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曾在《世界知识》发文,认为东亚政治安全格局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进入"冷战"新阶段还是维持目前政治安全平衡的选择。自冷战结束后在东亚形成的政治安全的平衡格局,近年来遭受到来自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强烈冲击,东亚政治安全格局出现"冷战化危险"。但我认为东亚并没有再现"中俄朝vs美日韩"的"冷战新格局"。中美在各领域的冲突虽呈上升趋势,但两国均对双方关系非常重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东亚已经进入"新冷战"时代的议论日渐增多,甚至出现"新冷战体系"的提法。对此笔者不是很赞成,并发表了《东亚政治安全格局面临"冷战化"的危险》一文(本刊第15期),学界认为此议客观、淡定、平实,赞同笔者用"面临冷战新危险"取代"进入冷战新状态"来判断当前形势。更有学者认为,东亚局势确实处于十字路口,正面临进入冷战新阶段、还是维持目前政治安全平衡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南海争执剑拔弩张,美韩在韩部署萨德体系,从南北两个方面引发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紧张,导致东亚政治安全格局面临重大挑战。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原有的南北两个三角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东亚新国际秩序和政治安全格局实现了重组,基本达成战略平衡。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守成构成了东亚区域的内在结构性矛盾,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一时不会明显改变。东亚区域的所有重大政治安全问题无不受此基本矛盾的制约,东亚各国的外交政策也均会受到中美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经济格局的演变来看,东亚经济将持续增长,地区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不断推进改革与调整仍然是今后东亚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增长三角”更加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经济发展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格局的变化必将导致世纪之交政治格局的巨变。东亚形势将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成为各国的普遍要求,中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面对跨世纪的东亚政治经济格局,中国要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保持经济良性循环。要积极参与和促进东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在处理对外政治关系方面,要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建立符合东亚情况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东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合作中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宇 《世界博览》2012,(24):48-49
"大东亚其荣圈"又热起来敌乎、友乎?在脱离了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格局中,日本种种中国学说,不外是利益的考量。日本出版界每年"生产"有关中国的书籍可达数千册之多。现从经济、政治、学术的动态入手谈起。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从层次来看,这一外交格局既包括中央政府层面的高层外交,也有城市、地方政府乃至民间组织机构的低层次外交。一般来说,中央政府的高层次外交更关心安全、政治等"高政治"问题,低层次的外交则更关心经济、治理等"低政治"问题。高低层外交和高低层政治的结合,构成了立体化的外交格局。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国际关系学科面临新的挑战。国际关系理论主要集中于解释高层次的外交和高政治的问题。对于  相似文献   

7.
<正>时间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东亚原来掩藏在冷战框架下的众多传统安全问题开始凸显,东亚地区热点陡然增加和升温。"东亚地缘政治的未来将会类似于20世纪前半叶的欧洲,还是类似于20世纪后半叶的欧洲?"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抉择》一书中曾作如是问。东亚将向何处去?其核心问题是当下东亚各成员特别是主要大国之间能否构建一个包容地区多样性、弥合彼此矛盾分歧、引导各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秩序。东亚地区安全秩序调整和重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的相对缩小,近年来有关两国是否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争论不绝于耳。不过,相比中美在世界范围内的权力转移而言,双方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竞争有所加剧则是不争的事实,这显著体现在经济、安全、制度等诸多领域。中美关系作为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的战略互动成为塑造东亚乃至亚太格局的重要因素。只是中美塑造的这种东亚格局是否就能决定东亚其他国家的战略选择,还有待讨论。面对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竞争,多数东亚国家都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而是希望"左右逢源"。东亚地区"二元格局"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安全格局"是一个纵向、长时段的概念,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继承性.东南亚安全格局是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其演变同地区地缘政治、大国在不同时期在这一地区战略力量的投入等因素密切相关.冷战时期美苏等区域外大国都是东南亚安全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东盟国家构建地区安全复合体的...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与台湾内部政治干扰下,台湾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经济增长率预测持续下调,从"保4"变为"保1";上半年外贸出口出现负增长,在东亚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差,是惟一出现负增长的地区;昔日的"经济奇迹"不复存在,曾风光一时的"IT神话"也逐步破灭.不仅如此,两岸贸易格局逐步出现新的变化,大陆因素对台湾经济的拉动力相对弱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东亚对地区机制并不陌生,这些机制为各国讨论共同问题与挑战提供了平台。东亚也是中美之间影响力和实力竞争的主要舞台,发生冲突的潜在可能性也是最为突出的。基于此,非常需要一种新的机制来增进东亚的合作安全。在过去的15年间,东亚地区存在两种不对称的安全,即合作安全与双边或三边的均势安全,两者发展的不平衡基于诸多因素:美国在东亚的战略重心是放在传统安全上还是非传统安全上;中国的邻国对中国军事发展和保护海上主权所采取措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很高兴来到上海,出席东亚峰会安全架构问题会议。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12届东亚峰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方支持继续探讨区域安全架构问题,倡议地区国家开展关于完善亚太安全架构的联合研究。本次会议主题是"构建亚太区域安全架构——我们正处于战略焦虑和战略稳定的十字路口吗",这一主题非常契合当前形势。世界局势正经历深刻演  相似文献   

