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23年4月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举行外长会晤的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会晤后,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此前的3月10日,在中方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将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等。此消息公布后,在全球激起广泛积极反响。沙伊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不仅意味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与伊朗为轴心的两大对抗阵营走向和解,也反映出“后美国时代”中东地区秩序正加速深入演进,新的中东地区格局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2.
7月15日伊拉克外长向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递交一份备忘录,谴责科威特、阿联酋违反石油政策。7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发表讲话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滥售石油,致使伊拉克损失140亿美元收入。7月18日伊拉克外长阿齐兹指控科威特偷采伊拉克价值24亿美元的原油。7月20日科威特政府反驳伊拉克的指控,认为伊拉克指控目的在于将所有债务“一风吹”,是难以接受的。埃及呼吁双方冷静协商解决。7月21日沙特外长到科、伊两国斡旋。  相似文献   

3.
1986年12月27日苏军入侵阿富汗7周年,国际社会强烈呼吁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卡斯特罗在第三次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重新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 28日印度、巴基斯坦外交秘书昨今在伊斯兰堡举行会谈,讨论了签订禁止攻击彼此核设施条约问题。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结束对沙特阿拉伯的两天访问。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抵约旦进行两天工作访问。 29日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一行24日至今访问我国。 美  相似文献   

4.
<正>半官方的伊朗学生通讯社8月23日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两国间即将展开外交互访。互访有望在今年麦加朝觐结束后进行。9月3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证实伊沙将分别派遣外交使团互访,但只会到访各自所在对方国家的原使领馆。此消息一出,引发外界浮想联翩:伊朗和沙特即将缓和关系吗?!沙特与伊朗算是公认的地区宿敌。一直以来,沙特对伊朗的政策立场十分坚决,并一直宣称沙伊之间绝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23,(9):12-13
<正>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沙特、伊朗外长相聚北京,宣布即日起恢复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沙伊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在全球激起广泛积极反响。它不仅意味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与伊朗为首的两大对抗阵营走向和解,也反映出“后美国时代”中东地区秩序正加速深入演进,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中东国家和解进展令国际社会目不暇接,新的中东地区格局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6.
大事记     
9月16日—30日1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7号决议,强烈谴责伊拉克侵犯外国驻科威特使馆。17日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在曼谷举行首次会议。苏联和沙特阿拉伯复交。18日第45届联大在纽约开幕;23日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称伊  相似文献   

7.
<正>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的矛盾根深蒂固,它不仅是中东政治的结构性矛盾,更承载着阿拉伯民族与波斯民族、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千余年的历史恩怨。了解沙伊矛盾的历史经纬,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沙伊和解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吴冰冰:沙伊断交只是中东地区力量对比结构性变化中的一朵小浪花,掀不起大波澜。有人说,中东各国因为沙伊断交不得不选边站队,其实中东早就选边站队了,并不是现在才选边站队。巴林一直就跟沙特站在一起,苏丹、吉布提和索马里都拿了沙特的钱,那就得干事。据媒体报道,在索马里同伊朗断交的同一天,沙特承诺向索马里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中东一贯有两个阵营:亲沙特的和亲伊朗的。现在看来,亲伊朗的势力正在扩大,伊朗的带头大哥地位也  相似文献   

