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北部湾北部是冷暖空气的交汇带,气候复杂多变,而断裂活动导致的沉降差异又是海岸变迁的重要驱动因素,为了探究该区域环境变迁的规律,研究其中全新世显著海侵和气候特征。【方法】以广西西部近岸为典型,于防城港湾口外水下斜坡进行沉积物岩芯取样和粒度、元素、矿物、微体古生物、~(14)C年龄等地质地球化学要素综合测试,分析对比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联系。【结果】孢粉组合反映植被以山地热带、亚热带种属居优。沉积物组分为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体现出元素分段变化,碎屑矿物含量变异性较高的分布规律;化学元素等基本以3.00~2.80m深度为界,前后分布有明显环境差异,显示气候变干变冷之特征。该转折点亦是大规模海侵的起始阶段,主要表现为绿石明显富集,Sr/Ba显著增高,有孔虫、硅藻、钙质和硅质生物碎屑随之快速增加;该转折点在时间和要素变化特征方面与邻区相近,揭示这并非偶然现象,与中全新世6.00ka B.P.前后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加强的大尺度气候变化相联系。【结论】中全新世广西西北部近岸出现了大规模海侵,可能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EDEX方法分析了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及磷在各提取相的含量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为432.2~846.1 mg/kg,平均为(533.2±90.1) mg/kg;弱吸附态磷(Ads-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灰石及钙结合态磷(Ca-P)、碎屑态磷(De-P)和有机磷(OP)平均含量分别为6.2,93.2,12.4,295.0和66.5 mg/kg,分别占TP的1.2%,17.7%,2.4%,56.7%,和12.7%.沉积物的Ads-P、Ca-P和OP与其粒度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e-P则呈负相关.各站位沉积物中磷在不同提取相中的含量差异较大,与沉积物的陆源输入、沉积物粒径及沉积海域的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天津近岸海水溶解氧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天津近岸(38°37'03.8"N~39°12'13.9"N,117°33'14.8"E~118°02'50.1"E)海水的现场调查,初步分析该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溶解氧含量在3.93~11.34 mg/L之间,平均值为(8.00±1.99)mg/L,表层高于底层,且存在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浅水区水体溶解氧含量变化幅度大,而深水区相对稳定,近岸浅水区水环境的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多变性;该海区溶解氧含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且和温度、pH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调查数据,研究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生态指数及其随区域、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种类组成方面,共有浮游动物164种,其中桡足类,水螅水母类,浮游幼虫类所占比例较高,其区域分布特征为浙江北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杭州湾;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呈现夏秋多,春季较少特征。优势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受水文要素影响明显,在不同的区域、季节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密度和生物量随区域、季节有相同的变化特征,都表现为浙江北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杭州湾,夏季>秋季>春季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区域变化特征表现为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浙江北部>杭州湾;在不同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特征都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物种丰富,群落构成多样化,并且受海流、水团、温度等水文要素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6.
江洪友  刘洋 《科技资讯》2012,(26):135-137
2011年对天津近岸海水重金属Cu、Pb、Zn、Cd、Cr、Hg及As含量进行了调查,采用《海水水质标准》[1](GB3097-1997)进行了超标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重金属分布特征做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近岸海水中重金属总体处于较低水平,Pb、Zn及Hg超标率分别为100%、22.2%和22.2%,单因子指数法计算污染程度排序为Pb>Zn>Hg>Cu>Cd>As>Cr;Cu、Pb、Zn、Hg、As有着相似的空间分布,均为南北高中间低,各污染物最大值均出现在受陆源排污影响的区域和围填海海洋工程附近。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广西主要贝类养殖区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状况及污染水平,依据2016-2018年广西主要贝类养殖区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及生物体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Hg、As)的调查分析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法、地积累指数(Igeo)法和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BCF)对养殖区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为Zn>Cu>As>Pb>Cd>Hg,污染程度为Cu>Hg>Zn=Pb>Cd>As;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为Zn>Cu>Pb>As>Cd>Hg,污染程度为As>Cd>Pb>Hg>Cu=Zn;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贝体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为Zn>Cu>Cd>As>Pb>Hg,污染程度为Zn>Cu>Cd>Pb>Hg>As,生物富集能力为Zn>Cu>Cd&g...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以25.0 mL二氯甲烷为萃取剂,超声萃取沉积物中的目标物,经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分离后,用8.0 mL乙酸乙酯淋洗,使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模式(SIM)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9.6%(0.10μg/g,n=6),加标回收率在71.3%~106.8%之间,检出限为0.3~5.2 ng/g,可应用于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PAEs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了解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分布情况及污染状况,为该海域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3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TOC、TN和TP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TOC、TN和TP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基于表层沉积物中TOC和TN的摩尔比值探讨其有机质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富集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含量分别为0.180%-0.920%、0.006%-0.210%和0.015%-0.059%,表现出南澳岛南北两侧高、东西两侧低,南澳岛以东由岸及海,含量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与国内相邻海域相比,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TOC、TN和T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根据TOC和TN摩尔比值推断,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海源和陆源混合输入为主。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未受TOC和TP污染,但大部分区域受到TN污染;40.6%的表层沉积物处于较清洁及以上水平,59.4%的表层沉积物为轻度污染到中...  相似文献   

10.
