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4个产析的雌甾分子钳-二聚炔雌醇,其结构经IR,^HNMR和MS表征,利用分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它们与一系列芳胺客体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数学,对主-客体间尺寸大小匹配和识别作用推动力等进行了讨论,将二聚炔雌醇与二聚雌二醇分子钳的识别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辊性能优于后者,其优良的识别性能可能主要来自于多重n-nstacking作用,氢键和Van der Waals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4个新的雌甾分子钳—二聚炔雌醇,其结构经IR,1HNMR和MS表征.利用分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它们与一系列芳胺客体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对主-客体间尺寸大小匹配和识别作用推动力等进行了讨论.将二聚炔雌醇与二聚雌二醇分子钳的识别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识别性能忧于后者,其优良的识别性能可能主要来自于多重л-лstacking作用、氢键和Van der Waals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聚炔雌醇分子钳对氨基酸的对映选择性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受体与适当底物间的分子识别 ,以建立仿生模型的研究已成为生物有机化学前沿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1 ] .生物分子多数是手性分子 ,因而手性识别在生命过程中极其重要[2 ] .近年来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多种大环受体 (如冠醚、环糊精、环番等 )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有较多的报道 ,然而甾体类大环和甾体分子钳受体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报道却很少 .我们曾报道了二聚雌二醇分子钳 ( 1 ,2 ,3,4)对氨基酸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3,4] .这里报道由炔雌醇构筑的分子钳 ( 5 ,6 ,7,8)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 ,并与雌二醇分子钳的识别…  相似文献   

4.
胆甾类分子钳受体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引言分子钳人工受体已成为超分子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1].文献报道了多种类型的分子钳受体[2].我们曾报道了雌甾类钳型人工受体对芳胺及其芳香氨基酸具有识别配合性能,并显示一定的手性识别能力[3].已有的研究表明,胆甾是构筑分子钳受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光光谱滴定法考察了以脱氧胆酸做spacer的钳形体1~4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分子钳可识别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分子钳1~5对苯胺、对甲氧基苯胺、对氨基苯乙酮等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问的结合常数(kg)和自由能变化(△G°).结果 表明,分子钳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最大结合常数可达5119.23 L·mol-1,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氢键,π-π重叠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体与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以脱氧胆酸甲酯为spacer,苯衍生物作为arm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钳受体。其结构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鉴定,并且基于计算机分子模拟确认了其构象。利用分光光谱法考察了其识别性能,并对主-客体间的尺寸/形状匹配和识别作用的推动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酯型脱氧胆酸类分子钳对芳胺及其衍生物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已成为生物有机化学的热点课题之一。近年来,钳形人工受体以鞭灵活的结构及易于将功能团聚集在钳形受体与底物结合的活性部位上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胆甾不仅在生命科学、医药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2],而且由于其具有刚性疏水骨架、凹形结构及价廉易得等优点,使之成为构筑钳形受体的理想单元^[3-5]。我们曾报道了α-猪去氧胆酸分子钳对中性分子芳胺的识别^[6],为了进一步拓展胆甾类钳形受体在分子识别方面的应用,研究钳形受体裂穴大小、形状、微环境效应等对分子识别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脱氧胆酸甲酯为spacer,苯衍生物为arm的胆甾类钳形受体1-4(其结构如图1所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其对芳胺及其衍生物的识别性能,探讨了识别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鹅去氧胆酸分子钳1~5对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甲氧基苯胺等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a)和自由能变化(ΔG°).结果表明,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最大结合常数可达1292.51 L.mol-1,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新型鹅去氧胆酸类手性分子钳对氨基酸甲酯的手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差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鹅去氧胆酸分子钳1~4对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钳1~4对所考察的氨基酸甲酯均具有识别能力,主客体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并且这类主体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从主客体间的大小形状匹配及几何互补关系等方面对这些受体的识别能力及对映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分子通过硫氢官能团可以很强地吸附于金表面上,从而可作为连接体用于纳米电子学中的分子器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分子结论,讨论了温度对分子结构的影响,并利用轨道的扩展情况讨论了分子电子结构及分子线电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子通过硫氢官能团可以很强地吸附于金表面上,从而可作为连接体用于纳米电子学中的分子器件.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分子的电子结构,讨论了温度对分子结构的影响,并利用轨道的扩展情况讨论了分子电子结构对分子线电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关于计算Rydberg分子轨道能量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在联合原子近似法(United—atom approximation)的基础上引进分子对称性修正,再利用一切分子点群G都是旋转一反演群(Rotation—inversion group)O(3)的子群这个概念,简化了计算过程。计算了H_2O分子的一些Rydberg轨道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贵州科学》2003,21(2)
对蓝舌病毒(BTV)血清型2、11和13的双链RNA中L3基因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该基因编码这种病毒的重要内壳蛋白质(VP3),应用前人测定的血清型10和17的BTV的L3基因序列,共5种美国存在的BTV的L3基因.该病毒的每种L3基因片断都有2772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开放读框(ORF).这个开放读框(ORF)编码由90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VP3(分子量103kD),其等电点为6.0.用这5种蓝舌病毒血清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发现,BTV-2血清型与BTV-10、11、13和17的距离较远,美国的五种血清型BTV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15.
蚁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概述了蚁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已测序的分类单元和序列片段,蚁科昆虫与其他远缘生物之间互利共生现象的比较研究,与蚁科昆虫相关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并介绍用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昆虫标本的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糖的分子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糖是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凝血和免疫调节活性等多种功能,而多糖的分子修饰能够提高它原有的活性或增加新的活性.本文详细阐述了多糖的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等分子修饰及其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最后对多糖的分子修饰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灵芝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芝属传统分类方法都以灵芝的外部形态及担孢子的特征为主,根据形态解剖学差异而建立的,至今仍在分类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形态学特征是细胞的基因型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的差异常导致分类结果与系统进化的不一致性,因此寻找不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客观分类指标,开发利用新的、稳定的分子标记已经成为传统分类研究的重要的补充内容.目前,人们正在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来研究灵芝的分子系统学,尤其是在核酸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对核糖体RNA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它不仅具有辨别科或属的专一功能,而且有助于种间的区别.另外,Mn-SOD基因核苷酸序列可同时作为不同分类层次的分类指标,即灵芝属与非灵芝属间、灵芝属内异种间与灵芝属同种但不同品系分类的指标.本文从灵芝属传统学分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灵芝属现代生物技术分类方法及其灵芝属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前景3个方面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