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采用紫外线诱变和化学诱变,以及双诱变方法对甲醇酵母CandidaboidniNo.2201野生株进行诱变筛选,得到10个诱变株.它们分别在1%葡萄糖、1%甲醇、4%甲醇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摇床培养,均比野生株显示出生长优势.其中5株诱变株在5%木糖培养基上的生长优于野生株,为进一步诱变筛选耐高底物浓度,生长速度快,具有高生物量积累特性的诱变株提供了新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2.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代谢调节突变株的选育方法.以北京棒杆菌Q-7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筛选能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强化CO2固定反应.突变株UH62的产酸率和转化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1.45%和9.1%.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分离、纯化和诱变等方法,运用液体发酵,筛选出安络小皮伞(Marsmiusandrosaceus)Mun141高产菌株经30t发酵罐放大试验,结果显示,平均氯仿提取物含量为12.38%(标准差±45.38),较原菌株(MaA)提高50.24%,且性能稳定.同时,筛选出适宜Mun141生长的7#固面培养基.Mun141菌株在7#固体培养基上,菌丝萌发早,生长速度快,粗壮浓密,色泽纯正,其生长量高出原1#固面培养基5-7%  相似文献   

4.
黑曲霉发酵玉米淀粉生产柠檬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相结合的方法,从野生黑曲霉菌株出发,经多次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能够较好地利用玉米淀粉生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株A.niger95。对A.niger95在摇瓶和发酵罐上用玉米淀粉发酵产生柠檬酸的适宜条件作了详细研究。经过比较,认为摇瓶产生柠檬酸的适宜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为:玉米淀粉20%(均为质量分数,下同)、(NH4)SO40.2%、KH2PO40.2%、MgSO47H2O0.05%,甲醇3%,初始pH3.0。接种液体种子5%,30℃200r/min发酵7d,柠檬酸产量10.8%。在6.6L的Bioflo-Ⅱ型发酵罐上设定30℃,500~600r/min,pH4.0,1.2~2.5L/min的通气量,发酵132h,柠檬酸产量为9.3%。可用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玉米淀粉代替传统的薯干,作为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原料,为实际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转座子Tn5gusA5诱变甘蓝黑腐病菌所获得39株胞外多糖突变体的3种胞外酶活性和在含2%葡萄糖的NYG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的检测结果,将突变株分成5种类型。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它们的突变位于基因组中的8个不同的位置,其中1个位于已鉴定的rpf调控基因簇  相似文献   

6.
据对转转子Tn5gusA5诱变甘蓝黑腐病民获得39株胞外多糖突变休的3种胞外酶活性和在含2%葡萄NYG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的检测结果,将突变株分成5种类型。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它们的突变位于基因组中的8个不同的位置,其中1个位于已鉴定的rpf调控基因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平菇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其结果表明,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退化前,选择接近野生的培养基质,平菇生长快。通过人工选择筛选出正变株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乳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离到的一株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ckii) 1-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亚硝酸钠等诱变剂处理,筛选出一株产乳酸较高的突变株ZL-513,乳酸钙产量由5.8%提高至9.4%。以正交试验为基础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 3 d,残糖降至 0.1%以下,乳酸钙产量达 15%。比优化前产酸提高 60%,缩短发酵周期 1d。以质量分数 8%~15%的玉米粉为原料进行发酵,乳酸钙产量分别为10%~18.5%。  相似文献   

9.
L-乳酸高产菌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到产酸菌66株,经发酵和遗传稳定性测试后,保留L-乳酸产量高的菌株LC14作为诱变出发株;然后改造MRS培养基,以乙酸钠和乙酸为碳源,对突变株定向筛选,再经发酵测试复筛,最优突变株的L-乳酸产量达57.9 g/L,为出发株的2.2倍.又根据不同温度对细胞生长代谢的差异,建立了变温发酵过程:20 h前控温...  相似文献   

10.
豆凝乳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诱变育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104份土样中分离到一株产豆凝乳酶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酶活力0.3u/ml。经UV-DES诱变及培养基调整后,酶活可达1.6u/ml以上,其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麦麸2.5%,(NH4)2SO4 0.5%(NH4)2HPO4 0.5%,CaCl2 0.05%。  相似文献   

