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以苯并12-冠-4(B12-C-4)苯并15-冠-5(B15-C-5)苯并18-冠-6(B18-C-6)和二苯并18-冠-6(DB8-C-6)为载体,磷酸三丁酯(TBP)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聚氯乙烯(PVC)为基质,制备了冠醚-TBP(DBP)-PVC固态膜(CTP膜)实验考察了各种膜对碱金属盐混合溶液中M^+电渗析膜输送的特性,实验表明,随冠醚环腔半径增加和溶液中M^+浓度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对Ni,Fe均有缓蚀作用,其缓蚀效率顺序为:CTAB〉TritonX-100〉SDS,HCl溶液对这3种典型表面活性剂第一临界胶束浓度的均有影响,在1.0mol·L^-1HCl溶液中,CTAB,SDS,TritonX-100的第一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3×10^-5,1.6×10^-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硫氰酸盐存在下Rh(Ⅲ)的萃取,Rh(Ⅲ)在0.5-1mol/LHC介质中与1000倍以上的硫氰酸盐于沸水浴中加热60min即可形成硫氰酸铑(Ⅲ)配合物。此配合物可在较宽酸度范围(0.5-4mol/LHCL)内被MIBK(甲基异丁基酮)定量萃取。相比可达1:4。通过吸收光谱实验证实有硫氰酸铑[Rh(SCN)xCl6-x]^3-(x>3)配合物生成,与质子化的MIBK生成盐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4.
用双波长紫外光度法测定SDBS—PAAm混合溶液中SDBS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三元复合化学驱机理和应用配方研究中需要解决的混合溶液中表面活性浓度的定量分析问题,建立了一种用双波工紫外系数倍率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丙烯酰胺(SDBS-PAAm)混合溶液中SDBS含量的方法,同时考察了PAAm,SDBS,NaCl和Ca^2+的浓度以及PAAm的类型和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该方法的测定波长为222.3nm和214.9nm,用系数倍率关系式A=2A1-A2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荧光试剂3,5-二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简称:3,5-DBSAAP)与铜的荧光猝灭反应体系的最适宜的条件。3,5-DBSAAP发射强的荧光,λex/en=393nm/510nm。在pH9.0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Cu(Ⅱ)与3,5-DBSAAP在室温反应使其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铜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1.6×10^-5mol/L ̄1.2×10^-7mol/L。用于测定人发中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二硫化二(N,N-1,4-亚丁基)秋兰姆(简称BITDS),以它为中性载体,并嵌入类脂双层膜中,制成了铂支撑的以层类脂膜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铜离子具有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线性响应范围为10^-5-10^-2moL/Cu2+,响应斜率为32mV/pC。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有硫氰酸盐存在下用MIBK(甲基异丁基酮)萃取Pd(Ⅱ),在0.5-4.0mol/L HCl介质中,有1000倍SCNˉ存在下,Pd(Ⅱ)被定量萃取,有机相:水相可达1:5,萃取容量达1.2g/L。通过对各级配合物分布的计算,表明此对Pd(Ⅱ)以Pd(SCN)4^2-形式存在,初步认为是Pd(SCN)4^2-与质子化的MIBK形成Yang(Oxonlum salt)盐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利用二环己基-18-冠-6(DC18C6)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的硝基苯溶液,在硝酸介质中对六价铀的协同萃取行为,通过实验确定了协萃反应方程式,而且测得了在硝酸介质中萃取平衡的表观常数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5-Br-PADN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在pH9.0 ̄9.4范围内,当有10%SDS存在时,铁(Ⅲ)与5-Br-PADN形成1:4的稳定配合物。λmax为534nm,ε为5.13×10^4L·mol^-1·cm^-1,铁(Ⅲ)浓度在0 ̄12.5×10^-4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铁(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吸收光谱实验数据和d轨道理论确定了V^2+:NaCl和V^2+:NaBr中的V^2+-Cl^-(Br^-)键长,结果表明,NaCl和NaBr中的V^2+-Cl^-(Br^-)键长明显小于未掺杂晶格中的Na^+-Cl^-(Br^-)离子距离,本文所用的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钼酸铵中微量金属杂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铜试剂-甲基异丁基酮(即DDTC-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钼酸铵,氧化钼中微量Cu、Pb、Zn、Co、Ni、Cd的方法。