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慢行系统承载着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要求,慢行空间对城市健康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也相应编制了慢行系统规划,但是仍旧存在忽略人性维度的普遍问题.该文通过对徐州主城区慢行出行特征、需求、居民慢行交通意愿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徐州主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徐州主城区慢行系统现状和发展定位,提出了徐州主城区慢行系统空间划分和慢行空间的优化手段,为今后的徐州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了中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现状,从政策、规划、设计和管理以及慢行交通自身因素等方面研究了慢行交通事故的成因,基于冲突分析的方法,从交通组织、交通安全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的设计和管理对策。研究表明,交通设计的优化是改善慢行交通安全的有效途径,并可从规划、管理和执法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慢行交通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孙晓鲲 《科技资讯》2014,12(22):58-59
目前,我国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尚未摆脱以车为本的思维模式,也缺乏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忽视了作为城市主体的人对城市交通环境的需求.基于寒地城市慢行变通空间的特殊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如何在结合自然本底、人文传统以及“人本关怀”的人性化理念下,赋予慢行交通空间锻炼、休闲以及游憩等多种功能.通过慢行专用道以及无障碍设施,将交通空间的整治、抵御寒地气候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人性化的特色景观空间打造相结合,以实现从“车性”回归“人性”的慢行交通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以慢行交通系统为内容的专项规划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以空间型制、交通组织、土地利用、景观构成、行为体验和文化认同六大规划要素为出发点,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进行逐项分析,则可对绿色生态城区的慢行系统规划与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广"以人为本,绿色出行"的交通理念,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加速慢行交通和快速交通的和谐发展,本文根据慢行交通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发展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加速发展慢行交通、减缓高峰小时内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交通冲突理论探讨慢行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了慢行交通事故形成的机理,提出了保障慢行交通安全的对策,旨在促进便捷交通、绿色交通的发展,实现和谐交通、安全交通。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建设开放式居住街区的背景下,文章明晰了开放式居住街区及居住区慢行交通的现状特征,找寻二者发展融合的共同点,探析开放式居住街区的慢行交通友好模式;针对慢行交通在居住街区的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建构适当的开放式街区规模,完善慢行交通路网结构,混合居住区用地结构等发展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活动分析法建立慢行交通出行二元Logit选择模型,根据慢行出行方式的特性,对慢行活动类型进行划分,确定慢行活动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变量的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慢行活动类型下的慢行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对慢行活动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弹性需求和短途交通活动条件下,慢行交通出行具有较大的优势。以陕西省渭南市慢行交通出行现状调查数据为例完成实证分析,表明慢行交通行为研究中应用活动分析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捕捉城市慢行道路中空气污染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 构建了基于微型传感器的骑行测量平台, 通过收集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沿侧慢行道亚微米颗粒物(PM1.0)和黑碳 (black carbon, BC) 的质量浓度样本, 可视化解析交通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原因. 研究表明: 慢行道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整体呈现小区侧大于沿江侧, 交通早、晚高峰大于中午; 早高峰 BC 稳定聚集但 PM1.0 波动较大, 晚高峰则相反; 慢行道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下降与临近主干道的距离、植被丰度正相关; 颗粒物冷点距离干道远且四周植被覆盖高, 热点多分布在施工与拥堵的复杂交通环境中; BC 热点与复杂路况同步, 但 PM1.0 热点还与周围环境相关. 因此, 有必要聚焦道路交通排放的主要构成, 并结合局部地形、空间、环境等因素来改善慢行道空气质量, 从而提升健康出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捕捉城市慢行道路中空气污染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构建了基于微型传感器的骑行测量平台,通过收集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沿侧慢行道亚微米颗粒物(PM1.0)和黑碳(black carbon,BC)的质量浓度样本,可视化解析交通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原因.研究表明:慢行道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整体呈现小区侧大于沿江侧,交通早、晚高峰大于中午;早高峰BC稳定聚集但PM1.0波动较大,晚高峰则相反;慢行道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下降与临近主干道的距离、植被丰度正相关;颗粒物冷点距离干道远且四周植被覆盖高,热点多分布在施工与拥堵的复杂交通环境中;BC热点与复杂路况同步,但PM1.0热点还与周围环境相关.因此,有必要聚焦道路交通排放的主要构成,并结合局部地形、空间、环境等因素来改善慢行道空气质量,从而提升健康出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目前高架桥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方案,如:兴建更多的高架桥、拓宽高架桥路面等,但均未见有效的方案付诸实施.本研究以上海南北高架桥为例,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方法,从交通、环境、沿线商业发展、城市景观、人文交流和文化辐射等角度,对大城市中心区高架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把高架桥改造为桥上慢行交通系统、桥下快行交通系统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把高架桥改造为桥上慢行交通系统、桥下快行交通系统的方案,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而且改善了原有高架桥环境、沿线商业发展、城市景观和文化辐射等,为中西部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2.
居民对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品质需求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慢行系统研究多关注大尺度和既有道路,无法充分满足城市街区慢行系统发展需求。以此为背景,该文提出了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patial design network analysis,sDNA)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考虑土地开发利用情况、道路路网结构和周边公共交通状况对路段自行车流量的影响,对城市道路骑行流量进行分析。通过对京张铁路沿线区域内共享单车出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于经典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更好的回归效果,拟合优度R2分别提高0.087和0.113。最后,借助该模型数据分析影响骑行流量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尺度范围,拓展了基于定量分析方法的慢行交通规划维度。  相似文献   

13.
张小琴  范东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229-2232,2236
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道路交通资源作为承载人口的重要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为例,从道路交通资源承载角度,运用太原市交通模型,以城市交通系统车行道容量估算方法与OD反推两种方法为基底研究手段,结合太原市交通模型开发报告与太原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方式划分结果,进行基于交通环境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运用此两种模型方法得到太原市规划年极限交通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人口容量,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论证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指的是供公众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使用,停放在公共场所、并能实现各服务点之间统一租借和归还的自行车交通方式。这种慢行交通方式是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效补充,它减少了我们所生活城市的交通拥堵,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只有车辆完好才能满足经营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基本要求。每位骑车人都盼望所骑行的自行车是完好的,希望车辆完好率能达到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的基本要求。城市公共自行车完好率是指被抽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绿色交通当前的发展态势,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了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绿色交通的发展应该关注各城市、各地区的差异化特征,并需要在不断应对新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交通与用地布局的协调性,同时应全力优化交通结构,关注细节,建立"公共交通+慢行"主导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肆革 《科技信息》2011,(7):342-342,382
公路枢纽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衔接各种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促进运输协调发展的前提,它不仅关系到公路运输的发展水平,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建设。公路枢纽的布局,主要包括调查分析、发展预测、站场布局、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和实施的总体安排等内容。本文主要结合公路枢纽规划设计中的站场设计内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尹蓉 《工程与建设》2015,(2):173-176
文章对安徽省霍山县城市交通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城区道路、静态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及交通堵点改善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因地制宜创造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道路景观的塑造是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铜都大道是铜陵市南北向交通主干道,联系城市三个组团,地形复杂,高差变化大。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研究环境、利用地形、维护生态、挖掘历史,将道路的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融为一体,在城市道路景观特色设计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浅谈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对外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作用。城市对外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布局、城市干道走向、城市环境以及城市的景观。以阳泉市为例阐述了城市对外交通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交通,城市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交通的发展。而城市交通中公共汽车交通又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快城市公共汽车交通发展,以此来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