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射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场、海关等交通运输领域,用来检查违禁品以保证公共安全。其中,双能X射线能够对物体进行物质分类识别,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国内相关公司在X射线检测领域进行了重要的专利布局,对双能X射线透射等技术进行了大力研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和激光扫描仪等方法,已经可以对物体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3D观测.近年来发展迅速的3D数字技术因具有测量速度快、分辨率高、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已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根据物体受热散发红外线的这一特点而形成的,因其独有的勘测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恶劣环境探测、故障检测。火灾调查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节省火灾调查的成本、准确对火灾进行定性、适应多种火灾调查环境、能够进行远程调查与缝隙等四个方面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能够为实际的消防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技术是一项旨在通过射频识别(RFID)系统、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技术形态。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审视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哲学启示,还能够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蒙栋的技术物体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物体是技术样品的进化谱系.由于技术样品存在结构和功能两个交错的进化谱系,西蒙栋转而借助生物有机体的进化谱系进行类比.在讨论技术物体进化动力时,西蒙栋隐喻性地提出技术物体是由纯粹的客观结构元素构成的.修正后的技术物体包含两个元素,技术的内在客观性结构元素和从外界移入的主体意向性元素.  相似文献   

6.
双目立体视觉是在对人类视觉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双目图像的处理来获取物体三维几何信息,其结果表现为深度图,再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信息的方法。双目立体视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工业检测、视觉监控以及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等。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高速发展,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快速检测技术一直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瓶颈制约技术,由于缺乏高效快捷的检测和多功能的便携式检测装备,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高度依赖实验室检测。但实验室检测技术复杂,仪器设备要求高,特别是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基本依靠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甚至液质等高端仪器设备来完成。因此,我国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生产企业在面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都会遭遇同样的瓶颈制约,没有合适的可以快速准确判定有害物质的技术手段,食品安全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星际迷航》和其他影片中显示,牵引光束是一种利用光束牵引飞船和其他大型物体的方法。但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可用于医学检测的牵引光束。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光处理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存在,但这是首次利用光束把物体引向光源,只是这是在微观水平上实现的。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捷克斯洛伐克科学仪器研究所(ISI)的科研组表示,他们制成的激光已经能让漂在水里的小球体移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1-21,25
