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员工个人资源可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对585名员工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检验员工个人资源对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产生影响的模型,探讨此过程中工作投入和员工前摄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员工个人资源对开发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均具有正向影响;工作投入与员工前摄行为在员工个人资源与双元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工作投入还是员工个人资源与前摄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因而员工前摄行为和工作投入在员工个人资源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本心理需要、心理契约、组织创新氛围与研发类员工前摄性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然后运用调研数据、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对研发人员前摄性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契约在基本心理需要与前摄性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在基本心理需要与前摄性创新行为之间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模型与创新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之一 ,创新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企业创新仍然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 ,“企业概念创新”异军突起 ,以此为代表的创新观念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仿佛变成了企业创新体系的新宠。本文提出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的链接模型 ,并对该模型各要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提出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模型实现平衡与稳定发展的条件 ,分析与研究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模型中的活性因子 ,以寻找激活服务业企业概念创新的环节与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管理者认知、双元创新以及企业绩效等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回顾和梳理,以"认知→行为→绩效"为研究范式,探讨管理者认知、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理论模型.以江浙沪地区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和AMOS计量分析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管理者认知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效果要明显大于利用式创新;管理者认知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条路径影响企业绩效;双元创新的平衡效应和互补效应均能显著影响企业绩效且双元创新的平衡效应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1.分析了双铰接链条的结构特征及链条的主要组成部分;2.对双铰接链条的“节距”提出新的概念及命名;3.研究了十字接头的型式,“双链板”式及“单链板”式的双铰接链条的特点;4.探讨了双铰接链条在垂直面弯道及在水面弯道中的运行特点,以及弯道半径的计算;5.论述了铰链灵活性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前两期《咨询》陆续推出“从‘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的系列报道,就“客户价值”如何落地,从战略、流程、人力资源,以及IT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前不久,我们受IBM之邀参加了其“服务创新和服务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我们惊喜地发现,IBM所提出的“服务科学”概念,与我们探讨的“客户价值”虽然切入点有所不同,但其内涵非常相似。只是“服务科学”是一个更大的表述,其概念的概括也更为有价值。本期我们组织了“服务科学”的相关话题,期待更多的企业、学术界、政府等参与其中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科技局抢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在全国首创提出打造创新资源高水平集聚、创新成果高质量转化、创新要素高效率协同、创新环境高品质提升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以完善政策为“阳光雨露”,润泽人才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厚植人才链、企业链、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服务链互促互融互生的高质量发展沃土,创新整体效能持续攀高,形成“千帆竞发”式创新热潮、营造“示范领跑”的创新气候。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中,少有学者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出发对双元创新进行研究。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关系,探讨社会网络在二者关系之中的调节作用机制,基于2014—2018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相较于利用式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社会网络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利用式创新,社会网络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相关解释和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创新采纳决策是影响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在技术创新扩散决策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适用于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大学创新技术的采纳成本及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采纳决策的影响,提出了加快推进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种分层的软件过程执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的过程执行机制会对软件过程支持的灵活性产生影响,两种传统的过程执行机制———前摄式和反应式存在模型复杂性和执行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借鉴了Alf Inge Wanget al.所提出的基于组织中过程执行主体分层支持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分层过程机制,该机制将软件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底层是具有流程稳定的子过程,采用前摄式机制支持,而高层是易于变化的过程,则用反应式机制支持,通过过程片段将两层过程统一在一个过程模型中既增加了过程执行的灵活性,又降低了过程模型的复杂性.为了说明该过程机制的实践有效性,分析了一个案例所发生的“例程”、“并发”、“反馈”和“等待”的各种情况并且阐述了在CPMS系统中应用分层机制对上述情况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说明了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的涵义,建立了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实现模型,探讨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的作用,分析了机会窗口在技术、市场、顾客和企业综合作用下如何开启和关闭的过程,提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技术跨越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裂变性创新研究逐步扩大深化,理论研究需要先对概念的实质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在回顾裂变性创新多种类型定义的基础上,归纳裂变性创新的共同特点。通过对技术创新集合的划分,探讨四种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借助讨论和区分四种创新之间相互交错包含关系,更为清晰的阐述裂变性创新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3.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研究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根据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的互动原理,提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应为全面创新战略和柔性战略,组织结构应为扇平化和项目化管理,以成功实现突破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将环境动荡性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资源共享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浙江宁波和上海市的企业作为样本,以创新资源共享为前因变量,探讨在不同维度环境动荡性影响下,资源共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资源共享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动荡性在资源共享频率与创新绩效以及资源输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动荡性在资源输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绿色创新管理的努力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发展的直接因素. 首先, 考虑中央政府激励与引导双重职能、地方政府绿色始创新推进与绿色源创新推进二元任务, 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绿色创新管理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其次, 研究了中央政府激励强度与创新氛围系数间的作用关系, 明确了激励强度、创新氛围系数、地方政府努力水平的影响因素; 最后, 结合绿色创新推进的3个阶段, 借助Matlab探究中央政府在不同阶段的激励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 外部创新氛围对地方政府的支持是有限的, 还必须引入长期的中央政府激励; 只有排除外在不确定性因素、降低创新推进可变成本、控制地方政府风险规避, 才能真正助推地方政府绿色创新管理; 中央政府选择绿色源创新激励的引入时间越准确、引导强度越合适、地方政府创新递进系数分配越合理, 越有利于绿色创新管理契约收益最大化; 在绿色始创新推进阶段, 激励强度随创新边际收益提升而增强; 在绿色始创新带动绿色源创新阶段, 绿色始创新激励强度逐步衰减, 绿色源创新激励强度显著增强; 在绿色源创新重构绿色始创新阶段, 两项激励间分化严重, 绿色创新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裂变创新进行了进一步更细致的研究,认为并非所有的裂变创新都是一样的。进而把裂变创新分为商业模式创新和破坏性产品创新两种类型,并分别介绍和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异同点。最后指出,只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才能对裂变创新有更深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超优势竞争环境展开深入分析,据此设计破坏式创新的战略模式,研究破坏式创新的路径选择,进而从破坏的远见、破坏的能力、破坏的战术三个方面提出破坏式创新的新七S方法和核心策略,并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创建进行了战略探索。  相似文献   

18.
 颠覆性技术是实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力量。美、日等国早已布局发展颠覆性技术,中国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通过梳理全球主要国家颠覆性技术资助的经验,结合中国科技管理实情,发现现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传统的评审标准与方式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的“急功近利”等阻碍了颠覆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基于此,提出成立专项资助办公室、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与资助方式以及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即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当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依赖前两者实现技术创新。从技术竞争情报、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概念入手,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技术竞争情报和组织学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即首先由技术看门人来搜集技术竞争情报,之后通过组织学习网络在企业内部扩散和吸收,在引进和吸收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其中对技术竞争情报进行正确的筛选则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白露 《太原科技》2003,(2):26-27
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企业营销管理的深刻影响,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在营销对象、管销基础、管销方式、营销组织、营销沟通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及其特点,提出企业管销管理变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