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时期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塑造女性形象上有明显的审美差异,表现在审美形态、人物性格和表现手法等各方面。这种差异与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等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研究周代文化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对《诗经》中乐器名称分类和分布的统计,对音乐活动在周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卫风·淇奥》堪称是刻画君子形象的较好的代表诗篇。本文即从《卫风·淇奥》的内容入手,来探讨周人心目中的理想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4.
《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形象既有艺术的概括性,又有生活的现实性,形象鲜明,性格统一,人物之间很少雷同。小说人物塑造艺术高超,作者善于使用曲笔,善于扣住性格特征,步步深化、完善,在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时,小说成功运用了写实、白描,以及多层显现、由表及里,关键之处最后点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惜形象反映生活的。艺术对比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注重艺术对比技法的探索和研究,无论对创作或者是鉴赏艺术美,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仅浅淡《水浒》的对比技法与艺术美。在探索人物形象塑造时,人们常常引用恩格斯给拉萨尔信中的这句话:“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引文往往就此停住,其实,这句话并没有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名著,又是一部对我国文学和文化以及历史发生过重要影响的典籍。《诗经》研究,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历史的航船驶向1949年,大陆的《诗经》研究走上了新阶段。自建国以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1949~1966年为第一个时期,是《诗经》的普及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诗经》的译注与通俗读物的介绍,使这部古雅的儒家经典从神圣殿堂而走向民间。其代表作是陈子展《国风选译》(春明出版社1955年版),李长之《诗经试译》(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陈子展《雅颂选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袁梅《周代抒情诗译注》(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等,其中以余冠英《诗经选译》(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影响最大,余先生以优美的文笔再现了《诗经》的艺术境界,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赏。金开诚《诗经》(中华书局1962年版)是本较好的通俗读物,对《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的传授等重要问题作了通俗的阐释,为读者  相似文献   

7.
彝族民间抒情诗《幺表妹》以其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精美的语言形成了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园中一朵不可多得的鲜艳奇葩.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在1983年被山东电视台改编拍摄成为电视剧《水浒》。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其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编式塑造,并通过人物出场的独特设计、人物内心的影像透视、人物形象的有意增加和反面形象的人性化塑造等不同方面来使小说人物更显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角色塑造、场景处理、视听语言转换等方面均深入营造了“对倒”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倒”手法,影片将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形象符码进行创意转化,创造出形而上的镜像世界,成功将传统文化形象符码进行现代性转化,实现了对传统经典形象符码的创意开掘,塑造出区别于传统拥有人性善恶的当代神话人物形象与当代性审美特征,并一以贯之,重新诠释了母体文本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了时尚、新奇的独特体验。如此构建的突破,不仅契合了当代人的生存语境,反映了永恒的时代命题,也体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蜕变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意象"作为诗歌艺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风》中具有多样化的呈现,很好地彰显出《王风》的艺术美质和艺术成就,切实地展现了两周时代河洛地域的诗人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上的水平.《王风》是周代河洛文化的结晶,通过《王风》作品的意象分析,可以深切感受周代河洛诗人群体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心态,亦可以从一个侧面深切感受先秦河洛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也是我国修辞的重要的源头,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本文采用了修辞和艺术结合的视角,从“赋的修辞艺术”等6个方面进行论析,以见《诗经》修辞的成熟程度及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研究者大多从社会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文从“心理分析”这样一个角度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认为曹禺在刻划周朴园、蘩漪、周萍这三个人物时 ,明显地借鉴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手法 ,使人物形象具有心理深度和生活逼真感。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对该剧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分析曹禺剧作《雷雨》中侍萍人物形象中心,主要论述其作为一个母亲,从默默地付出母爱和对灾难的承受两个方面,分析了她身上所蕴含的悲剧意蕴和道德内涵,探讨了她的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在《雷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蚕桑诗篇所载,不仅是我们了解周人蚕桑生活的一个侧面,更是我们探究女性在祭祀中重要作用的宝贵资料。解读《诗经》中蚕桑诗篇,有助于了解周代的蚕桑之礼、蚕桑源流、蚕事神话、女性参祭等生活内容及宗教信仰。蚕桑文化也成为构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对威尔第歌剧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探究作为歌剧史上划时代的歌剧大师所展现的艺术特性。以歌剧《奥赛罗》中第二主人公雅戈这一反面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以雅戈在歌剧中的音乐作为载体,从音乐主体、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入手,从中找到歌剧艺术在其创作和舞台演绎过程中的艺术“经脉”,为今天的歌剧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卫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中一颗小小的珍珠,在《诗经》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卫风》文本的解读,论述《卫风》在题材、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8.
李瑞玲 《科技资讯》2009,(2):248-248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们研究周代社会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诗经·国风》里部分爱情诗的分析,主要就诗经时代青年男女的择偶标准做了一个较集中的总结,以期对远古时期人们的情感世界做一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