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9,(1):80-83
在创新创业、"互联网+"成为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在2016年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引起了高度关注,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回归与渴望。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塑造更加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章在梳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路径,对于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竞争,也可以说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寄托着民族发展的希望。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也需要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工作技能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双创型"人才更是社会紧俏人才,我国要将综合国力提升、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十分重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是自身价值体现,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社会责任方式。培养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成功的基础,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耿文娟 《科技信息》2011,(28):66-66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中的主要问题。2009—2011年每年都有超过600万的大学生踏入职场。几年来,社会中形成了数量超过1000万大学生求职大军,大学生求职的形式极为严峻。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据统计,约有5%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大学生创业虽然形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为缔造制造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企业要以"工匠精神"来提升品质、创造品牌。"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严谨、精益求精与不断创新,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后续力量,他们的理想、担当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命运,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高校必须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工匠精神"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创新创业的源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受到社会空前的关注。该文以福建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青年大学生中最时尚的"热词"之一。新余学院在推进"党建+"工作中,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通过党建引领,不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新余学院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该中心集团队工作区、教学资源区为一体,已成为全校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学科竞赛训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简要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并论述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原则及策略,其中主要包含政府、高校、社会及学生4个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进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严格,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将互联网技术结合至创业教育活动中,将有效地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及手段,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常培荣  张艳 《甘肃科技》2021,(8):6-7,34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增长,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人数逐渐增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大,而技术驱动创新带来的创业活动可以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加,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技术创新驱动创业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创业对策及解决建议,以不断增加技术驱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教育部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旨在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时期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目标,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应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该文就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现状,以及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新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帮助青年实现"创业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助力。面对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制约,可以从夯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根基,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结构,坚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意识,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视野四个角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新的战略部署,其中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层出不穷,本文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大背景,以数据为基础,研究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期望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为例,提出了在大学生专业课教育中如何运用约翰·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也可概括为"引-炼-授-练-结"五个阶段。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现代教学规律,也符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更有助于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与各大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然而创新创业评价制度缺失、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激励机制不健全、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该文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创业教育能为"未来企业家们"带来什么"这几十年来,浙大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了独特的创业创新培养模式。"20多年前,吴晓波便是国内最早从事创新管理研究的博士之一,当下在高校创业高地上赫赫有名的浙大ITP(创立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高科技创新创业强化班),更是凝聚着他创始的心血。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这一课  相似文献   

16.
朱团  陈丽华  郭双林 《科技资讯》2013,(35):178-178,180
本文针对目前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将TRIZ理论应用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中,在教学实践中引入TRIZ创新理论,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社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被全社会广泛关注。其中,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探讨价值,更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分析渝商精神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重庆地方特色,对重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分析渝商精神的内涵及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本文认为渝商精神核心是"重信重义、自强不息",表现出敢闯敢做、开拓创新、吃苦耐劳、特别能抱团的精神特性,在此精神引领下重庆地方高校开展具有鲜明区域文化底蕴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一是促进高校学生自我实现的价值;二是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价值。在此基础上,初探符合重庆实际,具有一定特色的重庆高校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模式,为重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激发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为此,探索东北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是东北地区高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在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行动得到释放。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大赛到大学创业园区、孵化园区的纷纷建立,创业从观念到实践逐步形成,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扩大,政策落地也越来越实在,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经验、资金的不足,长期困扰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从部分案例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应对策,以更好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