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忧患意识是人类心理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诗歌作为表现主观情志的重要载体,必然包含了人类的忧患意识。曹操、曹植父子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突显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对前人作品的继承以及共同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使他们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个人特质的差别和人生际遇的不同,又使他们诗歌中的忧患意识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乱世大局的担忧、理想功业的忧虑和个体生命的嗟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刘备在乱世中崛起.他的主要性格是"宽仁厚道"、"仁义"、有雄才大略,对人求贤若渴,善于用人,以民为本.他是封建社会的英雄,一个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民利益的"好皇帝".虽然如此,也掩饰不了虚伪的一面,所以更准确地说他是乱世之枭雄.  相似文献   

3.
吴质(177—230),字季重,山东定陶人,三国魏著名文学家,魏文帝曹丕的谋士和重臣。 吴质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才华超群。在东汉末年群雄争战的时期,兖州牧曹操为扩充实力,广招天下贤士,于公元193年将年轻的吴质招到麾下,并以其才学通博,文才出众任他为五官将。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都很有文学才华,但对吴质的文章简约严明、文词清新,十分欣赏,经常约吴质饮酒赋诗,高谈阔论,关系密切。 吴质善于游处在曹氏诸兄弟之间,他与曹丕的关系尤为密切,曹操的长子在战争中死去,次子曹丕成长子。按照传统办法曹操死去应由曹丕继承王位。而曹操四子曹植才华横溢,最为曹操宠爱,成为曹丕继承王  相似文献   

4.
汉朝末年,刘氏衰微,政治风云突变,农民起义,军阀混战。于是乎,各色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其间,良莠不齐,真所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曹操像是老雕橫槊,盘桓天宇,傲视群雄,睥睨一切,展现出超群的政治军事才能。而曹操的诗歌创作,在那个时代,乃至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更是大放异彩,成为一只独秀于林的奇葩。可是,长久以来,曹操的诗名被他的政治声名,军事声名,甚至是"枭雄"、"奸雄"的骂名所掩。尽管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不足20首,但研读这些诗歌,我们发现,曹操的诗歌中常常充溢着浓烈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龟虽寿》就是一首充满着人生哲理的咏怀诗。  相似文献   

5.
曹操的诗歌以豪迈奔放见长,但豪迈奔放的诗风中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情感基调。本就曹操诗歌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等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处于从两汉到唐宋的过渡时期,此时的社会和文学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学习魏晋南北朝文学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从东汉末爆发黄巾农民大起义(184年)开始,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589年)止,这四百多年史称魏晋南北朝.这四百多年,与过去相对统一和稳定的两汉和后来的唐宋比较来看,是个动乱和分裂的年代.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从汉献帝初平元年起,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壮大了军事力量的豪强军阀,纷纷拥军割据.军阀的长期混战,造成了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在军阀的角逐中,曹操统一了北方.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为魏文帝,分据东南的孙权和西南的刘备,也相继称帝建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统治者都力图积聚力量,统一中国,因而在其它统治地区,均实施了一些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为西晋的统一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寻找曹操     
《奇闻怪事》2011,(11):50-56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关于曹操墓葬于何方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位三国时期的枭雄身后是如何的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8.
从休闲的视角对三曹探讨,有利于理解他们的真实性、丰富性。三曹在休闲之余都热衷于文学创作,曹操对文学的态度是"歌以咏志",曹丕则认为文学可以"不朽之盛事",而曹植的文学创作只是他寻求政治理想的替代品;游宴活动是三曹休闲的另一种形式,曹操在游宴之时不忘政治寄寓,曹丕的游宴多是娱乐,作为游宴配角的曹植,更多的是附和;关于养生,曹操与曹植一样,由刚开始不相信神仙、方术到后来注重养生、甚至渴望在神仙世界里解脱自我,相比之下,曹丕倒较为理性;曹操对于酒可以说是操纵自如,他饮过酒、献过酒并戒过酒,曹丕认为酒能成礼也能败德,曹植则饮酒不节;在其他的休闲活动中,三曹都喜欢武略,曹丕的休闲带有更多的是娱乐性、享受型,曹植的爱好则更趋向于文人化;曹氏父子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永远的丰碑,从休闲的角度来观照他们,父子三人在显示各自特点的同时,其实离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9.
 古墓里的千年古尸,如何判断他的身份——比如2009年河南安阳宣称发现的曹操墓里的男性尸骨?说起来鉴定技术并不难,曹操之子曹植也是名人,其墓穴及尸骨1951年就已确认,所以直接取曹植尸骨的DNA与该不明身份尸骨的DNA鉴定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不幸的是,曹植的尸骨如今已遗失,怎么办?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该校历史系联手想出一个新办法——寻找曹操在当今的后代,以确定曹操的DNA特征。他们通过对曹氏家族人群DNA和族谱的调查,不仅确定了曹操的后人,还鉴定出了曹操的非士族身份。这个发现触及2000年前的历史,但这种穿越千年的技术鉴定百分之百可靠吗?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在官渡大败袁绍,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双方交战之时,袁绍兵力数倍于曹操,形势一度岌岌可危。幸亏袁绍刚愎自用,不听谋士许攸忠言,致使许攸愤而投曹操,献计献策,火烧乌巢——袁军粮草重地,曹军方得大胜。胜利后,曹军发现袁绍的文件中有大量朝中官员给袁绍的书信,全都是讨好袁绍,以为自己谋好退路。有人建议曹操彻底追查此事,以通敌罪名论处这些官员。曹操否决了这个建议,也没看这些信件,命人全部烧掉。望着燃起的火焰,曹操说:“当时形势危急,我尚不能自保,他们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相似文献   

