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通过比较内蒙古商都东大井墓地东汉时期拓跋鲜卑人群和内蒙古察右中旗七郎山墓地魏晋时期鲜卑人群与其他古今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并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与多维度分析,来探讨鲜卑族的流向问题.结果表明,鲜卑与现代的锡伯族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暗示随着鲜卑族的迁移与汉化,虽然其主体人群最终融入到汉族中,但是并未南下与汉族融合的鲜卑人的一支,可能发展成为现在的锡伯族.  相似文献   

2.
六朝学的绮现是在人的觉醒和的自觉后所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符合学发展规律的正常规律,是六朝人审美意识的艺术体现。学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的统一是绮丽学之所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六朝学的绮现象是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六朝人的审美意识。按照学的继承发展关系,若没有六朝学的绮丽特色,也就绝对不可能有唐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马援《武溪深行》是东汉初年一首重要的诗歌,历代诗歌选都有收录,但关于诗中地名"武溪"存在"武溪""五溪"两种说法。经考证认为用"五溪"更加符合文义,诗歌题目应为《五溪深行》。"五溪"在东汉荆州沅陵郡壶头山附近。  相似文献   

4.
客家民系形成及范围界定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原汉族分西中东三线迁移开发,中线形成湘赣、客家、广府三民系。粤北、赣南、桂北、湘南、闽西是客家形成区域,秦汉强制移民集团是形成基础,形成妇女精神、二次葬习俗。魏晋南北朝自由移民加盟后初具规模,形成重宗祠、敬祖先、讲郡望之特征。唐末五代战乱使客家民系向东西方播迁。宋代高文化素质移民向东面赣汀迁入,形成了尚农基础上重文的耕读之风。宋末元初动乱使赣汀之民向粤东北播迁,梅州有新老客之说,新客形成了“客家人”的称谓并传回祖地,但也有不接受的。故此,客家民系应包含湘南桂北之平话人、赣南粤北不认同“客家人”称谓而讲客家话之人、以“客家人”为族称的汀赣及由汀赣而梅又由梅而海内外之人。  相似文献   

5.
今贵州境内,在晋代曾有平夷郡建置。历代编修的方志中,与之有建置沿革关系的一些府志、县志,对其置废时间,均有所记述。1996年12月初,有幸获新编《安顺市志》和《大方县志》,捧读其《建置》部分,两志对平夷郡建置时间的记述不一致。再与清代《遵义府志》、民国《桐梓县志》和新编《黔西县志》、《遵义县志》相互印证,各志对平夷郡置废时间及其领属范围的记述,亦相互矛盾。现列简表如下:以上六志所载,晋代平夷部的建置时间,多取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唯《安顺市志》取西晋憋帝建兴元年(引3年)。经查有关史籍核对,各志来…  相似文献   

6.
巴西之名源于巴郡行政建制的分化,201年是其产生的始年.巴西郡所辖范围,约相当今四川省之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和达州市所辖各区县.巴西郡从汉末到隋虽有分合变化,然要不越出汉巴西的范围.巴西文化源远流长,积淀厚重.其内涵体现在人文历史上,是多元而多彩的.它既有忠肝义胆的刚烈之气,又有进德修业的讲学之风.其价值趋向是好学崇实,博取专精;从政不尚空谈,以务实为民,造福社会为己任.胸存浩然之气,不以官爵之崇卑为价值判断,遇合则仕,不合则去.巴西文化的独特内涵,随着我们的深入了解和认真总结,必将显得更为多彩,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7.
从战国末期越败于楚到三国东吴开发江南,瓯人文化先后经历了越化和汉化的过程。越化使瓯人文化的原始性提升为政治性,其发展意识积淀了馈赠与窥占、合作与内斗等许多文化新特点;秦、汉、东吴对瓯越实施的削挤分化、军事干涉、移民充军等汉化政策,导致瓯人的生存危机和百越时期的结束。  相似文献   

8.
通过微观的个案考察 ,结合小说的历史发展规律 ,对六朝志怪的小说质性从内容到形式四个方面加以论证 ,认为六朝志怪中已然出现真正的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并认为那种一刀切式、以历史分期为小说硬性分期的做法 ,有突变论之嫌 ,是有欠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狼兵之称的来历大体有三说:族称说、族落群体说和官称说。“狼”可能是某种译音,但不可能是“郎火”之音转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在1989年第2期发表了李国建的研究论文“多人评判的不可能性”,李文把著名的ARROW不可能定理推用在多人评判上。此文之发表,显示改革开放后学者们对西方诸多不同领域之知识的注意,乃一可喜之现象。李文也显示对深奥之ARROW定理之一定掌握。但是李文忽略了某一细节,使其不可能性之结论不能成立。本文提供一反例,并解释多人评判为何可能。多人评判乃“先由个人按一定要求对指标集合中每一指标赋权,权值属于[0,l],通常  相似文献   

11.
“韩流 ”铺 天盖地 ,在 中国 学 习 习 和 使 用 汉 字 的 多 是 贵 族 阶 层 , 音 。 新 文 字 发 明 后 , 世 宗 国 王 积韩 国 语 的 人 也 越 来 越 多 。 喜 欢 看 普 通 民 众 很 难 接 触 到 。 而 且 结 合 极 普 及 它 。 他 提 倡 在 公 文 和 个 人韩 剧 的 人 , 天 天 在 屏 幕 上 看 到 那 汉 字 创 制 的 “吏 读 文 ” 有 些 也 不 书 信中使 用 “训民 正音 ”, 并责 令么 多 的 韩 国 文 …  相似文献   

