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一类新型八羟基喹啉双核钛配合物,初步考察了这类配合物在催化烯烃与H2O2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配体的取代基对此类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5,7-二卤代,特别是5.氯取代配体制备的配合物显示高的催化效率:它的催化转化率比普通喹啉配合物的催化转化率提高了44%,这可能与卤素取代基能加强配体与钛原子的配位作用有关.基于紫外技术,提出了此类钛配合物催化烯烃环氧化的机理:在酸性条件下,配合物中一个钛-氧-钛桥断裂,双氧水进攻后形成带氢键作用的过氧化物活性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生成了低活性的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2.
包络合型催化剂Fe(Ⅱ)-L/Y在苯酚羟基化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瓶中造船”法制备了Fe(Ⅱ)-L/Y包络合型催化剂(L=8-羟基喹啉、邻苯二酚或1,10-邻菲洛啉),并用XR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苯酚羟基化反应考察它们的催化性能.与相应的均相铁配合物催化剂相比,这些包络合型催化剂虽然其反应速度明显偏慢,但其二酚选择性和双氧水有效利用率则相对较高,而且能回收重复使用.此外,首次发现Cl^-的加入能有效地缩短反应的诱导期,从而加快包络合型催化剂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缩合反应将8-羟基喹啉接到聚乙烯醇支链上,实现了8-羟基喹啉的高分子化,然后再与金属锌配位,从而制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锌配合物发光材料,并利用元素分析、FTIR 、UV、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醋酸铜、氢氧化钠、钛酸正丁酯为原料及PEG6000为活性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TiO2复合型半导体氧化物催化剂,借助固体紫外、氮气吸附脱附、XRD、TEM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分子氧选择氧化环己烯反应过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O-TiO2在催化该光化学反应时显示比其纯氧化物稍高的催化活性,而且金属配合物的加入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光催化反应,其中8-羟基喹啉锰类配合物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在优化反应条件下,环己烯的转化率为32.2%,氧化产物为环氧环己烷、环己烯醇和环己烯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痕量铜(Ⅱ)对H_2O_2氧化乙二醛缩双(2-羟基苯胺)指示反应的催化效应,NH_4F的加入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分钟,酸度为pH6.0的条件下,在波长438nm处附近具有最大吸收,其检出限为4×10~(-4)μg/ml,铜的浓度在0-0.1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应用此法测定桃叶及地下水中痕量铜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铜(Ⅱ)-叶酸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5.00),Cu(Ⅱ)可以与叶酸形成稳定配合物,配比分别为1∶1和1∶2,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β′1=1.25×103,β′2=2.50×106.  相似文献   

7.
以香草醛为原料,利用Knoevenagel反应,在苯胺的催化条件下,与绕丹宁反应,先合成4-羟基-3-甲氧基苄叉绕丹宁,之后经过碱解,酸化,得到产物2-巯基-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考查了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催化剂用量,吡啶、甲苯用量及反应时间对产品产率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物(香草醛与绕丹宁)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反应溶剂吡啶15mL,甲苯20mL;催化剂苯胺2mL;加热回流反应2h,产率达到73.7%.  相似文献   

8.
以三种SiMoVn@rht-MOF-1 (n=1, 2, 3)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为催化剂,催化苯乙醇氧化。通过对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优化,配合物3在催化苯乙醇氧化的过程中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对苯乙酮的选择性高达99%。进一步对底物拓展发现,该配合物对多种不同类型的醇底物均具有高的催化选择氧化性能。为了验证自由基反应的机理,通过2, 2, 6, 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1-oxyl, TEMPO)对反应自由基进行了捕获,证明了自由基的存在。进一步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光谱捕获到了t-BuO·自由基,验证了SiMoV@rht-MOF-1催化醇氧化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9.
2-巯基吡啶与铜(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氯吡啶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硫脲为巯基化剂,通过巯基化反应合成2-巯基吡啶,并以此为配体,首次合成了2-巯基吡啶铜(Ⅱ)、镍(Ⅱ)2种配合物.经元素分析、EDTA络合滴定分析、热质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氯化镍和3-羟基吡啶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Ni(3-PyOH)4Cl2(3-PyOH=3-羟基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a,晶胞参数为a=1.5701(3)nm,b=0.76110(15)nm,c=1.8606(4)nm.V=2.2234(8)nm3,Z=4,Mr=509.99,Dc=1.524g/cm3,μ=2.397mm-1,F(000)=1048,最终R=0.0474,ωR=0.0978.在该配合物中,3-羟基吡啶是以其吡啶环中的氮原子参与配位,镍离子与四个3-羟基吡啶配体中的氮原子和两个氯阴离子配位,形成拉长的八面体构型,且由O-H…Cl分子间氢键构筑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Fe2O3-ZrO2催化合成4-羟基-α,α,4-三甲基环已烷甲醇的工艺条件.以香茅醛为原料,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Fe2O3-ZrO2催化剂用量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固体超强酸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6 h,60℃的选择性和催化性能比较好,其中4-羟基-α,α,4-三甲基环已烷甲醇含量为32.87%.  相似文献   

