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正所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而在普通高中,由于招收的生源较差,所以许多学生存在不足。那么如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如何利用早午会短暂的时间开展学生教育,成为众多班主任老师研究的课题。该文主要介绍在早午会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四步治疗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职德育课程设置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情境体验、游戏体验和实践体验等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许晖 《科技信息》2009,(33):266-266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在足球教学活动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发挥专业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和评价导向作用,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做起,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第二课堂"建设重要性、途径、实例和发展趋势。该文主要阐述了"成立专业社团""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校企联合""毕业生返校交流"等方式进入"第二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俊 《科技信息》2011,(30):231-232
德育课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追求德育行为的改善,达到"知行合一"。因此,加强德育的实践性教学,是增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重要方式。通过德育的实践活动是让高职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升社会适应力的基本条件或重要途径。所以,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服务于社会教育、从业素质训练结合,从而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提高高职生的社会适应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和提高的是当代高职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引入实践性教学,打破单一理论教学模式,构建基础课理论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模式,有利于扩宽德育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德育认知向德育行为转化以及将德育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和谐校园的基本特点、构建和谐校园的几条思路,针对"人本校园""法制校园""德育校园""文化校园""三维校园"而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力图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指导思路,为践行"和谐校园"作理论上的摸索.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实践教学"的理念主要是强调德育课程在学生实践行为中的养成,体现"知行合一"的要求。我们主张要结合各自学校特点,开展思政课实践模式的"校本研究法",构建实践教学模式体系。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主要实现形式:一是研究型实践教学,二是体验型实践教学,三是拓展型实践教学。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应当使其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既体现整体教学的结构框架,又体现一定的活动程序,达到整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清 《科技信息》2012,(23):16+45-16,45
1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当代传统的德育模式往往缺乏实效性与长效性。这主要是由于: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者把学生单纯地当作装"德性的口袋",简单化地向这个"口袋"里灌输道德概念;其次,我国德育内容基本上是以一种绝对真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与独特性。最后,长期延续的刻板化的德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日常行为实践的落实,使学生的"知行分离"。因而,可以预见,这样的德育模式往往收效甚微,德育欠缺长效性。许多道德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导致道德"知行分离"原因在于道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1.
品德养成与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教育要从摇篮抓起,家庭在一个人的品德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要以德育为本,通过榜样示范和行为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德育对象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以"灌输"现成结论与传授道德知识为主要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德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德育内容严重单一化,功利性趋向过强,以政治教育代替德育教育,忽视深层次的隐性目的,忽视对学生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德育体系应积极加以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以基本道德品质教育为基础,构建高校德育新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分析综合,提出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出发,概括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组织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等6个方面内容,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董改建 《科技信息》2012,(8):290-290
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敢顽强的心理品质。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身体活动自然地、和谐地统一起来,无疑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把培养学生的德育行为和体育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并使学生的德育行为在活动中直接受到实践和检验。  相似文献   

15.
钱玉霞 《科技信息》2011,(11):I0178-I0178,I0420
德育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既是意识运动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养成过程。通过"主体—客体—主体"的转化实现的"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应确立"道德养成"的教育理念、优化德育生态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道德实践环节,建立坚实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中小学德育,有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脱离学生心灵,脱离主体实践.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自主性、自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者的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反思,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纠正。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育人的阵地,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大环境。高职院校医学院根据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学院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的同时,结合医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该院、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德育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昌乐二中是当今中国中学教育改革成功的范例,其"271教育体系"模式以及一系列教改实践和创新是对孔子"关爱学生""全面发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启发式教学"等教育思想精华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行为养成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和任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行为养成是长春师范大学"七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最终环节,应该从提高认知水平、营造良好氛围、关注实践训练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应有别于普通教育,应重视其职业性,为此在教材、教法及课堂设计、创新方面有待于探研及实践,本文通过对普通文化课课程进行改革的设想、教学方法创新及德育渗透的研究探讨,打造具有一定英语语言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双核"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