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日本时,她在英国驻日使馆举办的宴会上向日本首相赠送了一部辛克莱ZX袖珍电脑。只见这位英国女强人得意地按了一下键钮,屏幕上便出现了色彩逼真的日本国旗。日本人不禁发出一阵惊叹,因为当时连号称“发明之国”的日本也没有能设计出如此小巧玲珑的微型电脑呢!此外,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英国人一向是保守而不善创新的,因而一位日本专家直率地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位辛克莱先生是否真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0,(18):12-12
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妻子8月24日在英国一皇家医院顺利产下一女,他因此申请休假,成为英国首个任内休“产假”的首相。  相似文献   

3.
“英国病”     
不久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访问日本期间,参观了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在了解日本人对约瑟夫逊结器件(一种新的半导体元件)的研究情况时,这位首相感慨地说:“英国  相似文献   

4.
请您回答     
1.——年1月26日英国第一批移民到达——东海岸。这一天被称为“——”,后来成为这个国家的国庆日。 2.到1月3日为止英国首相——已连续执政——年多,超过本世纪初的前首相——,成为本世纪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3.1979年欧洲共同体将——定为共同货币单位,参加国的中央银行用此结算相互的债务,它的作用等于西欧的——。  相似文献   

5.
黄日涵 《世界知识》2014,(10):50-51
英国首相卡梅伦最近又不舒服了,在经历了“苏格兰独立公投”、“英国脱离欧盟”等种种风波之后,如今他又被一批公众人物警告说,  相似文献   

6.
在拿骚同美国总統肯尼迪进行了四天談判的英国首相麦克米倫。12月23日飞返倫敦。尽管首相在机場声称,英国巳从美国提供“北极星”导彈的新协議中“得到了很大好处”,但是,在倫敦,并沒有什么人相信这类自欺  相似文献   

7.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14):8-9
<正>英国首相约翰逊将辞去保守党领导人职务7月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将辞去保守党领导人的职务,但将继续担任首相直到今年秋季。据报道,今年夏季将举行保守党领导人竞选,新首相将在10月举行的保守党大会上就职。6月6日,约翰逊在保守党党内针对他举行的不信任投票中涉险过关,保住首相和保守党领袖职位。但“聚会门”事件不断发酵引发英国舆论对约翰逊的广泛质疑,反对党和保守党党内要求约翰逊辞职的压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评美日谈判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日本外务相重光葵于8月29日至31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会谈。会谈结束,发表了正式公报。这个公报和所透露出来的会谈内幕,使日本舆论大哗,日本人民正在要求追究重光的责任。重光在美国作了几次公开演说,极口对美国恭维讨好,保证日本对美国绝对顺从。他说,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是“保持同美国的合作”,日本不走“中立道路”,“这样的道路对我们说来将是致命的”。他自称是“一头羞澀的松鼠”,乞求从“一位太太手中取食”。重光说尽了巴结的话,极尽卑躬屈节之能事。但是这位“太太”——美国,似乎始终无动于衷,绝不给重光什么东西。9月7日英国“曼徹斯特卫报”社论说:“到华盛顿去的日本访问者并没有带回去任何有价值的战利品或让步。”这个论断是符合于事实的。  相似文献   

9.
他相貌英俊,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感情投入的讲话风格,能够天然地博得英国人的好感。6月27日,托尼·布莱尔离开唐宁街十号,结束了长达十年的英国首相任职。然而正如《经济学家》所写的那样:“大概没几个英国人会为此感到伤心,民意测验显示,布莱尔早已不受欢迎。”《卫报》也曾写道:“工党和整个英国盼望了将近三年时间,才终于等到布莱尔今天(5月10日)宣布辞职。今天是结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曹劼 《世界知识》2011,(24):46-47
44岁的英国首相卡梅伦最近“比较烦”:自11月30日开始的公共部门大罢工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工会方面已经说得很清楚:“报复才刚刚开始”;英国驻伊朗使馆遭到当地人冲击,伊朗政府也在11月底与唐宁街十号进一步撕破脸皮,其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早前公开表示“英国是伊朗的最大敌人”,  相似文献   