12.
雒越民族的族称是百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雒越,又名骆越、貉越。关于"雒越"族称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但由于都没有找到其本义,所以至今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将对雒越之"雒、骆、貉"等字的起由的各种观点作逐一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以翼能为研究中国南方古代民族史及东南亚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山都木客的记载虽然荒诞怪异,但它反映的文化内涵颇多。山都木客是古越族的后裔,他们居于深山密林间,有树居也有室居;能斫杉枋,"以山伐为业";买卖诚信,以物易物;有自己的语言、饮食习惯和丧葬习俗,能歌善舞。同时,伴随王化的推行和对越人的征服,以及越人汉化或者越、汉融合的不断加强,山都木客的生活空间受到挤压,最终远离县民,选择在深山密林间居住,少与他人接触。  相似文献   

14.
太鲁阁族原来包括在泰雅族赛德克支族东赛德克人之内,因而对其所作的单独研究非常少,其研究基本包括在对泰雅族东赛德克人的研究当中,主要以廖守臣、余光弘、陈国钧为主,其中以廖守臣“泰雅族东赛德克群的部落迁徙与分布”最有代表性,余光弘的“泰雅族东赛德克群的部落组织”研究得也比较深。  相似文献   

15.
容县真武阁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武阁一名,可能与道教有一定的关系.道教供奉真武大帝.在这 座真武阁内,历史上可能供奉过真武大帝神,也可能住过道士。但这些都不足以说 明它为什么要叫真武阁。历史上个别文人,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附庸风雅,编造 出,容城南都峤山为火,致使容城常有火灾,水能克火,需造北方水玄武庙才能镇住 上,故认为真武阁是五行学说的产物。如按这种说法,凡城建在大山之北的都需建 一座真武阁来慎压。此说谎谬。考真武即玄武,玄武即水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龟 蛇。在天文分野上,越人属北方玄武。越人以蛇为图腾,故分野在北方。古代越地建有许多蛇神庙.用以祀祖。此真武阁的民众基础,便是祀蛇神,故真武阁就是蛇神庙。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到治国之道,小至日常生活。客观地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论语》。关于它的评价也都是仁者见仁:有人说它是圣人情怀,有人称它为王者之道,甚至有人传它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然而,笔者在读完这本书后也有一些冲动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即它的"修己治人"之学,笔者认为它是《论语》一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人物品藻作为深具中国文化意蕴的品评行为,在由政治性的实用选择趋向人格观照的演变中,实现了魏晋六朝文论思维尚意重神的审美之维,凸显了趋向“人”本位的审美认知色彩。情性之争的投射,促使士人去发掘山水所包孕的人格追求,炼就士人追步自然人格的生命情结,人物品藻所推动的山水之思,彰显了士人独立人格建构力度,从而形成魏晋六朝文论思维的自然化和人格化。  相似文献   

18.
埃塞俄比亚人埃塞俄比亚人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面貌、生活和文化是象黑人那样呢?还是象阿拉伯人那样呢?在开罗常常有人弄不清楚,我自己也弄不清楚。其实都不是,或者说都不完全是。埃塞俄比亚人不仅在种族上有它自己的特色,并且由于两千多年悠久的独立历史,埃塞俄比亚人在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方面也有明显的特色。埃塞俄比亚人通常被认为是塞姆族(Semite)系和哈姆族(Ham-ite)系的混合血统人。有些埃塞俄比亚人的肤色和黑人一样,但更多的是深棕色,也有些人是浅棕色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时期濮、越异源,当时濮人主要分布在江汉流域,后有一部分向南、向西迁移到我国的西南地区;越人则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分布在自东南沿海到两广、云贵的广大区域内.到汉晋时期,濮、越融合出现了僚,同时也有濮、越融入其他民族中,例如融入氐羌系民族的濮人就成为了现代彝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用人与容人     
在京剧舞台上粘了百余年"白鼻头"的曹操,得到了宽宏大量的现代人的平反,肯定了他作为"治世之能臣"的历史地位。尤其是他能一贯坚持"唯才是举",不枸一格收揽人才,重用人才,更受到今人的推崇。但是,在不能容人的问题上,曹操终究难脱"乱世奸雄"之名。说曹操是个妒贤忌能之徒,是因为:他借别人之手除掉了"长于笔札、恃才傲物"的弥衡;惨杀了著名文人孔融的全家,使语林里留下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词;害死了博学能言、机敏过人的杨修。此外,赤壁大战前刺死了慷慨陈词的刘馥;校兵场乱棒驱逐了敢于揭其短的张松;到了重病弥留之际,还残杀了直言其病势的华佗。这些人无一不是杰出之士。但他们都或出言不逊、或恃才傲物、或敢于直言,从而触怒了阿瞒,犯了阿瞒之忌,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在不能容人的问题上,显出了曹操心胸之窄、气量之小,亦极大地损害了他的霸业。美国现代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突出。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说得多么准确,又多么实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