该成果研究了PZT、PMN-PT等系统压电陶瓷的组成、制备技术和性能,创新地提出了用有序生长制备技术制造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及智能驱动/传感器件的新方法。本课题制备出微细而平直的压电纤维,通过设计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使其具有正交异性特征,实现了单片块状压电元件不具备产生定向应力波的功能,并相应构造了具有正交异性功能的智能驱动/传感新器件及与之配套的可控强度发射和接收装置。建立了一种基于新型(Piezoelectric Fiber Composite,PFC)相控阵超声驱动/传感器件的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并成功应用于金属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检测,研制了接近国际水平的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的原型机。  相似文献   

10.
实境与虚境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有关实境和虚境以及有关名词的概念,并推荐这些名词的译法。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其日益广泛的应用,用计算机作图的方法可以产生各种景象,这些景象有别于人们观察到的客观世界,称之为虚境(virtuality)。与此对应,人们观察到的真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则为实境(reality)。通常,虚拟实境是由计算机产生的立体图形(stereographics)。将真实世界的景象按一定比例和虚拟实境结合,可以得到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在实境和虚拟实境之间有一系列混合实境。实际上,在这两者之间是一个连续体,如下图所示。实境-虚拟实境连续体示意图在这里,我们首先介绍“实境-虚境连续体”概念。实境-虚境连续体包括所观察到的景象主要是真实景象或者主要是虚拟景象的各种情况。真实物体能够简单地用扫描、传送和再生图象的方法显示,如同普通电视显示那样,不需要显示系统“知道”关于物体的任何情况(这包括直接或通过某种光学媒介观察真实世界景象)。另一方面,产生图象的计算机显示系统,只有当具有所画物体模型时,才能产生虚拟图象。此物体模型可以是由计算机作图法“凭空”产生的,也可以是由客观物体的图象(照片)用计算机的某种算法抽象出来的。后者称为虚化(的)实境或实境虚化。与真实物体的图象相比,虚化实境的数据量小,便于存储和传输,而且便于处理,例如在场景中移动、旋转和缩放等等。如图所示,混合实境是指存在真实环境和虚拟实境某种程度组合的各类显示。其中,增扩实境(augmented reality)表示一类显示,其显示内容主要是真实环境,但加上一些计算机产生的图形以增强或增扩显示内容。即增扩实境(AR)一词专指此连续体的左半,例如,使用一个可看透的头戴显示器,就可以在观察者跟前的给定位置的空间中呈现一个计算机产生的任意图象。这种图象能够显示信息,或者能够用作为测量或控制环境的交互作用工具。与此相反增扩虚境(augmented virtuality)表示另一类显示,它是在虚拟实境中叠加一些起初世界的图象,即指此连续体的右半。这种叠加能够采用直接观察(DV)物体的形式,这时使用者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像虚拟实境中由计算机产生的模拟象那样。增扩虚境还能将拟实境和立体电视图象合并,例如可以从一个虚拟窗户向外看到远处的真实世界。增扩虚拟工具是增扩虚境一个的例子。它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增扩虚境的一个主要限制,即缺乏接触感。在这种系统中,用真实物体安装在特殊传感器上,作为虚拟实境系统输入装置的具体部件。只要显示的形状和真实物体的形状匹配,并且感觉到的尺寸和位置大体正确,则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是一回事的幻觉就能一直保持。所有的混合实境系统都受其准确、完整显示的能力限制。感知的偏见能够影响实现的性能。将计算机产生的图形叠加在立体电视上的增扩实境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以用作为增强人和遥控机器人间的交互作用的工具,用于有危险的军事环境,例如战场、炸弹消除场、武器处理和有害物质管理,以及用于非军事环境,例如海床、火山内部和外层空间。使用增扩实境能够产生虚拟物体,并显示在已有的电视图象上。例如,使用计算机作图法产生某种能够仔细校准的虚拟指示器,并允许操作者在三维电视空间中调整此指示器的位置,用这种方法就能使操作者为遥控机器人指示精确的目的地,或指示它应遵循的路径。操作者还能够自由地移动此指示器,并用其和远方物体对准的办法以决定远方物体的位置。给一个虚拟指示器定位,比驱动一个遥控机器人简单得多。因为虚拟指示器能够用以确定远处的单个点,所以能够简单地把它推广到进行虚拟皮尺-测量,使操作者能测量远处物体的位置和尺寸。例如,虚拟皮尺-测量能够用于测量显微镜下的细胞中标志的大小和位置,或者测量远处两点间的距离。使用这样一个接口将大大降低操作者的工作负担。这种办法把人类和感知和理解能力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和作图能力结合起来,产生了一个具有更强功能的增扩实境系统。增扩实境的另一个例子是太空行走。所有的太空电视图象都遇到同样的阴影问题: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散射光线,阴影处是完全黑的。在阴影中的任何东西都完全看不见。然而,因为送入太空的每件物体的尺寸是清楚的,所以能够用它产生丢失的图象,在电视图象中的正确位置仔细画出来。又如,正常观察不到的物体,可以用其他的传感器检测到。在许多水下情况,正常观察只能看到很有限的距离。然而,使用雷达、声呐和红外摄象机能够感知用其他方法看不见的物体。若把来自这些传感器的信息送到增扩实境计算机,就能够在空间的正确位置上画出物体的正确形状,产生能够看到正常看不到的东西的效果。类似地,来自各种医学成象传感器的信息,例如CT扫描器,能够用于画出人体内部的图象。使用增扩实境技术能够把这种图象叠加在人体的真实电视图象上,并看到三维图象。只要有足够的作图和计算能力,就能够产生所想要的任何复杂度和真实感的虚拟物体动画。附:本文所用(并推荐)新名词对照表如下:reality 实境augmented reality 增扩实境mixed reality 混合实境virtuality 虚境augmented virtuality 增扩虚境virtual reality 虚拟实境  相似文献   

11.
