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内蒙古道地甘草产地土壤和甘草根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污染状况,选取鄂尔多斯杭锦旗、赤峰翁牛特旗和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三个产地,采集两个土层土壤(0—20cm,20—40cm),对重金属As、Hg、Cd、Pb和Cu的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产地土壤中As、Hg、Cd、Pb和Cu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除鄂尔多斯土壤重金属As,赤峰土壤重金属As和Cu以及锡林郭勒盟土壤重金属Cd、Pb和Cu的含量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评价指数法评价产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三个产地土壤都是清洁的.土壤中As、Hg和Cu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能这三种重金属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制约的关系;甘草根中As、Cd和Pb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中重金属Pb与甘草根中重金属As、Cd和Pb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也许能够为预防甘草重金属超标提供依据.另外,产地所采甘草根中五种重金属含量均显著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产地黄花菜重金属及亚硫酸盐含量的比对,分析评价不同产地黄花菜的食用安全性,为黄花菜的加工制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检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使白银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依据国家标准对白银区沿黄灌区无公害蔬菜产地的土壤进行布点采样检测,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其受污染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白银区沿黄灌区无公害蔬菜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未受污染,完全符合评价标准要求,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桑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 《山东科学》2021,34(4):34-3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全国不同地区采购的22批次桑叶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进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以及含量试验。结果显示: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检测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表明检测仪器与操作符合精密度的要求;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安徽亳州、四川绵阳、广西玉林地区采集的桑叶中黄酮总量较高,其次是河南商丘、浙江桐乡、江苏泰兴、湖北襄阳,而湖南邵阳桑叶的黄酮总量最少,提示不同产地桑叶中黄酮的含量有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操作简便、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研究了陕西西安蓝田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距冶炼厂100 m处的表层土壤中Pb、Zn、Cu、Cd四种重金属的含量最高,分别达1 341.693、188.877、251.015、21.810 mg/kg,依次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833、0.630、2.510、36.349倍.随着距离的增大,重金属含量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分布状况.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从表层到深层递减,0~30 cm变化幅度较大,30 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表层土壤各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说明该区农田土壤已处于重度复合污染等级.表层土壤中,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主要存在形式为可还原态和残渣态、Cu主要为残渣态(含量平均值高达74.619 mg/kg),而Cd则以乙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二者之和占全量的72.508%.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消解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热板消解和微波消解2种方式,分别选用2种常用的酸体系对4种类型的土壤进行消解,重点对Cu、Pb、Cr、Zn、Mn 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本文选用的4种常用消解方法对标准土样Cu、Pb、Zn含量的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2种酸体系的微波消解对Mn含量的测定值都在标准值范围内,Cr含量则只有HNO3+HF+HClO4酸体系微波消解的测定值在标准值范围内。4种方法对标准土、A类土(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园土)、B类土和C类土(广西荔浦锰矿区的恢复区土和尾矿土)中Cu、Pb和Z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土中的Cr含量都有显著影响或非常显著的影响,对B类土中的Mn含量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HNO3+HF+HClO4体系的微波消解对土样中各种重金属都有较理想的消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襄汾县主要土壤类型褐土的7个土种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各土种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除中壤轻度侵蚀耕种黄土质褐土性土和中壤浅位厚粘化层耕种黄土状碳酸盐褐土达到警戒线外,其余都在安全范围.襄汾县土壤未受到污染,尚属清净,适合农业生产.从整体的变异系数上看Ni的变异范围较大,污水灌溉和农药化肥的影响可能是造成Ni变异系数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浩森;赵丽娅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1):68-76
阳新县浮屠镇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快速发展工矿业,矿产资源的开采势必会增加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因此了解当地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对于污染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利用国家监控的10个农田点位,采集土壤表层样品,测定土壤pH值和8项重金属(Hg、Cr、Ni、Cd、Cu、As、Pb、Zn)全量,综合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空间插值法,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阳新县浮屠镇农田土壤中除Cu以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农用地土壤分析筛选值;2)从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来看,Cu和Cd属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均属于无污染水平;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59.41,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主要贡献元素为Hg和Cd; 4)依据主成分分析结合空间分析,Cd、Pb、As、Cu、Zn、Ni主要来源于工矿业的开采影响。Cr和Hg受到人为影响很小。综上,阳新县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低,适合农业生产,但Cu和Cd的潜在风险需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2006年2月长治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类暴雪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测定植物样品重金属含量的火焰原子吸收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区植物样品中重金属铜、铬、铅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氯酸和硝酸混合酸分解植物样品,混合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操作简便易行。样品测定表明,该方法受共存元素干扰少,灵敏快捷,检出限和准确度高,可有效提高植物样品分析化验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1°×1°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15日新余市一次寒潮过程中暴雨转雪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横槽转竖,低层及地面的冷高压南移,使得冷空气侵入江南地区,是造成此次江南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2)华南准静止锋的长期维持且坡度小、湿层和辐合区较薄且辐合强度较弱,导致本次降水的强度不大,但较长的持续时间使降水达到暴雨量级;3)寒潮带来的降温形成了降雪有利的温度条件,当测站上空整层温度均在0℃以下,925 h Pa温度≤-3℃,地面气温≤1℃时,降水将从雨转变为雪。 相似文献
14.
