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干细胞(C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项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在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可能是一种源于CSCs的干细胞疾病,然而目前关于CSC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CSCs内细胞信号途径、肿瘤微环境(TME)对CSCs的维持及调控机制、CSCs放化疗抵抗中病毒致瘤蛋白的作用,以及是否可发现特异性的针对CSCs的靶向小分子化合物等问题尚有待深入探讨。通过对CSCs生物学行为、基因表达谱以及其功能特性的不断深入研究,可以阐明其遗传机制、恶性转化路径,从而发掘针对CSCs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根治肿瘤带来新的希望。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南开大学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四川大学开展了对上述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发现新型的CSCs治疗靶点,为临床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新策略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40-43
肿瘤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对肿瘤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研究不仅是医药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更是人类健康的迫切需求。973计划对肿瘤研究进行了重点支持,以期阐明肿瘤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完善和发展预防与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案。10年来,我国肿瘤研究的整体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在癌前病变发展成早期癌的分子机理和肿瘤侵袭性生长靶向治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60-60
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基因治疗被公认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治疗技术,将成为除手术、放疗和化疗外第4种肿瘤治疗方法.然而基因治疗载体具有缺乏靶向性、免疫原性强、基因药物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完善等,制约了基因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本项目针对基因治疗发展的瓶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4-44
肿瘤靶向治疗,尤其是抗体靶向治疗已被公认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策略。FDA已批准的8种肿瘤靶向冶疗抗体新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和疗效,并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制开发肿瘤靶向治疗新药的关键和核心是发现和获得有价值的肿瘤分子靶标。肿瘤分子靶标是指能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癌细胞表达的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2-22
肝胆胰胃肠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其早期诊治肿瘤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我们与德国共同研发的高智化、数字化的“无透镜显微镜联合细胞诊断芯片集成系统”先进仪器,应用高甲基化差异谱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并用高效、毒副作用小的纳米中药高靶向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开辟了更加快捷、稳定、安全、有效地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新途径,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肝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发展有效的治疗手段极为迫切。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土壤",调控肿瘤微环境可改善肿瘤恶性表型,抑制其发展与转移,是肿瘤治疗新策略的突破口。利用纳米技术,发展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药物,在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基础上增强抗肿瘤效果,将成为抗肿瘤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领域竞争的新的制高点。本项目将根据肿瘤微环境的特点,拟通过精准自组装、微纳加工、纳米特性控制、多价态递送等多种技术手段,发展纳米药物先进制备技术和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纳米技术新策略;同时,在纳米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纳米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转运、代谢的创新方法研究,实施纳米药物和免疫微环境干预等联合治疗策略,以实现对肿瘤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内在信号调节和细胞外在信号调控,干预肿瘤免疫微环境,实施肿瘤干细胞靶向,从而实现项目关于发展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纳米药物及临床转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不佳。尽管近年来在脑胶质瘤的手术、化疗与放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治疗效果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发现脑胶质细胞瘤具有诊断和治疗意义的分子靶点对于改善其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攻克这一疾病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FRAT1是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成员,它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参与其恶性行为,是一个在肿瘤的增殖和侵袭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基因。本项目的研究为全面理解FRAT1这一癌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和调控胶质瘤恶性行为的新线索,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5):72-73
超声分子成像是近年来提出的新一代医学超声成像方法,在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早期检测和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超声造影剂已成功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血栓、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进程监测,并逐步进入到分子成像、功能成像以及分子治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腹膜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肿瘤的生物靶向诊断和治疗颇受关注,目前已发现许多具有转移抑制功能的分子,然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根本问题就是在涉及转移的许多分子中,仍未发现特异性的胃癌腹膜转移的靶向分子,致使转移治疗的靶向性不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22,(3):35-36
分子影像(molecular imaging,MI)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先进医学影像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是针对生理或病理相关的分子靶点,利用对应的高特异分子探针,基于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进行"活体"分子诊断.这一先进技术已逐步成为临床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属于医疗卫生专业领域。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是世界上至今仍未解决的难题。项目组针对恶性脑胶质瘤当前治疗的基础研究薄弱、临床治疗理念陈旧、传统治疗方法单一的现状,进行了恶性脑胶质瘤靶向治疗新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转子振动问题提出靶向抑制方法,通过实时诊断预测故障原因和条件,确定靶点目标位置,在合适的时间施加适当大小的控制力,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振动,避免经济损失,排除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介绍靶向抑制方法,本文利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四跨转子的振动抑制方法、基于环形动力吸振器的四跨转子的振动抑制方法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压缩机振动抑制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3.
肝癌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第二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团队开展的"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项目,针对肝癌早期诊断率低、容易转移复发、肿瘤异质性高的难题,成功建立肝癌早期诊断新技术、预警术后转移复发新方案以及克服肿瘤异质性个体化治疗新策略,显著提升临床肝癌诊疗水平及其总...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着眼于肿瘤病灶的清除与杀灭,但无法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这些治疗在打击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造成伤害。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发展起来的抗肿瘤第四大疗法,也是现代西医兼顾“驱邪与扶正”的抗肿瘤疗法。由于T淋巴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主要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5.
一、肿瘤药物研究策略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发展迅速,其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历程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杀伤型细胞毒药物的发展策略已转向针对新靶点,提高选择性,针对常见实体瘤,寻找新型的化学结构和新的作用机理的药物研究,寻找新抗肿瘤药物的观念已经更新,技术及方法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新一代针对特定肿瘤、特定靶点的高度自动化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新品种不断出现,为肿瘤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是数目最多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一类受体,其功能紊乱与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据统计,世界上约45%的临床药物直接靶向GPCR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当今,全球新药研发进入低谷,针对靶点的药物研发遇到瓶颈,如何有机整合GPCR领域的最新进展,有效衔接以GPCR为药靶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是该领域继续引领全球生物医药发展的关键。鉴于GPCR在重大疾病研究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重大疾病导向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功能和配体发现研究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7.
新型纳米药物克服肿瘤化疗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作为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肿瘤药物的高毒性和重复使用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这严重影响着临床化疗的效果,甚至最终导致化疗的彻底失败,90%以上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性问题一直是肿瘤化疗的最大瓶颈之一。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对肿瘤治疗意义重大。迄今为止,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化疗敏感度,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但50年过去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效果不佳。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利用纳米颗粒容易进入细胞的特点,适当表面修饰的金属富勒烯纳米颗粒,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顺铂的内吞,而且可以高效逆转肿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为克服肿瘤化疗的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22,(4):58-59
淋巴管先天畸形或后天缺损造成的淋巴循环障碍疾病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第二大致残类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国内该类患者逾千万人,防治工作不容乐观.但是由于解剖和结构上的特殊性,淋巴循环障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匮乏,导致了早期诊断率低和治疗效果差.因此,进行淋巴循环障碍性疾病评价及治疗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自然·方法学》上发表报告说,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在大量癌症数据基础上总结出肿瘤病变的一些规律,这将有利于医生及时判断病情发展趋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伦敦癌症研究所与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从178名肺癌、乳腺癌、肾癌以及肠癌患者身上获取了768份肿瘤样本,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肿瘤样本来获取它们的详细变异数据。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单克隆抗体技术已成为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当前开发的热点,尤其是动物类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是当今该领域的焦点难题之一.目前很少见到我国自行研制的抗肿瘤治疗用人源化或全人抗体上市.肿瘤血管系统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