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8,(1):12-17
自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国内对于莫言英译本的研究日渐兴起。葛浩文是英译莫言作品并使其走向英语世界的重要人物。文章在收集并分析国内相关论文、报纸及著作的基础上,对国内关于莫言小说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翻译效果、翻译语言、翻译思想以及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帮助研究者了解莫言英译研究现状,为进一步进行莫言小说英译研究提供指导。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国内对于莫言小说英译本的研究多集中于翻译策略、翻译效果及翻译语言方面,而对其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研究较少;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多借用理论进行文本分析,较少有宏观的数据分析;另外,研究对象集中于莫言中长篇小说的英译上,对于莫言短篇小说英译的研究则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2.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它代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时代价值。这种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民族精神价值,二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文学价值,三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12,(11):1
<正>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刻轰动。按说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莫言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走过了一百余年的道路,但一直徘徊在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追赶状态当中。直到莫言汲取了中外古今艺术和思想影响的带有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新型小说的出现,才完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化。莫言小说全部的创造力和独特性就体现在使中国现代派或先锋派文学在获得了世界公认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现代主义文学本身的声誉和艺术独创价值。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6,(1):11-12
<正>莫言是当下文坛最为活跃、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长度逾30年而不衰,作品数量巨大,文体多样,长、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舞台剧和电视剧,都有所涉猎,成绩斐然。早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就是中国作家在海外被翻译出版作品最多的一位,也是荣获中外各种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从泰戈尔莫言现象看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戈尔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东方乃至世界文坛有着深远影响。他们文学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在本土文学话语处于弱势地位的背景下坚守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的关键是在文化杂糅时代对本民族文学的扬弃和对外来优秀文化的认同,本土与外来的结合,使他们作品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而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性书写则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对其民族文学拔秀于世界文学之林具有非凡的意义。泰戈尔和莫言现象为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为庆祝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纪念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0周年,2013年6月1~2日,"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会议由同济大学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主办,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翻译家协会、瑞典皇家科学院等合办。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党委副书记马锦明、副校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家莫言和美籍作家赛珍珠同为以描写中国题材见长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在题材、人物、主题、形式等方面双水分流,各尽其妙。两位作家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都做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古典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英译本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在处理文化意象是各自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指出两个译本呈现出一种"殖民化"与"反殖民化"的对峙,而前者的翻译更有利于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国文学"走出去"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然而这也并非是件简单的事,其中牵涉到中西方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见解及对异域文化的接受度问题。为解决这一不可跨越的鸿沟,翻译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莫言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引起了中国翻译界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的思考,激发了国内译者对汉学家葛浩文译介模式和翻译策略的兴趣,为了帮助中国文学顺利"走出去",文章以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为例,就葛式译介模式的翻译之道和翻译策略展开深层次探讨,以期有所总结和发现。  相似文献   

11.
郭岸 《世界博览》2012,(20):72-74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存诺贝尔文学奖官网。看到“MoYan”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首先有种不真实感。怀疑这是黑客在跟中国文学爱好者开玩笑。  相似文献   

12.
郭岸 《世界博览》2012,(20):73-74
正几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能评判世界文学的好坏吗?莫言为何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古代小说和<红楼梦>判词的叙事角度,再比较两个常见的<红楼梦>英译本对判词视角的翻译方法,指出译者在增补叙事人称这一点上做出了不同选择,体现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莫言在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其文学作品在国外的关注度倍增,获奖作品《蛙》的日译本《蛙鳴》在日本一度脱销。好的外文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译者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吉田富夫翻译的《蛙》为例,从人名、地名、成语、人称代词、拟声拟态词的翻译角度出发,深入讨论莫言作品日译的翻译方法,为文学研究和翻译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莫言成为了首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作家。莫言的作品在中国变得炙手可热。诸多文章和专著之前也详细地讨论过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文首先分析了莫言作品中通过描述魔幻现实主义中所展现出来的“真世界”,其次讨论了莫言在魔幻现实主义中的主观色彩,并对此开展了详细分析。文章还详细地论述了莫言作品中的魔幻故事情节。这些情节大多数都是奇幻,文章就魔幻情节风格的作用做出了特别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乡土语言是汉语表达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西方的影响力,以便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文化参考,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视角,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研究结果发现葛浩文在中西文化之间建立起了第三空间,将归化与异化杂合,从而使其译本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的探讨对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理论为中国文学外译之路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基于传播学理论下译者模式的研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键,它主要由译者本身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实力、译者的翻译理念以及中国文学外译的现状决定.《三体》英译本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为中国文学外译的译者模式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国文学外译应该以读者接受为目标,优先选择汉学家或双语作家译者模式;随着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认可度加大,再采用中国译者与汉学家相结合的译者模式,循序渐进,保证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看到的只是鲜花和掌声,却很少有人关注莫言内心的情绪---孤独。莫言从童年时就有着深刻的孤独体验,这种孤独体验对他的人生以及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可以说孤独一直伴随着莫言的成长、成名,正是因为孤独,莫言才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与生活的进行亲密对话,可以说是孤独成就了莫言。  相似文献   

19.
移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的位置比较特殊,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留学浪潮推进的第三代海外华人文学。这种中国新移民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其受到的多方意识形态的操控十分明显。本文拟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和勒菲弗尔的重写和操控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选用中国旅美女作家严歌苓首部以移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扶桑》及其英译本为分析对象,主要从译入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源语原著选择的主导性、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选择及译作风格把握的操纵性及赞助人对书名翻译的干预和对新书宣传的导向这三个方面探讨多元系统内各种文化语境制约因素对新移民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邬小倩 《科技信息》2011,(9):I0208-I0209
移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的位置比较特殊,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留学浪潮推进的第三代海外华人文学。这种中国新移民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其受到的多方意识形态的操控十分明显。本文拟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和勒菲弗尔的重写和操控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选用中国旅美女作家严歌苓首部以移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扶桑》及其英译本为分析对象,主要从译入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源语原著选择的主导性、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选择及译作风格把握的操纵性及赞助人对书名翻译的干预和对新书宣传的导向这三个方面探讨多元系统内各种文化语境制约因素对新移民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