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主要的法律渊源。在我国以成文法为唯一法源的国家中,要建构法治社会,也需要判例制度来弥补立法空缺,填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绝对发展和法律的相对完善决定了法律制定之时便存在了漏洞,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要求必须对其做出填补。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法律漏洞填补的状况却是不尽如人意:各种漏洞填补模式权限不清,分工不明等等。这一切使得法律漏洞问题的突显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司法作为法治体系中一重要环节,对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司法的功用不言而喻;法官作为司法的主体在适用法律中又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法律漏洞"就是其中的难题之一,但我国法官在填补法律漏洞中的表现并不乐观,于是如何发挥我国法官在法律漏洞填补中的积极性就成为思考之对象;至于如何应对该问题,又需要从立法、司法等各个层面来进行回答,本文试阐述之。  相似文献   

4.
比较法的造法功能体现在司法和立法两个方面。在司法上,比较法能通过学理或原则、立法或司法直接承认比较法等方式成为一国法源。比较法的结构方法系法学方法论上的体系方法,是有效的法律解释和法律漏洞填补手段;比较法的诠释学方法在一国实在法下虽超越了法律解释的限度,但仍可用于填补实在法漏洞;功能比较法在法律发现中是一种后果论证、是实质推理,具有特定限度。为发挥比较法的造法功能,研究者须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方法的要求,决定选取宏观/微观、内部/外部、共性/差异、概念/类型视角;明确方法的局限;以融贯性作为验证研究结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们从媒体"役使"的时代走向了"自主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但自媒体在赋予人们以自由品性的同时,缺乏责任意识的人们在自媒体生活中却总是触犯道德的底线和挑战法律的尊严,这就要求法律的介入,从而对自媒体本身及使用者进行规制。但是法律对自媒体的规制要坚持一定的边界,而边界意识则意味着自媒体的法律规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即最少法律干预原则、适度干预和平衡的原则,同时要把握好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道德可以转化为法律,但并不是所有的道德都可以转化为法律,道德转化为法律应该有个度的限制。提倡将所有的道德通过立法转化为法律,提倡本来可以由道德约束的事情转变为法律的强制,以法律方式解决任何社会纠纷,这就是道德的泛法律化。道德的泛法律化有其原因及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知它们的另一个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在审判工作中,法官常运用类比推理来填补法律漏洞。类比推理在审判中主要包括两种,即类推适用和判例类推。类比推理在审判中适用的理论基础:"类似案件类似处理"。  相似文献   

8.
高晶 《科技信息》2012,(25):453-453,475
法律漏洞的研究和补充是实现法律进步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文章首先对法律漏洞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本文法律漏洞的概念;接着文章分析了法律漏洞形成的三种原因:法律制定者认知的限制、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法律条文的抽象性,列举了目前法律漏洞的几种类型:认知类漏洞和非认知类漏洞、开放型漏洞与隐藏型漏洞以及自始的法律漏洞和嗣后的法律漏洞,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漏洞的特点提出了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制定法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法律漏洞。尽管人类曾经试图否认法律漏洞的存在,但是历史证明法律漏洞是不争的事实。法律漏洞是指制定法存在的违反法律目的的令人不满意的不完整性。其类型包括开放漏洞、隐蔽漏洞和冲突漏洞。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可以归纳为直接适用民间习惯规则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和间接适用民间习惯规则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而间接方法则包括类推适用、目的性限缩、目的性扩张、创造性补充和法益衡量等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道德试验内容和手段,可以用来诠释现代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行为准则,加深人们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在道德理论研究和道德实践活动中,要正确运用道德试验方法,规范道德试验的内容,科学选择道德试验的手段,避免道德试验与相关的法律规范相违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