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最为关键的任务是要理顺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守成之间的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更多是中国方面的主动和诚意,这种关系的关键词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早在1990年,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积极致力于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中美第四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发表《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提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对外关系布局中,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地位日益上升。本世纪初,中国提出了以邻为善、以邻为伴,亲邻、睦邻、惠邻等思想,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亲、诚、惠、容"对周边关系新理念,为发展与周边关系提出了指导思想。要落实这些政策理念,做好周边外交工作,需要掌握小国外交的逻辑。中国是地区大国,但长期缺乏地区战略作为一个地区大国,中国周边多是中小国家。中国的影响和利益主要在周边,对外关系的矛盾也集中在  相似文献   

3.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大国与霸权大国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加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态势。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强中弱是目前的基本态势,也是中国决策的出发点。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但美国不能不视中国为其重要的合作对象国家。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1,(10):6-7
何中国担忧印度Shashank Joshi中国崛起的光芒掩盖了另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印度。中国"忙于同美国协调关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印度崛起的挑战。随着中美在亚太竞争加剧,中印军力对比已失衡。虽中国军力发展并非针对印度,但印度已加大军事投入,并主要针对中国。印美军事合作特别是核合作已引发中国深层战略担心。印度希望在中美竞争状态下  相似文献   

5.
3月14日,奥巴马总统致电祝贺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保持两国元首交往,加强对话沟通,努力建设基于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对奥巴马的祝贺表示感谢,表示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方向,"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新思想引出新概念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在达成"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重要共识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新设想: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5月3日,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明确使用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词汇,并就"如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了"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的五点构想.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在美国广泛传播,并得到美国各界的积极回应.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分别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中美关系应当超越传统的大国兴衰范式,"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终结",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和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愿意为崛起大国和既有大国建立新的互动模式.11月,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新型大国关系"被写入十八大报告,成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南.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世界是变革的世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度调整。而一度被看作是任性的、为了兑现竞选承诺的,甚至白宫内部也分歧严重、吵吵嚷嚷的"特朗普冲击",已经演化成一股对国际体系的"破坏性创造"力量。特朗普的"三不"特朗普总统的对外行为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三不":不接受新型国际关系,不尊重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不积极推进大国关系的良性循环、合作共赢。首先,不接受中国提出的建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13,(19):6-6
2013年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王毅指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着眼世情、国情和两囤关系发展态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应尽快以实际行动和具体合作加以推进和落实。双方就下一步中美高层交往、妥善处理重要敏感问题以及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权力需求来看,各个国家的权力需求决定了国家利益的现实基础,以及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国家间关系的展开。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建设[1],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理念,是用一种新思维、新眼光来看待和规划中美关系前景,其核心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1],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理念,是用一种新思维、新眼光来看待和规划中美关系前景,其核心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2]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处理好双方关系的结果是最优局面不易出现,但是双方相互敌对的最差局面也可以规避,当前时代发展和中美两国利益都要求中美实现协调合作发展。但从经验层面来看,美国政策中故意放大中美关系对抗性的内容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亚太各国包括周边的一些大国都在调整亚太战略。中国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亚太战略。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将改善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对外关系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果。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怎样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对策选择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亚太各国包括周边的一些大国都在调整亚太战略。中国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亚太战略。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将改善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对外关系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果。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怎样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对策选择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合作的伟大倡议,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抓手,也是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发展为强国的必然选择。结合国际产能转移理论,中哈两国具备坚实的产能合作的基础,优势互补的双边贸易提供了双方产业联系的紧密度与合作潜力,两国之间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实施的多项产业政策具有很多契合点,目前在基础设施、工业农业及金融领域的合作已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深化两国产能合作,应构建中哈一体化组织,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等,研究中哈产能合作的过程与成效,以期为我国产能合作的长期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中国谋求对外深化开放、合作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中国周边地缘大国,俄罗斯的决策对于这一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后乌克兰危机时期的俄罗斯发展面临重重困境,加入"一带一路"战略框架、谋求与中方合作也是俄罗斯发展的重要机遇。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双方合作契机与挑战、探寻合作新模式,尝试为中俄合作发展提供对策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性区域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国际圆桌会议于2015年9月10~12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承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合办,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多赢合作与战略协调,探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间的潜在合作,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本次会议得到了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会议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西部发展研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6日,中国向菲律宾国防部提供价值300万美元的反恐装备,包括机枪、子弹和瞄准镜等。这已是中国年内第二次向菲律宾赠送武器装备,标志着中菲军事关系的升温。实际上,除中国之外,菲律宾近年来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与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军事合作也不断发展。菲律宾上述动向及背后动因和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值得关注。菲律宾难以独自应对复杂的安全问题菲律宾积极谋求与外部大国发展军事关系,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牵动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能源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复杂。中国实施能源“走出去”战略面临的风险更大,难度更高。在能源领域,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加强与能源生产国、亚洲能源消费大国以及西方大国的协调与合作,构建三个“和谐”能源关系,将成为今后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与对外战略的调整,大国间博弈加剧,周边秩序进入重构阶段,这一态势在2016年尤为凸显。《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7):大国关系与地区秩序》正是以此为主题,通过分析主要大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变化、彼此围绕地区热点问题展开的竞争或合作,试图判断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变化的趋势以及地区秩序分化重组的方向。 大国关系:博弈加剧竞合分化该报告认为,2016年的大国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来,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渐成中国促进双边、次区域和跨地区合作的主要抓手,以及参与、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凝聚了国际共识,明晰了"一带一路"未来合作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描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与东盟关系正由"成长期"转入"成熟期"。东盟所有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很多合作属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双方合作存在诸多发展机遇,并已经在多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澜湄流域各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取得多项共识,双边和次区域合作取得务实而可喜的进展。南海局势暂时总体降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迎来难得的机  相似文献   

19.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国关系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趋向: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既相互尊重,又相互制约。中国正确处理与大国竞争及合作的关系:坚持战略对话,增进一致共识;坚持经贸双赢,促进相互合作;坚持安全互需,维护共同利益,有力促进了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吴焕岭 《科技信息》2013,(5):256-25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于形成校企合作互动的教育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体系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与企业深化合作、制度保障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