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久常 《科技信息》2008,(33):364-364
植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天然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1、生长激素类;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4、脱落酸;5、乙烯。与五大类植物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生理功能相同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数能够人工合成,但有些目前人工还不能合成。如赤霉素,靠从天然的赤霉菌中提取。除以上之外,还有一些陆续发现的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一些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抑制剂等,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生长发育如发芽、生根、茎叶生长,开花、结果等,无不受植物内部的植物激素又称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所调节和控制。植物激素包括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近年来,国外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有人预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量将会超过除草剂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七十年代末,人们又从植物体内分离出了油茶素内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对多种作物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因而在科学界有“第六种植物激素”之称,已成为八十年代国际上引人注目的生长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4.
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次建立了同时分析地黄叶片和块茎中脱落酸、水杨酸、吲哚乙酸、赤霉素和玉米素等5种植物激素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法.目标植物激素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9959~0.9992,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13~0.038μg/mL,定量限范围为0.043~0.127μg/m...  相似文献   

5.
1 植物激素发展概况 1.1植物激素发简史 人们对植物激素的发现和认识,经历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古代中国人早已知道摘下的果实放在焚香的房子里成熟得更快些。达尔文父子1880年在研究植物向光性运动时发现了生长素他追究植物产生向光性和向地性的原因,认为是尖端受到刺激传递到下面发生不均衡生长的结果。其实,植物学家在野外实地进行植物观察时早就发现,单就营养、水份及光照的竞争方面,就存在着难以解释的不同种植物间的相互作用。1832年,De Candolle首先作出推测,认为植物天然地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生长阻碍物质(natural  相似文献   

6.
<正> 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对于植物生长效应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相当广泛,进展速度很快,但在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本试验即试图通过用赤霉素、乙烯利和矮壮素处理种子,以探讨其对种子的萌发及生理活动,以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来了解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效应,作用时间和作用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芸苔素内酯是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具有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第一个甾醇类化合物 ,可以从几十种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芸苔素内酯 ,也可以用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合成。国内现已有昆明云大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深圳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省江门市农药厂、浙江省义乌市皇嘉生化公司等生产厂家。国内市场上供应的芸苔素内酯制剂有 0 .0 1%乳油的天丰素、0 .2 %可溶性粉剂的益丰素及 0 .0 4 %水剂等品种 ,可对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等农作物进行浸种、叶面喷施等处理。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需多次重复施用 ,…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药的一个类群,是人工模拟合成的植物激素的类似物,具有与天然植物激素相同或更优的效果。植物生长调节剂直接作用于农作物,调节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植物按照人类的需要定向发展,达到增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能代替良好的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措施,只有在适宜的栽培管理和相应应的自然条件下,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才以发挥药剂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栽培生理的激素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大豆栽培生理研究中体内生化物质变化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及酶活性的关系,讨论了器官脱的一般规律及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NO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植物抗盐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文中综述了近几年来NO对盐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及植物激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植物分枝的生长是植物发育的一个标志性生长特征,不仅影响着植物株型的多样化,而且也影响着植物的生产力。植物分枝是由腋生分生组织(Axillary Meristems,AMs)实现的,腋生分生组织分布在每个叶基的腋部,并发育成分枝。因此,腋生分生组织发育分化规律的研究,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问题,而且对植物的实践生产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植物激素合成、信号途径等突变体被分离、鉴定以及相应基因被克隆,人们在植物激素调控腋生分生组织发育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文对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独角金内酯等植物激素在植物腋生分生组织形成与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进行阐述,认为随着新的检测工具和分析技术的发展,未来应加强环境信号介导下植物激素互作对腋生分生组织发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油菜素甾醇类物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所有已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中,它的生物活性最强.从油菜花粉和某些蜂蜡中可提取得到.本文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加强作物化学控制工程的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芸苔素内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芸苔素内酯为代表的芸苔素类固醇(BRs)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综述了几十年来BRs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pH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 ,对于影响细胞分裂分化的 p H因子 ,人们对其真正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合文献并通过实验发现 :环境 p H值对胞质 p H值、质膜透性、植物激素作用、生理代谢及培养物的生长和分化都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应加以重视的影响因子 .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哈勃伦脱在尝试培养植物细胞后大胆提出,人们能够成功地从植物细胞培养出幼小的植物。这个科学的创见到1958年终于变成现实。一位名叫斯蒂瓦特的研究者首先用胡萝卜的细胞进行人工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出了完整的植株。现在,国内外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诱导分化形成完整小植物体的已达几百种,其中木本植物就有几十种。植物体内成熟的细胞怎么会长出一棵小植物来呢?科学家对植物的这种“返老还童”现象作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发现它同植物激素关系很大,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发挥威力。一般认为,生长…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与发展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工作,是从研究植物激素开始的。本世纪30年代,科学家在植物体内首先发现生长素,当它的化学结构式尤其是功效被揭示后,激素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便竞相开展起来。从50年代始到60年代后期,又先后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4种植物激素,并很快弄清楚了它们的构效。特别是各种激素  相似文献   

17.
天然芸苔素,又称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t简记BR),是最新发现的第六类留体植物激素.多数植物的不同部位都含有天然芸苔素或其类似留体化合物(BS_S).BR作为留体植物激素因其超强生物活性,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在稻叶倾角试验中,表现出高于生长素类物质10~5倍的生物活性,在浓度低至0.5mg/ml时仍能引起稻叶倾角的显著变化,而且,在所有BS_S类  相似文献   

18.
“激素”一词最初起源于对动物和人体的研究,植物激素是从动物激素借鉴而来的。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是从作用机理以及化学结构等方面来看,两者都是绝然不同的物质。植物激素作为作物生长的一种调节剂,在现代农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化学物质,一项当代丰产农业所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可以说:当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合理使用植物激素的措施。不懂得使用激素,要在农业生产上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几乎就不可能实现。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植物激素的生产和  相似文献   

19.
草珊瑚愈伤组织培养及有效成分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艺声  江洪如 《江西科学》1993,11(3):152-158
报道了从草珊瑚茎、叶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和各种植物激素在诱导及其生长培养中的调节作用.应用薄层层析(TLC)和紫外光鉴定,证明所获得的愈伤组织具有合成与原茎或叶相同的黄酮甙类、异香豆素类、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的能力,亦发现其次级代谢物的组成上与原植物材料不尽相同,愈伤组织中多了三个显荧光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水杨酸参与生物学过程的交谈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新型植物激素和信号分子水杨酸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各个过程,介导植物体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外源施加水杨酸可改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模式,不同环境胁迫可动态调节内源水杨酸水平。外源水杨酸处理或改变内源水杨酸水平或信号转导途径的操作可导致植物体对不同环境胁迫的交叉应答。水杨酸介导植物对不同环境因子应答的交谈机制体现在生理生化、基因表达和蛋白质修饰等多个层面。综述了水杨酸在植物生物学各个方面可能的作用及其机理,重点强调交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