11.
曹植是三国时魏诗人。他的诗、赋、各体散文,不论数量质量,都堪称当时之冠。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相似文献   

12.
论“借荆州”徐澄,徐海松东汉末年,封建中央政权在统治阶级内部频繁发生的权力纷争中削弱了其集权力量,又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猛烈冲击下迅速瓦解。地方州郡牧守凭借治民领兵之特权趁势扩充实力,出现了擅兵自重的局面,不少州牧变成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随即出现了军阀混...  相似文献   

13.
青徐兖地域包括青徐兖三州,是位于黄河与淮河、睢水之间的三角地带。东汉末年,青徐兖地域因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成为各派政治势力角逐的要地,他们在此相互残杀,又因利害关系结成短暂的同盟。在激烈而残酷的角逐中,曹操脱颖而出,他利用对青徐兖地域的控制,取得了白马之战的胜利,从而为官渡之战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曹操又逐步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由兖州、徐州而青州,统治了整个青徐兖地域。青徐兖地域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稳固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曹操和曹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们是有名的所谓“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谈到“建安文学”,人们都盛赞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激昂慷慨的风格,认为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文心雕龙·时序》评建安文学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这些话准确地叙述了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同时也表述了曹操与曹植作品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5.
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史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诗品》说:“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诗文;平原兄弟(曹植封平原侯),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在蜂起的作家群中,首屈一指的便是曹操和他的次子曹丕、三子曹植。  相似文献   

16.
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集团的重要谋臣,由于在重大问题上违忤了曹操,最终被逼上绝路。裴松之在《三国志·荀彧传》注中,广泛征引材料以补阙,表达了对荀彧同情的理解,形成了独特的荀彧论。后世学者对荀彧的评价多因裴注而起,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裴松之评论的纷争。  相似文献   

17.
樊文军 《科技信息》2009,(20):I0109-I0109,I0112
曹植是建安时期诗人的代表,文章阐述了曹植诗歌中生命价值的体现,以引用原文和详细解释文字意境这两种方式分析了曹植诗歌中所展现的其对生命意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种原因,"奸雄"几乎成了对曹操的定评,但从曹操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入手,分析其诗歌中涵盖的主要内容及体现的曹操形象,可以让人们给曹操一个合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王粲论     
一在建安七子中,王粲(177—217)至少有四个引人注意的特点:一是年龄最小,孔融比他大二十多岁,不折不扣长一辈,其余五子也都比他年长。二是出身最高贵,其先世在东汉历任高官,地位显赫,为其余诸子所不及。三是其余五子都是曹操罗致而来,唯有王粲是自己送上门去的。曹植在《王仲宣诔》中说:“我公奋钺,耀威南楚。荆人或违,陈戎讲武。君乃发义,算我师旅。高尚霸功,投身帝宇”,这是合于实际的。四是王粲投奔曹操以后,在各个方面跟曹操跟得很紧,不仅与时时托病休息的徐干、一度被曹操关押起来的刘桢二人大异其趣,就是跟阮瑀、陈琳二位相比,也显得更加热衷,巧于迎合。王粲为曹操歌功颂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辨析前人研究客家由来的观点,提出客家主要出自中原,但是唐代形成说太早,元明形成说太晚,安史之乱对客家形成的影响不大。南朝末年的侯景之乱虽然促使江淮人大举南迁江西,但是真正对客家形成有重大影响的是唐末江淮大混战。唐末南北多地大小军阀在江淮混战六年,奠定了五代十国的基础。此战还彻底摧毁了江淮社会,使很多江淮人南迁江西,这与前人统计客家族谱多记祖先来自江淮吻合。本文首次指出《九国志》明确记载镇江附近人在唐末战乱中大量迁居江西,这与吉安家谱多记祖先来自金陵吻合,因为南京在唐代多属润州。唐宋之际赣南与闽西的人口与政区增长迅速,北宋中期两地共有上百万人口,形成一个独立经济区、文化区。南宋赣南、闽西已有大量人口迁居粤东,进入客家人的扩散期,所以客家人在北宋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