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人类社会近一百多年来的工业经济已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当前中国政府推行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调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努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信息经济以信息为生产要素,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信息经济降低人类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社会心理系统分析是以社会生态学视角,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其接受主体心理结构的不同要素与接受过程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运行规则与机理方式。从接受的社会心理生态系统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社会心理系统主要可以划分为:社会启动系统、心理导向系统、共情调节系统、行动强化系统、能力迁移系统,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优化的社会系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系。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视角,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睦共赢的国际环境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整个生命界是大自然千百万年不断演化发展的成果,在宇宙中十分罕见,而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大自然中生态系统的演化由自在走向自觉成为可能;自觉生态系统的关键性要素是人;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特别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谋求的生态文明的实质内容;有利于人类的现时和长远的生存发展,是自觉生态的基本功能特征。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生态化”是新式的生态文明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生态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交互性适应即为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系统的基础系统。以损害自然生态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最终危害人类自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系统和制度的整合,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个系统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社会系统的和谐,有赖于各要素和子系统的共同作用、相互关系和谐、有序运行、协调发展,社会资源兼容共生。形成和谐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结构合理,人们行为规范,管理有序和有效。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功能目标包括:政治民主,法制完善,公平正义,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活力,文化多样,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人力建设,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协调发展,进入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全面发展的总体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运用系统思想、过程哲学和方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在世界范围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英国赫尔大学系统中心、美  相似文献   

8.
生态问题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自然界环境优美、和谐协调,各种动植物都是人类的伙伴,支持了人们生存。而到了现代,特别是近50年来,人们运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从事物质革命,虽然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却受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近十几年来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采取措施保护生态。那么,21世纪世界生态的前景究竟如何?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又会给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当今人  相似文献   

9.
认知与行为偏差普遍存在于整个投资决策中,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中表现尤为显著,对个体投资者的财富、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稳定等造成了侵害。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构架了投资者行为决策模型、投资者决策信息加工模型与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作用机制模型,借鉴认知心理学前沿研究成果与理论从投资者自身认知心理角度研究投资者偏差存在的根源,深入探讨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产生的内在机理与作用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族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并相互促进的。应当注重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从系统的高度思考民族和谐的对策,而且要实现民族与社会和谐,必须注重区域发展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事物系统与和谐统一——关于进步发展问题的现实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统一是构成真正系统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进步发展的根据。社会真正的发展需要和谐,可持续和全面的发展更加需要和谐。和谐统一的关系不仅是利益平衡及平等互换的顺畅通道,而且是公正平等的象征,更是正义、博爱、民主和自由的发源地。简言之,和谐统一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理性和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必须严格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协同论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是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物质及其思想都应该是和谐的。以不和谐的思想为指导,要想达到和谐社会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进行思想范式的转换。为了达到相对终极态的和谐社会,中国必须要有总体的改革设计,并系统的实施、系统的调控与反馈、还要求操作的适时性、成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就意味着:政策的系统配套。否则,中国现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将无法消除,还将会不断扩大,并严重影响中国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组织学习协同性评价模型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组织系统学习协同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组织学习的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一些代表性企业进行协同性评价,以探索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和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组织性的六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带有自组织性的社会系统,这一自组织系统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全面的开放性、特殊的不平衡性、制度协同性、自主能动性、状态涨落性等特性,揭示这些特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差异协同论指出,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的结合能力都来自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差异性相互作用下的协同。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内涵来看就是一个具有系统质的差异协同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协同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即是协同中的和谐;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平衡基础上的和谐,即是差异中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是差异、协同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社会协同学的理论基础: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各方面存在协同关系;社会是自然母系统的子系统;社会协同的理想状态是社会和谐,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总是系统的一种特征,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和谐”的实质内容;研究“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科学的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整体性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也要注意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手段;“和谐社会”,是内部结构合理,人、社会、自然相互统一,社会性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一套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要素结构体系,并给出各要素的具体释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供应链系统和谐性的分析和诊断,找出供应链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和谐的关键所在,明确供应链系统不和谐的特征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善系统的运行状况.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要素总体构成的合理性以及和谐管理理论应用于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