重建,建立立体生态系统格局,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使环境改善和经济持续同步发展。参6。  相似文献   

6.
环境系统的临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环境系统临界性产生的一种可能机制及其临界特征.对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详细分析表明,其临界性来自于湖泊系统中的"S"形磷再循环过程.基于"S"形过程的普遍性,文章认为这可能是产生环境系统临界性的一种普遍机制,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的一般形式.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一个包含"S"形过程的生物自净模型,该模型可以刻画因生物的污染净化能力变化所引起的临界性.对生物自净模型动态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发现,其临界特征在污染治理中有重要意义,如果污染治理时刻晚于某个临界值,环境系统的演化轨迹将突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力图揭示其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文中指出了动力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着重分析了可持续与协调发展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协调是为了保证实现可持续的目标.进而指出信息反馈机制是人类社会内部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运动中普遍存在的调控机制,并运用系统运动力学的观点找出其中存在的四个不同层次的反馈回路.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个结合不同类型物种竞争与物种进化的人工生态系统.该简化模型对多级多物种之间的捕食-被捕食关系进行了建模,并通过物种进化演化出新的物种,从而改变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通过该系统仿真,可有助于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化、物种协同演化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监测与指示体的概念出发,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生物监测具有较好地指示环境危险品对生物带来的综合效应和及时预报环境中低量、痕量、毒性期限长的环境污染物,并可实现连续监测等优点。在生物监测中,利用指示生物法、生物标志物、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和污水生物系统实验法等可有效监测农村大气、土壤与水体污染。生物监测赖其指示体易得性、灵敏性、成本低、好管理,更兼农村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易在农村实行。生物监测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是监测方法的标准化、监测参数的科学化、监测对象的定量化以及生态广域种的选择。表1,参16。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害系统分析与评估的综合集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典型开放的复杂巨地震灾害系统,分析其系统的框架、运行、时空等结构特征,论述其开放性、复杂性、高维性、不确定性以及涌现性等整体特性;讨论地震灾害系统的组元、构成元素以及影响因素,构建由专家、机器及知识体系构成的地震灾害分析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设计由专家经验、统计数据"实践'所得的"感性认识'到建立模型的``理性认知',论证研究问题框架与模型体系的同构同态的结构性质,再由上机计算(实验)的``再实践'到专家评估、数据处理、修改模型的"再认识'之地震灾害综合集成分析过程;在已有13个世界著名大地震系统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界定地震危险性、区域承灾能力、基本信息、灾害范围、灾害损失、地质环境安全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减灾效益等十项评估为其必备评估内容,构筑地震灾害系统综合集成评估框架和"人-机-法-术-数'综合集成评估体系,并阐述其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1.
On the course of history,human beings have liberate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madeglorious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glob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ecological problem have arisen as a result of ir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  相似文献   

12.
企业系统管理模式的发展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源 《系统工程》2005,23(3):18-21
简要回顾传统企业系统管理模式及其优化,结合21世纪的新形势,对企业系统管理的发展与优化进行了系统思考,探索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系统管理的发展方向及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①各省市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市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  相似文献   

14.
促进多民族地区的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系统思维方式为指导。要系统坚持系统开放性原则,把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置于开放性视域,不断吸取企业外部环境的积极因素、以增强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活力与生机;要坚持系统主体性原则,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人才资源、构建多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坚持系统整体协调性原则,统筹兼顾多民族地区各企业发展关系、以促进多民族地区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坚持系统复杂性原则,保护和开发多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经济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企业升级与转型,以促进多民族地区多种企业形式多样性和谐发展;要坚持系统有序调控性原则,加强政府驾驭经济活动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多民族地区企业进行积极引导、全力服务、以促进其企业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就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演变过程展现社会系统的发展、整合和演化。本文在分析社会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阐明了发展观的发展与社会系统发展、整合和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系统的整合、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社会系统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综述成都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模式"的概念;简析了该模式的八个核心点;分析了"成都模式"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最具有价值的三方面原因是代表性问题,农民问题,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问题;重点分析了组成"成都模式"的三个重要子系统"三个集中"的内涵、意义和推广价值,分析了"三个集中"与城乡一体化的逻辑关系是:前者是对后者的主要空间过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将城乡一体化的三个核心环节即城市发展、以人为载体的城乡融通以及乡村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三个集中"构建了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社会运行的良性互动机制;最后还对成都市每一个集中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机理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选取西安市万元产值对应的“三废”排放量、人均“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为指标,分别代表单位产值污染负荷、人均污染负荷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Lotus统计软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出了所选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对西安市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既分析了单位产值污染负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又分析了人均污染负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协调环境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依据。图6,参11。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和现代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本文以各省区为对象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 ,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各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东、中、西三大地带各项指标都是由东到西逐渐降低 ,但南北方之间却不协调 :北方社会指标较高 ,南方经济指标相对超前 ;城市化、知识化、现代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生长曲线提高 ,但它们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以乡镇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和再工业化所蕴涵的社会发展动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 ,可持续发展正是人类在追求其经济目标、社会目标与生态环境目标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崭新发展观 .中国在 2 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社会就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三重挑战 ,能否成功 ,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还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本文以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背景 ,提出一个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 ,并以此为基础 ,对中国在 2 1世纪前 2 0年的中长期发展中 ,经济增长、就业变化、污染控制以及产业结构的转换与调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模拟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