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1997~2007年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铜、锌、铅、镉、汞)的含量和时空分布特征,并对2007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年份各重金属的含量相对稳定;各种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性不大,差异性大小依次为汞>镉>铜>铅>锌;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锌>铜>铅>汞>镉,其中锌为中污染水平,其他均为低污染水平.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域生态系统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其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汞>铜>铅>镉>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西近岸水下平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和积累,了解有机质的扩散和现状。【方法】以钦州湾口水下斜坡为界,东至铁山港口外古滨海平原的20m以浅的广西近岸水下平原为研究区,依据2007~2010年广西近岸海洋环境地质调查资料,分析该区海底表层沉积物和钻孔有机质的分布、关系和积累特征。【结果】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频率f分布不均;研究区可划分出3大类沉积环境和5种亚环境,在其间的有机质分布含量差异较大,对沉积环境的选择性较强;有机质分布与沉积物粒度参数也有较大关系,随着粒径(φ)和分选系数增大而升高,沉积物粒度正偏有利于有机质积聚;有机质随沉积动力减弱而聚集,以平均粒径衡量的话,呈现指数增长规律;在不同的沉积环境有机质序列有指数、线性、对数递增关系,表明不同的积累阶段;随着沉积物粒级变细,在3~6φ粒级段出现有机质吸附积累拐点,而且有机质与粘土有共聚性;在研究区西北部监测站位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观测期间总体增幅0。【结论】虽然根据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表层有机质尚未超标,但结合本底值计算得出的积累系数显示水下平原西北部、西南部、南部位置均出现富集,对应着不同的来源和影响程度,是陆源输入在水动力分配下聚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广西近岸水下平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和积累特征,促进对重金属自河口海湾向陆架扩散规律的对比与把握。【方法】从广西近岸水下平原采集表层沉积物和岩芯,通过实验测试的手段,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Pb、As、Hg的分布和积累特征。【结果】广西近岸水下平原表层沉积物中Pb含量为8.0×10-6~44.7×10-6,As含量为1.6×10-6~31.4×10-6,Hg含量为0.001×10-6~0.086×10-6,变化较大;Pb、As、Hg的分布受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类型影响,As含量在水下平原北部水动力作用强烈之处出现局部高值,与含As的母岩风化有关;Pb、As、Hg有一定的共聚性,并显示亲Ni、Zn、Ga、Zr和疏Sr的特征;Pb、As、Hg与粒度参数有线性和聚类关系,对粒级响应性即斜率k的拐点在~0.125mm至~0.063mm之间,视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不同而有所移动;贫有机质站位由于水动力作用强烈,以自然风化的物理过程为主,重金属含量很低,而有机质积累成因为主的站位重金属含量积累增幅区间的频率,Pb的以40%~60%最高,As和Hg的均是60%~80%最高,增幅序列均遵循单增自然对数关系,曲线分段对应不同的沉积环境。【结论】广西近岸水下平原表层沉积物质量总体较好,但相对区域本底值来看,Pb积累性比较突出,As次之。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分布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的含量在539.6-3379.5mg/kg之间,石洞口(SDK)排污口处含量最高;磷的沿程空间变化明显,某些岸段夏季和冬季季节性变化较大,这主要受人类活动(排污)、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控制.除SDK样点有机磷含量偏高(43.6%)外,沉积物中有机磷(OP)含量较低;磷主要以无机磷(IP)形态存在,其中钙结合态磷(Ca—P)在IP中占主要地位,占54.4%~94.3%.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主要受人类活动控制,可以作为长江口潮滩环境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文根据1949年以来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广西人口分布与迁移演化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人口演化一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点,并有逐步固化的趋势;人口迁移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呈现临近迁移和沿海迁移的特点,迁移目标地具有阶段性波动的特点,现阶段人口主要以城镇为迁出目标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As污染的田间试验,以郑州9023为供试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对As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的As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根、茎和籽粒3者的关系始终为:根>茎>籽粒;在灌浆末期,各部位As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废弃物>叶>叶鞘>茎>穗轴>颖片>籽粒,地上各部位As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废弃物>茎>叶鞘>叶>籽粒>颖片>穗轴,因此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As的部位是根和废弃物,其次是叶和叶鞘,而籽粒中As水平相对较低;从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出,在小麦灌浆初-中期As的吸收量及吸收速率都显著高于其它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为探求吐哈油田胜北构造粘土矿物纵向分布规律与井眼稳定性的关系,以台参2井为例系统分析了本构造泥页岩地层中高岭石(K)、绿泥石(C)、伊利石(Ⅰ)、蒙脱石(S)和伊蒙混层(I/S)矿物的分布及演变特征,测定了粘土矿物中各种阳离子(K+、Na+、Ca2+、Mg2+)的可交换容量(CEC).