对都匀市王司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何首乌种植基地的土壤进行测定,对何首乌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都匀何首乌种植基地土壤pH平均值为5.5,施秉种植基地pH平均值为6.29,两地平均值为5.73,为酸性土壤;都匀何首乌种植基地土壤中,Cu、Zn、Co、As、Cr、Cd、Pb、Hg的平均值分别为52.82、202.70、10.49、31.45、80.80、0.48、64.34、0.39 mg/kg,重金属污染情况CdHgPbAsZnCrCuCo;施秉何首乌种植基地土壤中,Cu、Zn、Co、As、Cr、Cd、Pb、Hg的平均值分别为13.65、65.31、7.08、23.19、61.21、0.35、32.37、0.06 mg/kg,重金属污染情况为CdAsPbCrZnCoHgCu;都匀和施秉种植基地的土壤重金属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1.41和0.89.都匀种植基地有轻度污染,施秉种植基地尚清洁.在两种植基地重金属污染因子中,重金属Cu、Co、Cr均未超标,Cd都是最主要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
以Cd、Hg、As、Pb、Cr、Zn 6种重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主要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以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研究了许昌县东南处表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农田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其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5,全部处于安全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垦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石河子垦区北泉镇和桃花镇采集农田土壤样品130个,测定土壤Cu、Zn、Cr、Cd、Pb、As和Hg7种重金属含量,系统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农田土壤Cu、Zn、Cr、Cd、Pb、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34、102.64、58.77、0.46、13.72、18.89和0.036mg/kg,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其中Cd、Hg、Pb和As最为显著。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达到了16.92%和9.23%。土壤中Cu—Zn—As、Cr-Cd—Pb有较强的同源性,而Hg具有强烈的异源特征。北泉镇农田土壤Hg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桃花镇,而Cd、Cr和Pb则低于桃花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总体差异较小。7种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Cd和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较大,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0.71,属尚清洁(警戒限)。样点中重金属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占27%,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占50%,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占23%;其中,土壤Cd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其次是Hg。 相似文献
17.
对两种不同地域的野生东南景天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地域的东南景天在重金属积累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姚王矿区东南景天生物量约是上台门矿区的4倍。姚王矿区东南景天地上部分积累Zn最高达7850 mg/kg,上台门矿区东南景天为1623 mg/kg。积累Cd最高达到222mg/kg,上台门为37.5 mg/kg。对Pb的积累,两种景天都主要聚集在根部。对Cu的积累表现为正常植物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兖州煤矿及其周边地区土壤为原材料,研究了pH对灭活细菌对土壤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吸附量的影响.采取的土样共4个,pH梯度为2,3,4,5,6,7,8,9,10.结果表明,在极端环境中灭活细菌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较好,在温和的环境中较差.这为极端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提供了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杭州市郊4个农田土壤中铜(Cu)、锌(Zn)、镉(Cd)、铅(P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参照不同评价方法和标准对其土壤污染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蒋村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全量及有效态Cu、Zn、Pb含量,4个地区土壤中均未有Cd的检出.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蒋村土壤已受到Zn的明显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乔司和下沙的土壤为清洁水平,七堡土壤属于尚清洁水平,而蒋村土壤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污染水平为作物已受到污染.从综合累积指数评价发现,乔司和下沙土壤重金属为高度累积,七堡和蒋村土壤重金属达到严重累积程度.通过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相关系数分析可知,土壤的pH值、速效N、P、K及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据此推测4个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可能主要源自化肥及有机肥的施用,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杭州蒋村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更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研、文献资料查阅,分析了近五年东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显示,其中Cd、Hg、As、Ni、Cu、Zn等多种重金属超标,污染最严重的为Cd和Hg,平均值分别达到0.44 mg/m3和0.19 mg/m3,超标率分别为38.83%和22.57%,另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单一重金属污染为主。最后从政策和法规方面提出了几点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