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变脸是中国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表情的一种传统特技,主人公通过一瞬间脸谱的变化,来体现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和情感色彩。如今,用变脸来形容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华政策的特性再贴切不过了,她对中国及其领导人认知的过程也曾经历了变脸,德国的对华政策同样也有一个起伏和调整。但值得庆幸的是,默克尔的变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是中国的两个最主要的盟国之一,曾给中国以经济军事上的援助和政治上的提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就是对中国的友谊,相反,仅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手段。美国战时对华政策的目标就是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实行全球战略的工具。我们认为,早有把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一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自一战以来一直觊觎着世界霸权,而独占中国、称霸亚洲是其既定目标。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旨在吞并中国、独霸亚太区域的侵华战争。这不仅威胁到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更是对美国谋求远东霸主地位的挑战,对此美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七·七”事变后,罗斯福在芝加哥连续三次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其用意就在于警告日本:美国不容忍它 相似文献
4.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已就如何定位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位置,以及采取何种对华政策,做出一系列表态。总体而言,美方明确将中国视为美“最严峻的竞争者”,以“战略竞争”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力图综合、动态地运用竞争、对抗、合作三种政策手段同中国打交道。拜登政府强调对华外交要“务实且以结果为导向”,注重通过激活壮大盟友体系等方式,确立和巩固自身的“强势地位”,以赢得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蒋双方的战略目标存在严重对抗,使得作为美国战时对华政策具体执行者的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势在必然。当对日战争胜利在望,美国战时对华政策被置于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之下,美国对华政策的实施重心开始由战时军事目标转向战后政治和经济目标。罗斯福“舍史取蒋”,由此导致了所谓的“史迪威事件”。 相似文献
6.
国会补缺选举中的国大党在不久前举行的印度国会补缺选举中,印度执政党国大党连续遭到严重的挫败。这个事实又一次清楚地表明,国大党的日子愈来愈不好过了。这个政党落选的候选人之一,尼赫鲁政府水利电力部部长易 相似文献
7.
7月15日,印度商务部报告显示自2012年6月起的12个月内,印度CPI指数上涨99%.在原金砖四国中涨幅最高(俄罗斯69%、巴西67%、中国27%)。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手机厂商攻城拔寨印度手机市场的崛起,与早期的中国手机市场有一定相似之处.近年来,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中国手机厂商将目光瞄准了极具市场潜力的印度.市场研究机构IDC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厂商占印度智能手机市场51.4%的份额,环比增长16.9%,同比大涨142.6%.相比之下,印度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40.5%跌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3.5%. 相似文献
10.
一、印度软件业的概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据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统计 ,整个90年代印度软件产业每年以46.5%~66.5%的速度增长 ,软件业产值从1988~1989年度的2000万美元一跃增长到1999~2000年度的56.5亿美元 ,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850亿美元。在印度软件公司中 ,已有170家公司获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可 ;在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N/SE)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可的最高级别CMM5级的全球72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 ,有45家是印度公司。目前 ,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 ,也… 相似文献
11.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不仅恢复了自十月革命以来中断了的中苏两国外交关系,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苏联早期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国前后美国对华政策采取"等待尘埃落定"的观望政策。该对华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除了不断与中共政权互动调整之外,还受到美国国内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力量、公众舆论等多方面的影响与牵制,并最终影响了美中关系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印度信息技术发展的成功要素。研究表明,随着政府各项政策和举措的出台,印度国家创新体系日臻完善,而国家创新体系是促进信息技术成功发展的关键。印度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包括高等教育体系、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基础、优秀的研究中心及研发机构、软件技术园等。 相似文献
14.
作家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流露出浓厚的后殖民主义倾向。本文试从作者对印度的风景描绘和人物刻画两个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中渗透的殖民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16.
17.
郭震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Z1)
《摩奴法典》梵文是Manava-Dharma-Sastra(以下简称《法典》),是古代印度的一部法经。它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之间。传说摩奴最初编定的《法典》有十万节,共二十四卷一千章,以后由那罗陀缩写为一万二千诗句,授于跋梨求(Bhrigou)之子苏摩底(Soumati),苏摩底为了人类的最大便利,又把它紧缩为四千诗句。现在的《法典》仅十二章,两千六百八十四节。这部法典行文简洁,但内容繁杂。其中纯法律的部分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强,其余的大量篇幅则是论述了一些宗教义务和戒律、敬神仪式、道德箴言、政治观念、军事艺术等内容。因此,《法典》不仅是研究古代印度法律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研究古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季羡林先生曾高度评价道:“《法论》(即《法典》——作者注)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极有价值的有关古代印度历史、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的资料。”我们可以根据《法典》研究当时的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试图根据《法典》探索古代印度的军事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20.
8月11日晚间,艾奥瓦州艾姆斯市的斯蒂芬斯报告厅内灯火辉煌。罗姆尼、巴克曼、帕兰迪、罗恩·保罗、洪博培、金里奇、凯恩、斯托姆等八位总统候选人竞争者济济一堂,就经济形势、社会问题、外交事务等展开唇枪舌剑。虽然这并非今争首场正式的共和党候选人辩论,但绝对是迄今为止含金量最高的一次交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