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帮新 《科技信息》2009,(31):J0306-J0307
本文通过分析共用接地极特点,提出了共用接地极的接线方案。在共用接地极进线处装设隔离开关,并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了隔离开关的型式和参数。通过计算共用接地极的电位升分布,对接地极线路检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接地极的检测多采用人工现场检测,这种方式无法获得接地极的实时运行数据,且人工费用较高.为了满足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的需求,设计了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3G无线通信技术,可远程在线监测接地极电流、观测井水位等重要运行数据及接地极现场视频数据,实现对接地极的故障诊断及寿命评估.系统数据精度高和远程传输快,具有很好的野外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改变鱼龙岭直流输电共用接地极采用人工现场检测的现状,能够实时远程获得接地极运行数据参数,快速判断接地极运行安全状态,提高接地极运行可靠性,本文设计了鱼龙岭直流输电共用接地极在线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数据监测模块监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水温、水位和馈电电流,借助控制采集模块收集各项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现场采集的各项数据信息传送至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对数据分析处理后自动判断接地极的健康状态.该系统解决了监测共用接地极电流的问题,通过对其安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平行双导线行波耦合原理的接地极引线故障测距方法,推导接地极引线线模波和地模波传播等效参数及耦合规律.该方法建立在接地极引线分布参数模型基础上,采取接地极引线并行线路同时刻注入同极性脉冲的方式,通过脉冲发射和初始线模波时间差计算故障距离.该方法能够消除无故障时脉冲行波在接地极引线上反复传播的不利影响,计算简单,录波量小,定位精度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引线全线范围内故障点的快速、准确测距.  相似文献   

5.
以芦潮港- 嵊泗跨海直流供电工程中的接地极为例,计算和分析了在多层介质中的直流接地极的本体溢流分布,介质中的电流密度、场强、电位的分布以及跨步电压、接地电阻和安全距离等.结果表明,沿接地极方向的值比垂直于接地极方向大.所以从管道的安全距离方面考虑,接地极沿海岸线布置较有利,而且接地极本体的端部溢流值很大,为使接地装置在整体上均匀消耗,宜按溢流倍数相应加粗.计算中应用了点匹配法、镜像法和金属管道的传输线等值模型方法,并对传输线等值模型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陈培育 《甘肃科技》2013,(19):61-63,16
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重妻组成部分,对直流接地极基本特性的分析是整个接地极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接地极的电流分布;当外加电动势时,在直流接地极附近及其表面的电位分布以及接地极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城区配电线路接地极水平敷设受地域限制,构造接地体比较困难的问题,从接地极的形状入手,提出了螺旋状结构的接地极型式,并且采用了柔性石墨复合材料,用于改进传统的金属接地极。首先仿真对比了水平和垂直接地体的降阻的效果,然后构建了5不同结构接地极的仿真模型,对不同土壤分层情况下的杆塔接地电阻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接地极的降阻效果,最后研究石墨螺旋接地极的各项参数对接地电阻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螺旋状接地极降阻效果最好;②石墨螺旋接地极性能优于Φ10mm镀锌钢接地极,可用于配电线路杆塔接地;③螺旋接地体的材料截面直径、圈数、等效半径均对接地电阻有不同程度影响。本文研究内容可应用于城区配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设计和施工,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淑华 《甘肃科技》2011,27(19):35-37
从电接口和光接口业务的对接上,阐述了传输设备对接时常见故障的现象和原因,在分析故障定位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逐一对对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给予解释,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对对接问题处理的思路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故障定位的步骤,提高维护设备对接问题的故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朱春松 《广东科技》2011,20(22):129-129,131
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的重要保护配置,天广直流控制保护改造后,南瑞直流保护系统在原西门子直流保护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优化。本文重点对天广直流控制保护改造前后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的工作原理,通过举例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吕锡纲 《甘肃科技》2007,23(11):134-136
文章就传输对接问题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故障定位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对对接问题处理的理解,提高了处理传输业务对接故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压调节中,而其操作不良和机械故障是其主要故障类型,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甚至造成供电中断。本文利用振动分析,对分接开关制动失效故障、异常电弧故障、紧固件松动故障、弹簧动能不足故障等四种故障的特征提取方法和故障诊断方法,提出对有载分接开关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以预知其故障可能性并判别其故障类型,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提升供电可靠性意义重大,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杨林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6):15-16