研究表明,胜北构造上部地层是以S(约40%)为主的高活性泥岩,中部大段硬脆碎泥页岩以I/S(约50%)为主,下部地层I/S渐减至消失.K、C、I纵向分布较为均匀,基本与井径扩大率无相关性.井径扩大率与I/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但与I/S中的S含量却呈负相关,I纵向变化小但总含量较高(约50%)且其中裂隙、解理发育,因此认为井眼的失稳主要是I及I/S含量较高的硬脆碎泥页岩在释放构造应力时,各种综合工程因素诱发地层崩裂和剥蚀而引起的,具有明显的时敏性.由于这种地层的CEC特别是EK较低,因而必须主要靠封堵裂缝而不是提高钻井液中的K+浓度来抑制井眼垮塌  相似文献   

17.
广西海岸沙生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和演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海岸沙生植被由热带耐盐性的植物组成,主要有厚藤群系的沟叶结缕草、飘拂草—厚藤群落,中华补血草、铺地黍—厚藤群落,鬣刺、单中蔓荆—厚藤群落,绢毛飘拂草、麦穗茅根—厚藤群落;露兜勒群系的露兜勒、仙人掌—沟叶结缕草群落;薄果草群系的薄果草、岗松群落和沙生灌木群系的酒饼勒、变叶裸实、仙人掌—沟叶结缕草群落。这些群落在沙滩上的生态分布是由盐性不同的建群种,依上述群落顺序,大致从潮汐带之上的潮湿至湿润—高盐度沙滩的以厚藤群系分布为主的沙生植被为前带,经湿润至于燥—中盐度沙滩的以露兜勒群系分布为主,兼有厚藤群系的沙生植被为中带,至干燥—完全或基本脱盐沙滩、沙地的蒲果草群系和灌木沙生群系至陆域上的季雨林沙生植被为后带。广西海岸沙生植被主要以湿润度、干燥度和盐度为演替外力。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软土分布及其结构类型划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出口所在的平原地区.该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第四系软土层,该软土层为各种建筑工程的潜在病害层,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根据已有的钻孔资料,对珠江三角洲海相沉积软土的分布范围进行了探讨,并按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进行了软土分区,分为2个大区和3个亚区.并对该区具有代表性的软土的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野外采取原状土样、室内制备样品、电镜扫描、图像处理以及提取基本结构形态参数和分析观察结构面的基本特征等.旨在获取珠江三角洲海相沉积软土的微结构类型和特征,为软土的变形和破坏研究提供基础,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相沉积软土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宏观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Cu、Zn、C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Zn、Cr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6.98~63.21mg/kg,241.21~301.76mg/kg,40.55~83.42mg/kg,平均值分别为56.93,259.09和61.82mg/kg.与台湾海峡南部海区:背景值相比,该区沉积物Cu、Zn含量较高、污染较重,但样地间波动范围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保护区周边的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没有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樗染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深度增加,Cu含量呈现不规则递增的趋势,Cr呈现不规则变化,Zn在33cm以上含量急剧减小,说明近年与Zn有关的重要污染源被关闭.利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的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结果显示Cu、Zn、Cr的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可提取态分别为总量的9.31%~35.90%,10.14%~17.21%,9.32%~35.70%.在可提取态中B1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B2态含量最低,B3态较高,这可能与红树林沉积物高硫,高有机质和相对还原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多孔介质粘土颗粒群的粒径分布分形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孔介质粘土颗粒的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值能较好地反映粘土颗粒的尺度分布和空间填充性能,可用于表征土壤的保水、填充等性能.文中以华南地区部分粘土作为多孔介质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适于采用数字显微系统的多孔介质颗粒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值的测定模型,提出了一种计算多孔介质颗粒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法测定的粘土颗粒群粒径分布分形维介于2.2708~2.9483之间,与采用其他方法测定的结果吻合,说明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土壤质地评价,颗粒填充、流变性能研究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