探讨了较佳仪器测量条件及萃取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生物染料试剂-甲苯胺蓝(TB)在水溶液中的溶液状态,以及通过在固定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浓度时加入不同浓度的TB及在无机盐NaCl存在时得到的光谱曲线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剂(DBS)及NaCl对甲苯胺蓝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二(1-甲基庚基)磷酸酯(DMHPA)-稀土(RE)萃取体系中凝胶态形成的条件,发现DMHPA的浓度、皂化度、稀土负载率等其它诸因素对凝胶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在含二价过渡金属Cu^2+和Ni^2+离子的有机相中未观察到凝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比色法,荧光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N-2,4-二羟基苯甲醛氨基葡萄糖希夫碱(DG)的铜(Ⅱ)锌(Ⅱ),钴(Ⅲ),铁(Ⅲ)配合物(MDG)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NA的作用,结果表明,CuDG,FeDG和CoDG能显抑制超氧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抑制能力CuDG〉FeDG〉CoDG〉ZnDG此外,配合物CuDG和CoDG可与DNA有效结合,结合常数(K。)值分别为3.03×10^4mol^-1.L和1.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用二(2.6-二甲基-4-庚基)磷酸[HD(DIBM)P]作为萃取剂,用于镍阳极电解液中的Ni2+、Co2+、Cu2+和Fe3+的萃取分离流程。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测定了各种金属离子的平衡数据,建立了Ni2+、Co2+、Cu2+和Fe3+的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含有 140 克/升 SO4-2和 40克/升 Cl-的镍阳极电解液体系对其中 Ni2+、Co2+、Cu2+分离工艺进行了最优计算,并确定了水法处理该溶液的萃取流程。所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50℃;HD(DIBM)P浓度=0.23M; pH=5,74; 3级,有机相对于水相流比O/A=0.31。此时,镍回收率为99%,钴回收率为94.1%,铜回收率为99.99%。此项研究由北京第五研究所提供萃取剂。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用HDEHP从硫酸体系中液—液萃取分离镍和锌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DEHP从硫酸体系中液-液萃取分离镍和锌铁,研究了HDEHP对Fe^3+,Zn^2+,Ni^2+,Cu^2+的萃取行为,反萃取条件及三级连续萃取。结果表明:萃取除铁锌符合硫酸溶液交化的要求外,镍的直收率达98%以上,无废渣。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邻苯二胺电聚合膜。研究了聚邻苯二胺(ODB)合成过程中单体浓度、扫描速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电极材料、阴离子种类、聚合时间等对聚合电量的影响,提出了最佳聚合方案,即在0.015mol/LODB+0.4mol/LKCl+0.1mol/LHCl溶液中,以100mV·s-1的速率循环扫描50min。根据红外光谱初步推测:单体浓度低时可聚合形成类似吩嗪的桥式化学结构;而浓度高时形成1,2,4取代的链式结构。  相似文献   

18.
混合胶束催化N,N—二甲基甲酰胺碱性水解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胶束催化反应的相分离模型和相关假定,建立了适用于胶束浓度[M]小于底物浓度[S]的混合胶束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在40℃下用热动力学模拟热谱曲线法,在表面活性剂复配(CTAB-Brij35、SDS-Brij35、CTAB-Im、SDS-Im、Bij35-Im)混合胶束溶液中及功能分子Im溶液中,研究了MDF碱性水解反应。应用作者使用的方程求得混合胶束与Im催化的反应动力学参数km,速率常数kf,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质子宽带去耦(PBBD)和质子偏共振去耦(PORD)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新型手性衍生化试剂2-甲氧基-2-三氟甲基-2-苯基-乙胺(MTPEA)分子中^13C-^1H、^13C-^12F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报导了MTPEA分子中各基团的化学位移和^13C-^19F间的一级、二级耦合常数(^1J和^2J)。  相似文献   

20.
应用Corning一价阳离子选择电极(M^+ ̄ISE)和Orion氯离子选择性电极(Cl^- ̄ISE)组成可逆电池,即Cl^- ̄ISE/RbCl(m),H2O(1-x),DMF(x)/M^+ ̄ISE 通过测定上述测量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m^0/mV),根据溶液热力学原理,运用扩展的Debye-Hueckel公式,计算求得了RbCl由H2O至(H2O ̄DMF)混合溶剂的标准迁移自由能(ΔGt^0/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