工程应用中复杂物体的特征识别和缺陷拾取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光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和全息技术,适于复杂物体内部缺陷的识别。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因为物体内部缺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能够检测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和纹理。他们近日在《科学报告》杂志线上版发表研究报告称,视网膜纹理可以提供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记,而其开发的成像技术则可帮助发现这一预警信号。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都是在患者开始表现出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9):67-67
工厂化循环水鱼类繁育系统是我所在吸收国外先进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并与我国的传统鱼类繁育工艺相结合,进行技术集成再创新而取得的科研成果.本成果包括创新研发的新型鱼类繁育设施、养殖水处理系统、养殖水质自动监控系统、鱼类循环水繁育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和装备. 该成果具有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其系统运行基本不受区域气候和地理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各生产性示范点可提高单位水体和能源的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能和减排的效果,并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侵袭,提高孵化率和出苗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多批次繁育,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每次加入一片塑料,你就可以用3D打印机制造出想要的东西,但斯凯勒·蒂比茨提出了一个更激动人心的设想:发明一种新的技术,使物体在进行3D打印时,能分解并智能地重新组合成各种新的东西。这项最新技术就是所谓的"4D打印"。斯凯勒·蒂比茨在2013年2月26日加州长滩举行的TED会议上公布了该技术,并用水对一连串可自行折叠的材料进行激活和供能,使其成为想要的形状。这项技术将由麻省理工学院新成立的自组装实验室和Sratasys公司合作开发。蒂比茨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教员,他将主持自组装实验室的开发工作,与此同时他也和欧特克公司合作开发4D打印系统的软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15-17
该课题针对热区危险性有害生物和危害较大的香蕉枯萎病、病毒病、穿孔线虫病和槟榔黄化病等重要病原物开展诊断鉴定,建立有效的分子诊断检测技术,开发成套的高效、灵敏、快速的诊断试剂,通过集成创新不断完善检测技术手段和方法,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建立我国标准化检测体系;针对海南发生的重大植物疫情,如椰心叶甲、红综象甲、螺旋粉虱、橘小实蝇、刺桐姬小蜂等,采用GIS、生物信息学、种群动态模拟等技术与方法,监测其发生与发展趋势,定量研究入侵有害生物的适生区域和时空扩展蔓延模式,建立监测技术参数模式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量"可以分为广延量和内强量。"广延量"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量,"一切物体都有广延"的先天分析性使得对物体的广延量的数学化具有先天合法性。内强量是指每一个感觉都有其不同的程度或强弱之分,它不能直接地被数学化,内强量只有通过向广延量的合规律的转化,其数学化才能有先天合法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1999,(11):29-30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成果研制出紫铜、黄铜、不锈钢、低碳钢和铝合金等不同材质的高效强化换热管(冷凝、蒸发两类);开发出可加工φ10~12、φ12~14、φ14~16、φ16~19、φ19~22等五种系列高效强化换热管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加工高效强化冷凝管(外齿管)、高效强化蒸发管(内齿管)和大螺旋槽管等产品的专用设备,其创新点和特点是:  相似文献   

18.
正红外相机可在黑暗环境中拍摄到目标物体,在军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但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可使人体和坦克等对红外相机基本实现"隐身"。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厚度不到1毫米的新材料,可吸收94%的红外光。红外光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人体及坦克发动机等都可产生红外光,即使在黑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3-13,15
罗非鱼、鲤、鲢、草鱼、鲫和牙鲆等是我国海、淡水的主要养殖鱼类,2005年上述品种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存在人工培育的良种少、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及育种材料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本项目以具有良好基础的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集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建立较为完整的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系统创新育种材料;选育出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4个,新品系7个,建立各种杂交配套系20个;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20.
玻尔和海森堡在有关物理学哲学问题的许多著作中不住地强调,认清仪器在微观粒子物理学中原则上新的认识论作用,就要求整个科学世界观的革命,并抛弃关于物体是客观存在的唯物主义原理,以及关于物体的属性在同仪器的相互作用之外是可以识论的唯物主义原理。但是,无论是玻尔还是海森堡,对于仪器的概念都没有给出任何令人满意的解释,因而他们对微观世界观察过程的分析也不能使人信服。一、问题的哲学依据通常在叙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时,把仪器的概念大致归结如下,如果一个物体同另一个物体相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