13.
东亚金融危机已持续半年之久,其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初期预料。在金融危机给亚洲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亚太安全格局和大国关系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调整。金融危机使东亚提前进入新一轮政治、经济调整期。危机是冷战后东亚国家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各国政府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泰国总理差瓦利被迫下台,韩国执政党在大选中失败,印尼苏哈托政权陷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和社会动  相似文献   

14.
东亚的逻辑     
冷战结束后的10年,东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崛起、东亚经济合作的展开、东亚地区意识的萌发和增强等等,使得东亚从一个地理概念逐渐演变为一个经济、政治(暂且还不包含安全)的有机体。虽然这个有机体还处在其成长的初期,但已经呈现出自身发展的逻辑。过去10年东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是中国的崛起,而一些东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东亚国家很有市场,但由于中国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由于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负责任的表现,以及中国在地区经济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应以东亚外汇储备库为依托推动建立东亚金融规则,并推动东亚金融规则成为全球金融规则的"样板"。2012年4月初,第20届东盟峰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  相似文献   

16.
在周邻关系中,中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也乱"。作为近邻,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交往史,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记录。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综合实力大超中国,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并加入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行列,在东亚大搞侵略扩张,一举打破了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传统关系格局和秩序。二战后,中日都发生了巨变。中国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新政权,日本被美国改造成为盟国,中日分立在两个对抗的阵营。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日本注重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因为东盟一体化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东盟利用"大国均势"外交策略在亚太地区安全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为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是中外学界持续争论的热点议题。作者对"中国模式"的含义、基本内涵等进行深入的探讨的同时,对各种误解和歪曲进行了辨析和澄清;指出:"中国模式"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丰富内涵:在经济建设方面,表现为形成了"四主型经济制度";在政治建设上,形成了"三者统一、四层制度"的架构;在文化建设上,形成了"一个体系、五个主体"的制度格局;在社会建设方面,形成了"三个互动、五层制度"的总体格局。"中国模式"是一个已经相对成熟,对相关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发展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危机孕育出的合作--析非传统安全对东亚地区合作的推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传统安全的特质决定了各国在该领域的关系不同于传统安全的"囚徒困境"模式,而是一种合作型的"保证博弈";从非传统安全对地区内国家合作的影响程度看,可分为危机型和危害型。东亚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可分为两个阶段,亚洲金融风暴以及随后一系列危机的爆发促使该领域的合作在地区层面展开;通过对非传统安全因素促进地区合作的多层面分析,不难得出,非传统安全问题将在广泛领域推动东亚合作,而不仅仅局限在非传统安全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印度总理莫迪于5月14~19日先后对中国、蒙古国和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莫迪总理的东亚三国行可谓各有侧重:在中国强调21世纪成为亚洲世纪取决于中印两国各自收获以及合作事项,在蒙古国强调印度是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和精神上的伙伴,在韩国则强调韩国是继日本后印度建立"2+2"对话机制的第二个伙伴。尽管东亚三国在印度战略棋盘上的权重有所差别,但东亚成为印度对外战略的重点布局地区是一个既成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