9.
丁隆 《世界知识》2023,(7):33-35
<正>2022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和主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对“中东宿敌”在北京举行对话,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根据会后发表的三方联合声明,沙伊两国将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重启在1998年和2001年签署的双边合作协定。沙伊北京对话的成功举行令中东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感到振奋,这场对话不仅结束了沙伊两国历时七年的隔绝与对抗,还将带来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外长谢松2月11—15日访问了中东约旦、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与三国领导人商谈“使这一地区感到不安的问题”,包括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与两伊战争问题。从日程的安排与商谈的内容来看,谢松此行的重点是伊拉克。由于约旦与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约旦支持伊拉克;叙利亚支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1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应邀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这是时隔五年伊朗总统对俄罗斯的再次访问。此前1月15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成员贾利勒·拉希米·贾哈纳巴迪曾在推特上表示,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准备重新互相开放大使馆。而在前一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江苏无锡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举行会谈,双方宣布启动两国全面合作计划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12.
唐恬波 《世界知识》2022,(11):39+42-43
<正>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沙特阿拉伯外交动作频频。例如,3月初,沙特不仅拒绝应美国要求额外增产石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小萨勒曼)还拒绝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4月21日,沙特与“宿敌”伊朗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就双边关系正常化举行了第五轮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4月28日,自2018年沙特记者卡舒吉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首次访问沙特。这些外交动作是沙特外交若干长期优势在短期内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王储小萨勒曼个人权力的巩固。  相似文献   

13.
9月17日美国防部长解除空军参谋长杜根的职务。欧洲共同体12国决定驱逐伊拉克的武官和其他军事人员。摩洛哥为酝酿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阿拉伯方案频繁开展外交活动。苏联和沙特复交。18日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表示愿意访问伊拉克。两伊就继续交换战俘达成协议。阿根廷决定向海湾地区派兵。伊拉克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三个月来,色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连续访问中国、朝鲜、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十国。除中国外,这些都是哈克首次访问的国家。这是继去年上半年哈克访问四个欧洲国家(意大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法国)和六个中东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叙利  相似文献   

15.
小平同志指出,外长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已开始“半正常化”。这里面有两层含意,一是说明外长访问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实现外长访问也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苏方必须在消除“三大障碍”问题上迈出实质性步子,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创造前提。  相似文献   

16.
土伊条约和新阿拉伯联盟中东局势最近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二月间,土耳其—伊拉克军事条约的正式签订,引起了阿拉伯联盟的分化。针对着土耳其—伊拉克条约,埃及向阿拉伯各国提出组织新阿拉伯联盟的主张。埃及国家指导部部长赛拉·萨勒姆也到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去访问,商讨组织这个新的联盟。  相似文献   

17.
4月26日吴学谦外长16日至今访问菲律宾并参加纪念万隆会议三十周年活动。以“巴勤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主题的第10次巴勒斯坦问题讨论会22日至今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总结报告和一项决议。华沙条约组织7国领导人在华沙签署了关于延长华约期限的议定书,规定该条约的有效期将延长20年。 27日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宣布,阿盟决定每年6月6日为“支持黎巴嫩南部民族抵抗力量日”。南朝鲜总统全斗焕结束对美国为期3天的访问,同里根总统举行了会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政府总理沃·雅鲁泽尔斯基在华沙会晤。 28日以色列占领军开始从黎南部沿海主要城市苏尔地区撤退。美助理国务卿墨菲结束对约旦、以色列、伊拉克、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和埃及为期16天的“探索性的访问”。 29日彭真委员长21日至今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石油消费的70%从中东进口,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对日本的石油进口是一个冲击。而且,海部首相被迫推迟了对中东五国的访问。日本的对中东外交因而碰到了麻烦。海部首相早已拟就的一项外交日程是,8月访问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曼、约旦和埃及。海部对这次中东之行十分重视,投注了极大的热情,把它作为继5月出访东南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前不久曾扬言说,如果伊拉克遭到多国部队的全面进攻,它将摧毀沙特和科威特的油田,使其淹没在“泛滥”的石油之中。伊拉克果真能做到这一步吗? 西方石油专家们认为,沙特的炼油厂、输油站、油井和其他一些地面石油设施是非常明显的地面固定目标,但它们始终处在十分严密的防护之中,伊拉克要打进沙特去破坏它们是很困难的。至于科威特的地面石油设施和采油设备则有可能被全面破坏。伊拉克可以利用其工兵部队将这些设施进行连环式爆破,致使科威特的油井在几个月乃至几年内无法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