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记载和描述了蒙古族对草麻黄资源在经济利用、药物利用和文化利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民间利用的合理性和意义及草原地区草麻黄资源的开发和持续利用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用HPLC法分离测定了不同种属、产地及年限的麻黄草的主要成分,根据17批供试品溶液HPLC图谱给出的相关参数建立了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并用向量模算法对麻黄指纹图谱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用向量模算法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种属、不同部位的麻黄,同时也能体现不同采收季节和存储时间的麻黄的差异性,从而为麻黄指纹图谱的解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降低生产麻黄碱废水污染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麻黄碱生产工艺的废水中色泽、COD值、pH值、悬浮物严重超标和提高中草药麻黄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对单纯提取麻黄碱的生产工艺改造为同时提取麻黄多糖和麻黄卟啉,讨论了工艺生产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药麻黄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了野生麻黄与栽培麻黄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野生和栽培麻黄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记载和描述了蒙古族对草麻黄资源在经济利用,药物利用和文化利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民间利用的合理性和意义及草原地区草麻黄资源的开发和持续利用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电喷雾电离质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法,研究了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行为及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样品通过直接进样,进行一级质谱正负离子全扫描(扫描范围m/z:50~800)和选择性离子二级质谱分析(扫描范围m/z:50~200).流动相:甲醇一水(50:50V/V),流速:0.2mL/min,离子源喷雾电压:4.5kV;毛细管温度:200℃,鞘气流速:40个单位.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在电喷雾电离一级质谱中易得到质子产生正离子,并有部分自发丢失小分子H20的碎片产生.应用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得到的二级质谱显示,麻黄生物碱侧链氮原子比较活跃,质谱碰撞容易失去连接在N原子上的取代基团,特征性丢失为CH2、CH4、NH4、NH2等中性碎片.一级、二级质谱图适宜作为麻黄生物碱提取物特征图谱,实验结果可应用于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研究,并为麻黄药材有效成分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溴氰菊酯为分析对象,将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基质固相分散法(MSPD)应用于麻黄中的溴氰菊酯残留测定,建立了麻黄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优化了MSPD法的实验条件及气相色潜条件。样品经MSPD处理后,不需要进一步净化就可直接用气相色谱检测;麻黄的三个添加水平回收率为83.4%~98.3%。RSD为3.5%-8.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适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了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建立了该中药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色谱条件:ODS柱,甲醇-20mmol/L磷酸二氢钾-三乙胺(9910.2V/V)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本研究为麻黄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蒙药广枣、麻黄、锦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广枣、麻黄、锦草中总黄酮,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测定其回收率.结果表明:广枣黄酮含量为11.6mg/g,RSD:0.89%;麻黄黄酮含量为37.3mg/g,RSD:0.97%;锦草黄酮含量为15.4mg/g,RSD:1.23%.三种样品的回收率在94.1%~96.35%之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药对麻黄-羌活的挥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了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的挥发油,并对其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进行了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58,51和52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83.75%,88.70%和80.79%。实验结果表明:药对麻黄-羌活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有40种来自羌活,13种来自麻黄,新产生了1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在5种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条件下,测定了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出的草麻黄和中麻黄愈伤组织的鲜重增长量,计算了相对生长速率。结果表明,在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条件下,麻黄愈伤组织的鲜重增长量和相对生长速率有所不同;麻黄愈伤组织的发生需要一定配比的生长素和激素共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麻黄“上沫”成分的热分析TG-DTG-DSC及热解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热重-微分热重法(TG-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麻黄“上沫”进行热分析研究,并进一步通过热解 GC-MS技术解析麻黄“上沫”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麻黄“上沫”质量丢失的主要温度范围在250~560 ℃, 以305 ℃和506.3 ℃时的质量丢失速率最大,在364.8 ℃和508.2 ℃各有一个明显的放热峰。麻黄“上沫”为有机化合物,在450 ℃条件下,热解 GC-MS检测,初步鉴定出28种化学物质。首次为麻黄入药需先煎去“上沫”的制法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清肺消炎丸平喘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肺消炎丸是治疗哮喘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但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采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筛选及评价体系分别对清肺消炎丸及处方中的八味中药材进行了活性筛选,其中中药麻黄显示了较高的β2受体激动剂活性;进一步采用豚鼠离体气管收缩和组胺引喘的活体动物实验观察药麻黄、清肺消炎丸及麻黄阴性药物的平喘作用,发现清肺消炎丸的平喘作用均强于含有同浓度麻黄碱的麻黄药材.研究结果表明:清肺消炎丸发挥平喘药理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中药麻黄中的麻黄碱.处方中的其它味药材能够增强麻黄激动β2受体的能力,药物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HPLC-UV测定36个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应用化学计量学进行图谱预处理和数据预处理,建立并验证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摘时间的麻黄药材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判别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所建BP-ANN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3.3%~94.4%、DA模型的性能指标为82.8%~88.5%,可见所建方法能有效判别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摘时间的麻黄药材.该方法基于麻黄药材物质基础的整体性质,判断客观,为其他药材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5月份,我们深入金牛煤矿、麻黄梁煤矿、二墩煤矿和鑫源煤矿,对全区煤炭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有关蒙药材麻黄的现代分析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综述,总结现代分析方法在蒙药材麻黄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使蒙药质量标准更体现出蒙药特色,提高其可控性。为蒙药麻黄质量标准建立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中药方剂是以君臣佐使的方式组成。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症的主药、臣药是增强和促进君药的药效、佐药是防止药物毒性及副作用、使药是调合作用以便服用。例如麻黄汤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位药组成。其中君药是麻黄、有发汗、解热、治喘咳作用;桂枝是臣药,助麻黄发汗,解热之药效;杏仁是佐药有镇咳作用;助麻黄以治喘咳;使药甘草是调和诸药加强麻黄杏仁的镇咳祛痰作用,其药效是溶于汤剂中的各成分相互的化学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8.
1.中药现代化的难点问题对分析化学研究提出的挑战.中药现代化研究在中国又一次形成热潮.实际上,在我国采用现代化学和药理方法来研究中药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麻黄、当归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发现麻黄中提得的麻黄碱具有肾上腺素类似作用,其作用较温和持久.  相似文献   

19.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利用TCMSP,设定筛选主要药物成分条件为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麻黄15种主要有效活性成分,登录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小儿遗尿的核心靶标。利用Cytoscape构建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的“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将共同关键核心靶点导入至STRING库,构建蛋白PPI网络图,对PPI可视化分析和拓扑参数分析。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探究麻黄抗小儿遗尿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筛选出麻黄15个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包括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豆甾醇、芫花素等主要有效成分;对用靶点包括ESR1、IL6、EGFR、AR、CASP3、CCND1等;获取主要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HIF-1、Estrogen、Thyroid等。揭示了麻黄在治疗小儿遗尿中体现出了中药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的特点,本次研究的结果可对麻黄的药效进行全面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实验与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简称"麻杏石甘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之一,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