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为江西傩舞之一种。它起源于早期民俗祭祀活动,是一种戴着面具按民间祭祀活动而舞的仪式。最初的内涵就是古代民众驱鬼逐疫、祈福避灾,古时每逢打樵、春节都要跳傩舞,以祈福消灾,自娱自乐。后经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整理、提炼、并吸收其他表演艺术精华,逐步形成地方民间舞蹈艺术。加之  相似文献   

2.
萍乡傩舞考     
萍乡曾被民间誉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其中萍乡湘东傩面具、芦溪南坑车湘傩舞、上栗傩舞、安源傩舞相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萍乡傩庙(殿)目前数量多达100余座,傩面具2000多具,以及傩文化中的傩舞、傩戏、傩符、傩卦、傩兵器等种类繁多,其中傩舞、傩戏是萍乡开展傩事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就萍乡傩舞的历史源流、文化特性、傩舞的类型和种类、傩舞的地域分布加以考证,同时介绍了萍乡傩舞的传承现状.  相似文献   

3.
受神秘的巫文化影响,桂林傩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盛极一时,但近年来逐渐趋于衰退。通过实地考察张家村傩舞,可以发现桂林傩舞艺术面临着缺乏继承人、观赏性不足、舞蹈造型和手势表达失传、道具不精、基层教育不重视、表演人员经济困难等生存困境。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傩舞表演的继承人和道具制作的传承人,强化对傩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炼傩舞的特色内涵,促进桂林傩舞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傩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由傩祭发展的傩舞、傩戏,融进了佛、道文化和民间游艺成份,并由宫延走向民间,还传入日本,对日本年节、祭祀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日本古典艺能之代表-能乐的发生、发展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山市拥有世界闻名的集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的黄山,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西递--宏村皖南古民居,拥有号称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的徽学.黄山市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目连戏、江南采茶戏、黄梅戏、扑蝶舞、嬉灯和民间乐曲"十番锣鼓"等闻名中外,还有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傩舞及京剧之前驱--徽剧.  相似文献   

6.
傩舞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傩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傩舞的起源与流变、傩舞的艺术特色、傩舞的文化内涵及傩舞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7.
萍乡是中国赣傩的重要遗存地,不但保存众多的傩庙、傩面具,傩舞表演,而且在民间有很大的信仰人群。通过对萍乡石洞口傩文化的调查发现,傩神信仰在萍乡民众的精神生活层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具有整合乡村民众生活,增强乡民的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萍乡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傩舞的研究者有必要对傩舞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傩舞在传承中的各种困境,从多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促进傩舞的创新研究并为今后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傩”逐渐发展成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等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赣傩,又名江西傩,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省区。自汉代以来,傩祭不绝,傩舞不断。赣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广泛,是研究人类发展的"活化石"。本文基于丰富的赣傩文化资源,在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瑰宝过程中阐述如何设计与实现资源库的建设,为赣傩文化资源库建设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粤西傩舞历史悠久,具有宗教性、民俗性、民族性、审美性.它既属于宗教,又属于艺术,也属于民俗,凝聚了历代创造.本文从艺术形态学的视阈下研究粤西傩舞,分析粤西傩舞这一民间艺术活动的内部功能结构,并揭示这些功能之间的坐标联系和隶属联系,以便更深层次的探索粤西傩舞的艺术价值,并挖掘其在舞蹈艺术领域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为流传的狐魅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它实际上是对参军戏《打夜狐》剧情的叙述,而后者又源于蜡仪庆典中的傩舞(即角抵戏)。本文籍对狐魅故事文化渊源的考察,揭示了贯穿于原始舞蹈、节日庆典、傩仪角抵、民间戏剧和民间传说之间内在的文化脉胳,为戏剧史和小说史的研究勾勒出一条可资玩味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焦舰 《科技信息》2010,(32):I0311-I0312
傩愿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目的,以傩坛为载体,以还愿为依托,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本文以傩愿戏发展溯源为线索,分析各阶段傩愿戏的艺术特点,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挖掘丰富的内涵,提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傩文化起源于远古渔猎期的"狩猎舞",距今约300万年。天生生理孱弱的"正在形成中的人",因善"假物以为用",而有效地驱逐、猎获凶猛的野兽,确保了族群的生存和发展。狩猎快感的长期积淀,形成了他们的"人的类自信"。这种集体无意识,推动了原始"傩"舞(狩猎舞)的自发创作,并成了它的精神内核。"正在形成中的人"凭着"假物以为用"的智慧和"人的类自信"的豪情,完成了向"完全形成的人"的飞跃。原始"傩"舞正是这一飞跃的闪光。经300万年的传承,傩文化虽曾经受过巫文化、道、佛等宗教的影响而蒙上神秘色彩,但其精神内核不变,基本"构件"未改。  相似文献   

15.
正一、《石邮滩的生活———基于宗教与历史的双重视角》其书傩舞产生于人类蒙昧时期,(1)后来演变为一种驱逐疫鬼、遣灾纳福的祭祀仪式。黄清喜博士所著《石邮傩的生活世界———基于宗族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是一本研究傩舞、傩文化的民俗学学术专著。该著由其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来,论述的是被誉为赣傩奇葩的石邮傩。全书共九部分,其中,  相似文献   

16.
萍乡傩庙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傩文化的存在,已成为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国际上有傩文化研究机构,中国有傩文化研究协会.在我国已先后在贵州、广西召开了国际傩研讨会.傩文化,是人们以傩神为核心开展的各种活动所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它包括傩神、傩庙、傩仪、傩祭、傩面具、傩服饰、傩兵器.傩舞、傩戏、傩乐、对联等诸多内容.萍乡的傩文化遗存相当丰富,本文单就萍乡傩庙进行粗简的叙述,不对之处请行家们斧正.一、萍乡傩庙的分布萍乡傩庙之多,分布之广是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萍乡广泛流传“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就足以证明傩的数量之多,傩庙分布之广.萍乡有傩神,就有傩庙,因为傩庙是傩神的安身之所,先有傩庙,再雕傩面具,然后“打醮”安神位.傩庙是人们崇拜傩神,供奉傩神,开展傩仪、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在文化生活单调时期开展娱乐活动的阵地.  相似文献   

17.
"还傩愿"是广泛流传在西南少数民族当中的民间宗教信仰.以湖南桑植高傩为个案研究,阐述高傩仪式环境中的空间造型艺术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分类特点,造型艺术在神圣空间构建中的作用,以及仪式环境对造型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最具代表性的傩庙、傩舞和傩面具为基础,在红色旅游的推动下,利用现有傩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9.
"傩"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现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影响力。萍乡被誉为"中国傩文化之乡",萍乡傩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形态原始,傩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三宝"俱全,有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是学术界研究古傩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桂东南乐舞文化包含形式多样的山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是当地民间信仰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桂东南民间信仰是乐舞文化的精神核心,又为乐舞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乐舞活动中的民间信仰不仅具有乡村社会的教化作用和民众精神支撑作用,而且具有族群社会的凝聚和维系作用,同时具有传统伦理与道德的传承、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