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西方当代视觉艺术理论及中国当代语言学理论,对吴冠中绘画作品与语言作品的具体分析和比较后,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风格成熟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与文字作品在形式因素、表现手法和审美“图式”三方面存在某种共通性,其绘画与文字作品在总体风格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视觉艺术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语言形象、审美思维、创作等一系列视觉艺术课题给现代社会带来了相应的变化,给人们在文化生活、商业活动等方面开创了新的领域。文章将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对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摄影作为视觉艺术,是以拍摄现实对象的典型瞬间来反映生活的审美,表现作者的审美意识。本文对摄影创作的审美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现、选择、联想、再现四个方面的观点,将作者审美意识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通过追溯兰堡的成长历程,分析其海报设计作品,解析他视觉艺术的风格和视觉语言的表现特征,感悟冈特·兰堡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和艺术魅力。由此推敲海报设计的规律方法,实现对海报及视觉艺术本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5.
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的结构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视觉艺术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解读视觉形式承载的基本结构,深入分析视觉艺术中形式与结构的关系,论述了形式存在于结构之中的观点。其目的是为视觉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并增强视知觉领域中对结构与形式的敏感性,使视觉艺术设计作品既具有耐人寻味的细节又具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而正确把握存在于结构之中的形式关系,能够拓展个体对形式系统的知识积累,这有助于视觉艺术设计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寻求新的表达语言和设计样式。  相似文献   

6.
从视觉艺术的概念、"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谈起,探讨分析了视觉艺术教育"走出去"的方法、策略,探讨了科技、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国视觉艺术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的方法。主张采用校、政、企合作方式推进视觉艺术教育"走出去";强调将视觉艺术与数字媒体结合起来、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方式,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教育方法"走出去",以促进学生创作国际一流的设计作品,使中国的视觉艺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各种表现形式入手,浅析了传统元素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延伸,结合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把握好传统装饰图案的传承关系,充分运用好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等做出探讨,强调在国内从业者只有在关注国际、多元的同时,更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特色的造型元素,才能形成对于视觉造型元素的厚势优势,使作品不断获取营养和永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圆"作为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在视觉艺术领域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圆"所展现出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圆"完整、均衡、对称,有丰富的形式美感;第二,在视觉艺术领域,"圆"作为技巧的展示、审美的坐标,在视觉艺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构成意蕴;第三,"圆"有中心且对称,有极强的规范性,优美的外观下蕴藏着科学理性的态度,决定了"圆"在视觉艺术创作中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虽然都以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为对象,但两者从本质上有所区别.从作品审美旨趣来讲,陶诗以真正的农家生活为艺术旨归,而王诗则以农家生活的闲情逸致为旨归.从作品物象来讲,陶诗的物象负载着审美主体的感情和灵魂,王诗的物象则负载着审美主体的审美情趣.从作品意境来讲,陶诗质朴、自然,王诗幽静、清淡.  相似文献   

10.
以悬念设计具有有意注意特征的心理学原理为切入点,分析了现代悬念设计在艺术表现中的设置方法.探讨了悬念设计中好奇心、新异感、自然美学事物和社会广泛共鸣等在视觉艺术表现中的审美价值,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多媒体在高职院校视觉艺术设计教学中也成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影视节目片头动画的创意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头动画是影视动画作品中的一个相对独立性而又具有渗透性,高水平的动画作品蕴藏着丰富的设计思想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怎样精彩美妙的片头动画作品在创意和制作上都有着必须遵循的审美要求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设计全球化导致人的审美观变化,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提高,民族设计文化研究成为热点。瑶族传统图案丰富、珍贵,对设计作品不但有很高的审美品质,而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值得进行分析研究和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4.
美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美术作品处处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其价值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的美感,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审美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就成为文章重点讨论的话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善于发掘美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使学生领会作品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色彩构成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色彩构成教学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颜料不是色彩介质的唯一表达方式,追求对色彩的认识,审美和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设计多元化是色彩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纵观色彩构成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论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土家民族的织锦“西兰卡普”有着独特的图案特色和个性特征。本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通过对西兰卡普图案的内容与造型形式、图案的意象表现及象征意义的分析,探索具有民间艺术特征和以民间视觉艺术审美为基础的织锦文化——西兰卡普图案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其审美标准由于受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不同,从而独立为一门艺术学科。而这些审美标准都来自于视觉感官的传达,艺术形象一直作为人类相互交流与跨时代交流的实物载体,在艺术设计逐步独立的今天,人们通俗地把这些形象称为视觉艺术。该文对视觉形象这个新兴的事物从基本概念和构思方面仔细分析,总结了其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水平:1.学会设计的语言——手绘;2.熟读设计史,丰富理论知识;3.关注当代大师作品,与时俱进,提高审美能力,改变思维方式;4.留意生活的细节,利用假期实习、旅游;5.把作业当做一项工作来完成,随时进入实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江淹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现存作品多以悲愁怨恨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感伤情调。从他生活的不幸、仕途的不顺、动荡的时局及其当时的审美风尚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揭示其感伤情调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平面设计中,正确把握视觉元素可以使设计作品获得更多审美价值,丰富受众的审美体验。为此,文章分析了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重要作用及审美特征,针对文字、图形、色彩等几项审美元素提出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