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倡议"(简称"孟不印尼")是印度雄心勃勃的南亚区域一体化政策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体现了印度对南亚次区域一体化以及领导权的追求。但自去年年底以来,这一合作进程却在不丹和孟加拉国先后遇到了阻碍:2016年11月,不丹全国委员会否决了"孟不印尼"框架内的"机动车协议";今年9月,孟加拉国以不丹没有参与为由决定不出席当月在印度举行的"机动车协议"操作化会议。在此情况下,印  相似文献   

2.
正8月30~31日,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第四届峰会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召开。此次会议以"迈向一个和平、繁荣和可持续的环孟加拉湾地区"为主题,通过了《加德满都宣言》,在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和促进地区互联互通等问题上取得诸多进展。一向沉寂的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近年来由于印度莫迪政府的"有所作为"而被注入新活力。印方在主持推进"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四方合作  相似文献   

3.
"一个中心",即以建立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为中心;"四个基本点",即重点营造四个次区域合作机制:一是上海合作组织,二是中国—东盟自贸区(东盟+中),三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四是中日韩合作机制。"两个愿景",即作为远期追求的目标——建立东亚共同体和亚太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中国推进区域合作和周边外交的一项重要举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于2015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2016年3月,中国主办了首次澜湄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预示着澜湄机制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但是,澜湄合作机制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我国应对此有所准备并积极面对。意义重大中国目前参与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和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等,新建立的澜湄合作机制是  相似文献   

5.
<正>"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实现国际合作的战略大政。在此战略指导下,中国提出或强化了一系列建设经济走廊和经济带的倡议。如在北方提出中俄蒙经济走廊,在西南方提出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印孟经济走廊,在东南方面,提出大湄公河次区域"三纵两横"五个经济带和中国与东盟"10+1"升级版。建设这些次区域经济走廊或经济带,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点和组成部分,对于实施周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1月12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澜湄机制")将在中国云南省景洪市举行首次外长会。这标志着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将启动次区域合作新尝试。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轴的次区域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已形成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在内的多种合作机制。那么,创建"澜湄机制"有何特殊意义?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即将举行的外长会将会作出回答。"澜湄机制"的提出1992年成立的GMS机制,是由  相似文献   

7.
正澜湄合作是澜湄五国与中国合力自主推进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开展新时代周边外交的重要合作平台。历时不到两年的澜湄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备受关注,并已取得显著成果,从最初的"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升级,对次区域的发展建设影响深远。2018年1月10日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的召开以及随后李克强总理对于柬埔寨的访问,是十九大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开局,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柬越缅泰六国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等机制的同时,还共同建立了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国作为该次区域合作中最大的经济体和提供重要发展机遇的国家,有必要在相关战略,合作的准则、领域和次序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并重视基层的实践和创新,从而不断深化澜湄合作。  相似文献   

9.
<正>由日本发起或主导的机制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发起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这是20多年来本次区域最重要的合作机制。1992年,亚行举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首次部长级会议,标志着GMS机制正式启动。目前,GMS合作范围包括中国(云南、广西)、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总人口约3.26亿。2002年11月,GMS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批准了《次区域发展未来十年(2002~2012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与东盟关系正由"成长期"转入"成熟期"。东盟所有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很多合作属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双方合作存在诸多发展机遇,并已经在多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澜湄流域各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取得多项共识,双边和次区域合作取得务实而可喜的进展。南海局势暂时总体降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迎来难得的机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来,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渐成中国促进双边、次区域和跨地区合作的主要抓手,以及参与、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凝聚了国际共识,明晰了"一带一路"未来合作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描  相似文献   

12.
<正>大湄公河次区域(缩写GMS)是指湄公河流域的六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省。GMS位处中南半岛,"肩挑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可以说是"一带一路"的交汇之地,它的东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南段)。笔者认为应充分重视和升级GMS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实现中路突破奠定坚实基础。GMS在"一带一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特殊  相似文献   

13.
施江义 《科技信息》2012,(24):142-143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西双版纳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显得十分迫切。基于此,本文就西双版纳与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对策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区域经济合作深度,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开发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4.
翟崑 《世界知识》2014,(23):24-25
<正>印尼新总统佐科·维多多在就职演说中誓言,要把印尼建成海洋强国。仅半个月后,佐科就赶上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G20峰会接踵而来。会议期间的一些关键词屡屡与其发展印尼海洋强国的战略碰撞并产生共鸣,那就是被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及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亚太到东亚的互联互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这意味着,印尼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及全球互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深入开展,该区域的黄金水道——湄公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一些贩毒、贩枪、贩人及杀人抢劫等跨国犯罪行为也随之涌现。为了保障湄公河航道安全,中老缅泰四国组织开展湄公河联合巡航执法行动。但是在联合巡航的过程中,各国执法人员面临着联合巡航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绝对国家主权观念与联合巡航的实践冲突、国外势力介入及东南亚各国"工具性信任"模式的影响等诸多国际法困境。为此,应在"平等协商"的原则下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应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下实现"主权让渡";应在国际合作的原则下增强国际信任。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由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以下简称ADB)所界定的特定区域,指“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省的这部分地区”,以下简称“次区域”。云南省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拥有4061公里的边界线,是我国参与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省份。云南省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贯彻实施党中央“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周边外交势必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为此,笔者主张"中国需要制定‘周边外交方略’",并阐述了若干原则:把周边分为若干次区域,按规模大小对周边国家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与次区域大国保持适当接触,但把重点放在扶持次区域中等国家使之成为该区域的支轴国家,同时兼顾某些小国;东道国对"一带一路"的热心程度将决定中国的态度:以热心对热心、一般对一般、不热心对不热心(见《世  相似文献   

18.
正3月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大湄"GMS)第六次领导人会议在越南闭幕。此次会议以"发挥25年合作成效,建设可持续、一体化和繁荣的GMS"为主题,包括中国在内的次区域国家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及相关活动。会议通过了共同宣言、《2018?2022河内行动计划》和《2022区域投资框架》三项成果文件。  相似文献   

19.
<正>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次区域合作以地域上相对集中、参与国范围较小、合作目标相对单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方式而存在的。近年来受英国脱欧、欧洲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欧洲一体化发展前景蒙上阴影,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欧盟层面或者欧洲层面上的合作多以会议、磋商为主,各领域开展的务实合作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在这种背景下,次区域合作成为推动欧洲稳定的重要力量,逐渐纳入人们视野,引发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大滑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5个重点领域之一。广西加入次区域合作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意义重大。广西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最新参与方,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以重点项目带动,开展多领域合作,努力使广西参与次区域合作产生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