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隐喻以及隐喻生成机制的理解,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的本质特征和主要认知理论的讨论作一分析,旨在进一步阐明隐喻现象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现象的认知及其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言使用者双方所处的语境和具有的认知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李艳丽  王丽丽 《科技信息》2013,(13):224-224,228
本文从文化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首先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隐喻的文化重合和文化特有现象,接着研究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英语学习者只有将英语文化结合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中,隐喻(metaphor)是进行隐藏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又称暗喻。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在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既是语言现象,也是认知现象,还是文化现象。隐喻对人类发展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事物至关重要。本文就隐喻的认知功能及中西文化的隐喻比较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本文将运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从而揭示人体词语符号中显现的人类思维共性和文化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甘小群 《科技资讯》2013,(27):244-244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著名女诗人,一直被称为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她诗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感情和深奥的哲理.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狄金森诗歌中新奇独特的隐喻,以期加深对其诗歌的理解,本文还将尝试对诗歌进行语法隐喻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语义认知与语用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的思维的隐喻性产生了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从语义与语用角度对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第二代认知科学角度出发,运用体验哲学理论解析隐喻现象,并尝试在跨文化背景下验证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隐喻无处不大。  相似文献   

10.
李红月 《科技信息》2011,(14):145-14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这个新视角对隐喻进行更加新颖、更加深刻的阐释,他们视隐喻为一种认知现象和认知方式,并认为隐喻无所不在,对人类认知、思维和行为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拟从认知视角介绍隐喻理论,探讨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培养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能简单的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隐喻的基本作用是用另一种事物来理解或体验某一事物,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某些抽象的概念。隐喻不但是人们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而且能创造出新的意义,表达新的思想。本文以黑人诗歌《母教》为例,旨在说明隐喻的这一重要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英汉语言中共有的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同时,由于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就使得英汉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本文旨在揭示英汉隐喻在文化认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现代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综述了隐喻理解的制约因素,其中探讨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对应性制约,认知主体的认知力(知识结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制约,及语境的制约,从而使人们有效利用各因素准确、透彻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4.
张平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1):103-106
隐喻不仅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还被看作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其本质是将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用源域的内在逻辑重新编排目标域的要素。隐喻具有认知语用效果和民族认知差异。利用隐喻,人们可以透过句子的表面意义深入理解说话人的用意。各民族在意象选取上的不同偏好,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和传统。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隐喻生成了话语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根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认知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隐喻修辞仅仅强调语句的修辞作用,忽略了其文化认知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人类活动中语言的使用不仅是符号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具体反应。认知隐喻修辞的研究是揭开这种关系的最好佐证。  相似文献   

17.
魏融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172-I0173
传统的隐喻观一直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功能,直到当代的认知语言学才将其视为一种认知功能。本文针对认知隐喻研究很少以唐宋词为语料这一现状,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及其相关的空间合成理论来分析探讨唐宋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为中文古诗词的情感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体验性哲学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形成概念系统以及语言系统的基础,人体隐喻认知是借用身体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功能特点构成隐喻概念,以此来认知另外一个领域的隐喻概念。以体验哲学为基础,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人体词语或词法的分析和对比,深入探讨英汉民族人体隐喻认知的理据、人体隐喻认知的模式以及英汉语言中人体隐喻化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揭示英汉民族由于自然、文化环境差异和语言特色差异而导致的人体隐喻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与文化密不可分,隐喻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基本体现,也是语言中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而文化借助隐喻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得到传播,并且制约隐喻思维。二人转生长在一个语言十分丰富的文化土壤里,对于二人转中隐喻的理解离不开文化语境。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生动、朴实、俏皮的东北语言及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二人转隐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动物隐喻,它们衍生于"人是动物"这一概念隐喻,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思维的隐喻性及认知的体验观在语言学领域的具体运用,也是英汉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及认知共性与差异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