11.
“伏地魔”是什么?当我前些天晚上到广播电台做访谈节目时,在开场前问了主持人这个问题。当天的节目主题涉及这样一个背景: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称日本军国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伏地魔”。而日本驻英大使则在同一个报纸上反唇相讥,称中国才是威胁亚洲和平的“伏地魔”。熟悉英国畅销小说《哈利波特》的人可能会嘲笑我的无知,但主持人说她也不太清楚。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不太了解“伏地魔”,可是这个英国魔鬼却成为了中日开展公共外交舆论战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在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扮演了重要角色。战后,英国首相布莱尔频频出访,包括近日访问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这些出访是否与英国参与发动伊拉克战争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直言“: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是不能没有工业设计!”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她专门召集各部大臣开会研究工业设计问题。在她的关注下,英国1982年的产值增长率由原来的0.8%提高到了2%。同时,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也都说明一个事实: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工业设计也必然发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工业设计是我国未来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英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一场驱逐对方人员的所谓“间谍战”,在不到一周内,各驱逐对方31名人员,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9月12日英国宣布驱逐从事间谍活动的25名苏联人员,并限令他们3周内离境。这是英国14年来驱逐苏联人员最多的一次。仅隔2天,即9月14日,苏联也宣布驱逐25名英国人,同样限令3周内离境。这是苏联自二次大战以来驱逐外国人员人数最多的一次。其报复行动之快及其驱逐对方同等人数,都是过去所未有过的。9月16日,英宣布再驱逐6名苏联人。苏联也不示弱,于18日,宣布再驱逐6名英国人。当时正在埃及访问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示希望此事到此了结。其后双方都没有再驱逐对方人员。至此,英苏之间的这场所谓“间谍战”暂告一段  相似文献   

15.
跟美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战争挑衅和策动“停火”阴谋的同时,国际上不断出现混淆是非的荒谬论调,把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内政问题说成是国际问题,硬说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的行动造成了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最典型的例子如英国首相邱吉尔二月一日在英国下院公然宜称台湾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问题”。二月四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向下院发表一项关于台湾  相似文献   

16.
英国首相威尔逊今年十月間到南罗得西亚同当地白人头目史密斯举行会談以后,宣布英国同意建立一个所謂“皇家委員会”,来調查南罗得西亚在一九六一年“宪法”基础上实現“独立”的可能性。这是英帝国主义企图继續保持南罗得西亚白人殖民統治的狡猾阴謀。  相似文献   

17.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3,(11):10-11
1卡梅伦访美焦点是欧盟【美】《时代》2013年5月13日Catherine Mayer5月1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展开对美国为期三天的访问。他行程紧凑,上一站访俄,下一场赶G8峰会。访美首日,议题即包括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从波士顿爆炸案、叙利亚危机到全球经济增长,还要见缝插针地统筹峰会事宜。然而,英国与欧盟的关系才是关注焦点。卡梅伦认为留在欧盟符合英国利益。  相似文献   

18.
别了,欧洲     
【英】《经济学人》2012年12月8日~14日1988年,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英国不会安乐于欧洲一隅孤立地存在。"但现在情况发生改变,民调显示大部分英国人赞成脱离欧盟。40年前,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将英国带入欧洲,如今它已分裂成两派,一派希望同欧盟维持正常关系,另一派则希望与之彻底划清界限,后者的阵营正不断壮大。就连对欧盟最不抱好感的英国人也对事态的发展速度感到惊讶。主张脱离欧盟的英国独立党也已从政治边缘变  相似文献   

19.
在2023年新年致辞中,英国首相苏纳克承认,过去的一年对英国来说是“艰难”的,而且这些使英国艰难的问题不会在新的一年“消失”。但是,他仍表示相信2023年英国有机会“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最好的一面”。202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排名第五。即使2022年被紧随其后的印度超过,也仍是位居世界第六的重要经济体,具备发挥世界影响力的能力。不过,在我们期待英国展现“最好一面”的同时,不妨思考一下它的问题为什么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20.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23):8-9
英国首相改组内阁11月13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宣布改组内阁,内政、外交、卫生和社会福利大臣等多个职位被调整。苏纳克解除布雷弗曼内政大臣职务,任命原外交大臣克莱弗利为内政大臣,前首相卡梅伦出任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在出任内政大臣后表示,他的首要工作之一是阻止非法移民偷渡到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