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标准,对照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初级项目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课程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能够很好地契合,对该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目标,融合CDIO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能够加速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和地方高校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了值得考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建设符合OBE(目标导向)理念的专业方向课程关乎到认证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课改革过程为例,探讨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并基于OBE理念建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过程。该文介绍了该门课程的改革流程,其中涵盖了课程改革原则、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及评价方式的改革,这些可以为其他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是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它与"机械工程材料基础"的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产出导向教育(OBE)是工程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机械工程材料教学的经验,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和优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形势与新要求,以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验"为例实行了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改革。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考虑工程实践的前提下,增设了问题驱动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块,改进了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合格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袁华 《科技咨询导报》2011,(33):168-168
材料工程基础是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中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生产实习是工科机械类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面向毕业生能力培养的工科生产实习环节主要由实习动员、系列讲座、工艺实习、相关企业参观、实习报告撰写和实习答辩等环节构成,整个生产实习教学流程较全面地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提倡的"教学环节与毕业生能力一一对应"的主旨思想。  相似文献   

7.
认证标准是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石,各国在制定专业认证标准时会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工程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了保障认证标准的科学性及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提高工程人才输出的多元性,应用型大学应从价值导向回归社会服务、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注重课程评价和课程质量、专业标准对齐区域产业需求等方面出发,制定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标准。同时,高校自我评估应主要基于办学目标、方向和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评估。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家教育部对"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开展的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教育和持续改进3大工程认证核心理念,在课程目标制定、教学改革实施和课程达成评价方面探索本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思路和措施,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难教、难学的专业基础课。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CDIO的"一体化"工程教育培养理念,提出了引入工程问题,理论与实践穿插式教学思路,探索了"电机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有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任骏  祝海雁 《科技资讯》2023,(8):151-155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土木工程学生最早开展的专业课程之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抽象繁杂,该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导向,探索通过HQAII教学法,即以热点案例引入(Hotspot-Induction)、问题导向(Question-Guidance)、分析比较(Analysis-Comparison)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Independent-Thinking)的能力,同时提出将课程思政化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的全程设计,目的在于形成一套新工科的教学方法,为“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武汉理工大学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导,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针对材料物理专业特点,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特色,并结合专业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探讨材料物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文中介绍了在材料物理专业综合性实验建设持续改进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电子元件的特性测试、基本单元电路的仿真与实验、综合电路的设计及工程应用等四个层次,渐进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基于四层次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演化课程内容,将实验延伸到实验室外,最终再将课程的教学活动汇聚于实验室。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丰富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内涵,达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及其教学模式将对创新型专门人才培养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专业认证是一个专业的合格评估,专业认证标准是一个基本质量标准,其核心是专业核心课程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基于专业认证的要求,明确了专业认证和专业核心课程概念,界定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认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专业核心课程的遴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研究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双语或英语教学,为即将启动的动物科学专业认证做好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工科类课程改革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是高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近年来,我校不断积极推进和探索工程制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和建设,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改革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等举措,形成了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保障高等教育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并达成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针对昆明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创新实践”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首先,依据专业毕业要求明确课程目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文献调研、材料撰写、课堂报告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其次,建立了包括小组互评、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主体课程考核机制;最后,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进一步进行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研究表明,该课程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大纲修订为例,探讨如何基于专业认证标准从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及达成度评价等方面对教学大纲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出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得出课程目标和课程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大纲的修订及达成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高校积极开展专业教育工程认证的背景下,涉及到的相关科目的教学急需改革以适应工程认证的标准和要求。本文针对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和数字逻辑电路等三门课程构成的电子技术课程群的理论教学进行改革。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对电子技术课程群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入手,对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子技术课程群的理论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研究应用技术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评价等问题。通过建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3个理论课程平台,并辅以"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校内专业能力训练和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融合提升。建立以"学习产出"为主轴的教学测评体系,使培养方案符合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大幅提升给排水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原 《科技信息》2011,(21):8-8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脱离工程实际的情况,阐述了毕业设计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卓越计划"通用标准为基础,构建涵盖校企交流、选题控制、评价管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以增强毕业设计环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推动学生工程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培养模式是基于国家创新发展需求,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而提出的新型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方向。以上海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为出发点,通过自主研发的采用多能互补的危废水处理实验装置,设计集"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动力工程测控技术"、"空气调节"、"工程传质学"等课程融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型实验,促进老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