11.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usLicheniformis)53号菌为出发菌株,在原生质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多次诱变处理,从大量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高产、稳定、耐热的碱性蛋白酶产生菌株53-G38-6,产酶活力由1104U/ml提高到22080U/ml.该诱变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由质量分数(w/%)为胰蛋白胨1,酵母膏0.5,玉米粉5,Na2HPO412H2O0.4,KH2PO40.03,Na2CO30.1组成,pH自然,培养温度42℃,培养时间44~48h,w/%为0.2的CaCO3可提高酶的产量.酶作用的最适条件:62℃,pH10.0,pH在9~10之间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农杆菌的介导,将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转化株能在含有卡那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Nopaline检测表明转化体中具有章鱼碱合成酶的活性。ψ=1.5%的戊二醛可以固定植物中的内源背景,X-gal染色可以很好地显示出外源目的基因LacZ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高产琥珀酸菌株的等离子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氨酸棒杆菌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确定高产琥珀酸等离子体诱变的物理参数和最佳诱变条件,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溴甲酚紫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测定发酵液前后在波长590 nm处的吸光值,高通量筛选出在该波长处吸光值变化较大的突变株.结果表明:在诱变菌株的存活率为8%的条件下获得的突变株的正突变率达到22%.用40 g/L的葡萄糖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分批发酵,筛选得到诱变菌E7产琥珀酸15.6 g/L,乳酸22.8 g/L,该菌具备良好的产琥珀酸与有机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育能够利用木糖高产乙醇的酵母菌株。【方法】采用Co60诱变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筛选乙醇产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原始菌株、突变菌株的生长发酵特性和两个菌株对高浓度木糖、乙醇的耐受性进行比较。【结果】在YPX培养基上筛选获得1株能够高效发酵木糖的突变菌株1K-9。该菌株在50mL 15%FM发酵84h,发酵液乙醇含量最高达(51.034±0.112)g/L,比原始菌株提高10.05%;在500mL 15%FM发酵96h,乙醇含量最高达(51.390±0.119)g/L;在500mL 20%FM发酵156h,乙醇含量最高达(52.496±0.513)g/L。菌株1K-9在HSM培养基或含4%~5%乙醇的YPX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含6%~7%乙醇的YPX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结论】Co60诱变对于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菌株是有效的,能选育出木糖高产乙醇酵母菌株1K-9。  相似文献   

15.
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可以用于降解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利用刚果红纤维素粉琼脂培养基以及滤纸条培养基进行初筛,然后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筛选到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b3.通过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诱变菌株,其纤维素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被孢霉菌为出发菌,用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γ-亚麻酸高产变异株,用摇瓶发酵选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原出发菌株细胞干重25.0g/L,油脂含量9.5g/L,γ-亚麻酸含量5.0%。选出的高产菌株在最佳条件下发酵,细胞干重50.2g/L,油脂含量21.8g/L,γ-亚麻酸含量8.5%。所得高产菌株具遗传稳定性。发酵油脂具优良特性,适用于保健食品及药品开发。  相似文献   

17.
以红曲霉(Monacusfulginosus)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高活性己酸乙酯酯化菌M3-E。在含1%己酸和15%乙醇的酯化培养基中添加5%M3-E菌麸曲粗酶制剂,34℃间歇振荡酯化7d,酯化液中己酸乙酯含量达2.35g/L。同时,本文对己酸菌发酵液在制备己酸乙酯酯化液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高产的工业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利用己烯雌酚(DES)和UV对酿酒酵母菌QD进行连续复合诱变,采用改进的发酵小管集气法结合乙醇定量测定来进行突变株的筛选,并与常规复合诱变及筛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连续复合诱变的正向突变率最大值为18.9%,与常规诱变方法的最大正向突变率15.6%相比提高了21.2%,说明运用该诱变方法能获得较高的正向突变率;改进的筛选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目的突变株,同时,获得了一株高产乙醇的突变株,在甘蔗汁发酵培养基中其乙醇产量达到9 720 mg/100 mL,比常规诱变方法筛选到的突变株乙醇产量(9 170 mg/100 mL)高出6.0%;与常规诱变方法相比,连续复合诱变方法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正向突变率,而且能够获得更加高产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9.
野油菜黄单胞菌X.c—18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筱萍  刘兰 《江西科学》1997,15(1):13-20
通过人工诱变野油菜黄单胞菌,筛选出1株具有良好抗变异性的突变株X.c-18。该突变株能很好地利用蔗糖和玉米淀粉为碳源,蛋白胨和黄豆饼粉为氮源。其最佳黄原胶发酵总糖量与总蛋白质量之比为5:0.5,最适pH值为7.0,温度为28℃。摇瓶发酵72y,黄原胶产量每升发酵液一般可在30g以上,最高产量达32.6g,对碳源转化率为71.54%。  相似文献   

20.
猪源双歧杆菌筛选及生物特性参数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健康猪肠道和粪便中共分离到90株细菌,根据微生态学关键指标,筛选出10株双歧杆菌,这些菌株能够耐受0.8%-1.0%的胆盐,在PH3.5BS肉汤中37℃下保浊h存活率在40%以上,代谢产物对4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双歧杆菌与上述4种致病菌在BS液体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到36h,能够彻底清除病菌,3株双歧杆菌对小猪肠道上细胞有良好的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