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中国海警局重组成立,海上执法体制改革实现了重大飞跃,但海上执法人才教育培训仍然分散于原各行政管理系统,未能实现独立性、专业化和职业化培训。而我国海上维权急迫、执法形势复杂且严峻,对高质量海上执法人才的需要使得重构中国海警教育与培训体系这一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海警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构建,要满足我国当前海上维权与执法需要,同时兼顾应用型和研究型两类海警人才的培养,并且使海警干部具备胜任海上执法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中国海警教育与培训体制应包括一所现役制海警高等教育院校、一套完整的职业培训机构及知识积累与对话的平台和渠道。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2,(7):8-9
□中国海监船舶编队赴抵钓鱼岛海域巡航3月16日,由中国海监50、66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定期维权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进行巡航。据悉,中国海监是国家海洋局领导下的海上综合执法力量,按照有关法律和职责的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周边区域有广义和窄义之分,亦即"大周边"与"小周边"之分。"小周边"是指直接与中国领土领海相邻,或隔海相望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以及美国,计28国。"大周边"概念则超越传统的地理范围界线,涉及与中国海上、陆上有相同战略利益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西亚和南太平洋地区,计64国。笔者认为中国周边学的战略框架和政策体系构建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应为"大周边"范围。在百年未遇大变局和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需要创新中国周边区域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战略。1.建立从"一洋战略"到"两洋战略"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4.
 美军在海上战争理论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前沿。为预研海上战争的发展,充实发展中国海上战争理论,按照"分布式杀伤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与未来智能化海上战争的关系-是否符合海上战争的客观规律"的思路,考察了分布式杀伤在海上战争演进中的历史必然性,表明分布式杀伤是海上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分布式杀伤对作战能力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保护和运用的法律制度对中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国知识产权体系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知识产权质量和转化率低,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改革缺乏细化规则,新兴技术市场给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带来挑战,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面临阻碍和企业海外维权困难等。并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构建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价机制;细化知识产权融资、转化规则;完善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保护新兴市场的正当利益;推动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完善针对中国海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上安全风险评估基本理论的分析,结合中国海上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对海上安全运输的发展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杭州(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是全国17家快速维权中心中的第4家。通过2年多的快速维权机制实践,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级知识产权局和地方政府优势资源,将快速确权与快速维权有机结合,高效快捷满足企业知识产权需求,有效激发了当地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积极性,吸引了外部创新资源与创新人才,支撑了社会创新驱动发展。2016年,中心受理外观设计专利快速申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和推介中国周边学新学科需要从两大层面展开:一是理论层面,设计和构建中国周边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实践层面,谋划和制订中国周边学实施的战略框架和政策体系。中国周边学的理论体系具有东西方的传统思想和国际关系两个理论来源,既有借鉴又有超越,既有继承又有扬弃,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新体系。中国周边学新理论体系并非恢复历史上的"封贡体系学",也有别于西方某些别有用心人士所渲染的"中国中心主义",而是在总结和吸取传统中国儒家传统精华和东方国际关系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建符合新时代要求和中华民族特点的处理周边事务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和中国政府日益重视周边外交的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大周边外交战略"。树立"大周边"外交理念"大周边"理念是相对于"小周边"而言的。"小周边"通常是指与中国领土领海直接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蒙古国以及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而"大周边"概念超越传统的地理范围界限,是指同中国海上、陆上有相同战略利益需求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2,(21):8-9
中国举行近几年来最大规模军地海上维权演习10月19日,中国海军在东海某海空域组织的军地海上联合维权执法演习正式举行,此次代号为"东海协作-2012"的联合演练由东海舰队和海监、渔政部门11艘舰船、八架各型飞机组成的陆、海、空多个兵力群,分别在不同任务区域展开了行动。这也是今年军地双方举行的一次大规模联合演练,兵力出动规模是近几年来最大一次。这次演习着眼于有效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检验提高军地海上联合维权斗争指挥协同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方案预案,积累维权斗争经验。  相似文献   

11.
海岛是海陆兼备的重要海上国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复合体。中国拥有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海岛6500多个,其中无人岛约6000多个。这些海岛在我国经济建设和海洋权益确立和维护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发挥着特殊作用。中国海洋学会拟于2009年12月在珠海举办2009年学术年会,年会的主题为"海岛(无人岛)开发与管  相似文献   

12.
贺先青 《世界知识》2023,(19):30-31
<正>“南海仲裁案”是由美国幕后策划、菲律宾单方面挑起的一场政治闹剧。“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于2016年7月出炉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强调,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所谓“裁决”出炉七年来,美国及个别国家持续利用它进行炒作,干扰中国海上维权,破坏中国国际形象,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关系,从未放弃利用“裁决”向中国施压的企图。  相似文献   

13.
高奇 《科技信息》2013,(13):156-156
2012年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升温。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船对我国船舶经常采取海上监视、拦截和撞击行动。海上撞击战由来已久,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海战中都运用了撞击战术,研究这一战术,对我国当前的海上维权执法巡航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海上低渗油藏、稠油油藏储量占未动地质储量中比例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动用此类难动储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注气驱油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应用了数十年,而中国海上注气驱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国内外注气开发理论及应用的综述研究,结合中国海上油田的开发现状和生产难点,分析了海上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的7项制约因素,并探讨提出了拟解决措施和方法。研究表明,海上油田注气驱油技术应用潜力较大,关键技术的本土化及多手段联合应用可降低潜在开发风险,提高开发经济效益,对推动海上难动储量的有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自21世纪初起,中国外交布局明确为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中国官方文件通常称谓的"周边",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以及阿富汗,包括日本,但不列入俄罗斯,共有28个国家。在全球主要大国中,唯有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海上和陆上邻国,鉴于中国独特的地缘环境,跟踪和分析周边经济的变化,对于推进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阐明了经贸关系深化发展推动外交工作转变的  相似文献   

16.
和平崛起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权建设是中国依据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家海上周边环境的正确决择。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中国海权的选择要服从和平崛起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中国海权发展对和平崛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注采调整难度加大,如何有效动用低深稠等边际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国外智能井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了二十余年,而中国智能井驱油技术从引进跟跑已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最佳阶段。针对中国海上油田增储上产的客观需要与智能井升级的发展现状,开展了国内外智能井技术理论及矿场应用的综述研究,并依据陆相沉积的开发特点和生产难点,分析了当前中国海上智能井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智能井技术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潜在途径。研究表明,海上智能井技术与数字油田联合升级的潜力巨大,国内关键的技术突破已为系统性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智能井技术的低成本发展,对推动海上油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倚天 《世界知识》2011,(16):65-65
最近几年来,维权和维稳的矛盾逐渐成为我国国家安全领域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维权,指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维稳,指的是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的环境,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公布的领海基线上树立标志物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符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于1994年生效)和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相关规定。这一行为不涉及与周边海上邻国之间的海洋划界争议。  相似文献   

20.
兜罗绵是一种主要产自南亚的纺织品,得名于梵语,并与佛教渊源颇深。作为中国宋明之际一种重要的进口商品,在各种史料中亦不乏有关记载。这些记载从不同方面描述了兜罗绵的一系列特征,但同时还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值得进一步去考证。兜罗绵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在宋代发生了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由阿拉伯人所主导的、东南亚为中心的东方贸易体系的形成。此后,随着中国对外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兜罗绵的进口量减少,最终几乎在国内绝迹。兜罗绵流入中国的途径和数量的变化堪称五代至明末中国海外贸易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