本文就通信传输对接问题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故障定位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对对接问题处理的理解,提高了处理传输业务对接故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接地极电流分布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流接地板和杆塔接地板上电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计算电流分布的一种简化方法.根据电流场和静电场的等效性,将接地板等效为有限长的线电荷模型,并由力学平衡计算了模型上的电荷分布,由此得到入地电流沿接地板轴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接地极端部电流密度是中间部位的数倍,倍数随着接地极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并联的垂直接地极,电流分布的不均匀度随着接地板根数的增加而增大,导体的利用率也随之降低.这是导致接地板的利用率低,部分部位过热或过早腐蚀等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垂直接地极对接地系统电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确保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发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安全性是电力部门关心的问题 ,将接地系统向纵深方向发展是解决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及城区地网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垂直接地极对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等的影响。分析表明 ,增设垂直接地极能有效减低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减小发变电站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减小季节因素对地网安全性的影响。但在有限的地网面积范围内布置过多的垂直接地极时 ,垂直接地极的效果将趋于饱和。分析结果能为电力设计及运行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确保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发麦电站接地系统的安全性是电力部门关心的问题,将接地系统向纵深方向发展是解决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及城区地网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垂直接地极对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等的影响.分析表明,增设垂直接地极能有效减低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减小发变电站的接触电压和踌步电压、减小季节因素对地网安全性的影响.但在有限的地网面积范围内布置过多的垂直接地极时,垂直接地极的效果将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垂直接地极的敷设位置、数量和长度选择的规律。为了减小水平接地网对垂直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之间的屏蔽作用,提高垂直接地极的利用率,垂直接地极应尽量敷设在水平接地网边缘,有条件的变电站应将垂直接地极尽量远离接地网敷设,方能取得高电阻率地区变电站垂直接地极降阻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异性导电媒质对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分布的影响,通过CDEGS建立水平双圆环直流接地极模型,计算极址外部附近以及极址区域内存在异性导电媒质时的跨步电压分布.结果表明:当接地极极址外部附近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外环靠近异性媒质区域的溢流密度及跨步电压下降(升高);当极址内部的表层局部区域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位于异性导电媒质的环段的溢流密度下降(升高),但跨步电压却反而增加(降低);当极址内部的下层局部区域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位于异性导电媒质的环段的溢流密度和跨步电压同时降低(升高).研究成果可为直流输电工程中接地极设计及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结构基础形式情况下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极和等电位设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以期对类似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低轨航天器间的电位差异是航天器交汇对接面临的一个重大安全问题,分析了低轨航天器在电离层等离子体中的充电机制,并给出了等效物理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太空站的主动电位控制原理和方法,并针对航天器交汇对接中的电位控制问题给出了2种新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航天器交汇对接中的电位监测方案,即由朗缪尔探针和表面电位探测器组成航天器电位监测包。  相似文献   

20.
曹浪恒 《广东科技》2008,(22):82-84
1直流偏磁产生的原因与现状 1.1背景 广东电网的±500kV西电东送和天广直流线路输电在近年相继投产,单极一大地运行方式是直流输电的运行方式之一,在这种运行方式下,直流接地极作为直流工作电流的返回通道,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影响接地极周围变电站接地网地电位的变化。当直流接地极电流引起变电站接地网地电位升高时,若两个变电站接地网之间存在电位差,直流接地极电流将有一部分流经变压器中性点、变压器绕组及输电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