12.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铜(Ⅱ)-铁(Ⅲ)-铜(Ⅱ)异三核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和[Cu2Fe(C2O4)3(Me2phen)2](ClO4)(2)(其中Mephen代表5-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代表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了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邻香草醛、乙醇胺、8-羟基喹啉与硫酸氧钒反应,得到氧钒西夫碱三元配合物,其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确认.该配合物(C39H42Cl2N4O12V2)中心原子钒(IV)与六个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结构.所得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2.724(13)10-10 m,b=13.297(13)10-10 m,c=13.458(13)10-10 m,α=85.079(19)°,β=70.696(19)°,γ=72.788(17)°,Z=2,Dc=1.507 mg.m-3,F(000)=960,R1=0.074 2,wR2=0.210 8.  相似文献   

14.
4,4''''-二羟基偶氮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4'-二羟基偶氮苯与等摩尔的过渡金属盐(CuCl2·2H2O、HgCl2、Zn(NO3)2·6H2O)在碱性水溶液中反应合成,得到三个新的配合物:(-o-(◇)-N=N-(◇)-o-M-o-(◇)-N=N-(◇)-o)nM=Cu2 ,Hg2 ,Zn2 并对三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三个配合物较原料的紫外吸收均有明显的吸收峰增多和最大吸收波长红移现象,并分别在530 nm、535 nm、550 nm处有发光现象,原因是三个配合物由于分子问作用力在空中形成了特殊排列方式的超分子,电子跃迁较原料更为容易.  相似文献   

15.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研究了铜(Ⅱ)配合物[Cu(phen)(BIP)](ClO_4)_2(phen = 1,10-邻菲咯啉;BIP = 2-(3′,4′-亚甲二氧基苯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 (CT-DNA) 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为插入方式,与DNA的键合常数为1.06×10~5 L·mol~(-1).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二甲基二氯化锡与双2-羟基-1-萘甲醛对苯二甲酰腙反应,合成了二甲基锡双2-羟基-1-萘甲醛对苯二甲酰腙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与醋酸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合锌(Zn(ODZ)q).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热稳定性.制作了器件结构为ITO(120 nm)/NPB(40 nm)/Zn(ODZ)q(60 nm)/Al(150 nm)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峰值为588 nm.在驱动电压14V时,器件的最高亮度为1 290 cd/m2;电流密度为38.3 mA/cm2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49 cd/A.  相似文献   

18.
宋兴民 《聊城师院学报》2002,15(1):17-19,23
合成了2-乙酰吡啶缩氨基硫脲与铜Cu(Ⅱ)配合物[CuLX](X=Br,I,NCS),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磁矩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活性明显高于配体本身,且[CuLI]对三种细菌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19.
以草酸钾和乙酸铜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配合物,用容量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方法进行组成与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二草酸合铜(Ⅱ)酸钾的组成为K_2[Cu(C_2O_4)_2]·2H_2O,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693 08(5)nm,b=0.869 91(6)nm,c=0.901 11(7)nm,α=108.315(2)°,β=99.906(2)°,γ=97.179(2)°,Z=2,Dc=2.356 g·cm~(-3).铜(Ⅱ)与草酸根中的氧原子及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配位数为6的变形八面体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脱CO_2和脱CO,残余物为Cu和K_2CO_3.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丙酸或DMF作溶剂,用邻羟基苯甲醛、苯甲醛与吡咯反应合成了5-邻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探讨了反应温度、溶剂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再用所合成的卟啉分别与Co2+,Cd2+,Zn2+金属离子反应合成配合物.尝试了用不同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分离,利用核磁、红外和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荧光、磷光生物分析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