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报道了C.panzhihuaensis胚珠的结构、发育和受精前的雌配子体及颈卵器的发育.幼小胚珠由珠被、珠心组织组成,珠心组织内的功能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形成游离核的雌配子体,最终形成细胞的雌配子体.人工授粉15d后,颈卵器开始发育,颈卵器由2个颈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组成,通常2个颈卵器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2.
银杏雌配子体形成及颈卵器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杏的功能大孢子经10多次游离核分裂,形成约2000个核后,向心地形成细胞壁。雌配子体中游离核之间细胞壁还未完全形成时,在其近珠孔端表面可看到颈卵器线细胞发生。一个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数目通常为2个,它们的发育最初不同步,以后逐渐趋向一致,在颈卵器的发育过程中的颈卵器颈细胞和中央细胞的形态及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颈卵器的2个颈细胞的受精前进行一次斜向分裂形成4个颈细胞,此分裂一般早于中央细胞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沙田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2-细胞型。沙田柚每个子房有10~12个心室,每室具多个胚珠,胚珠发育属厚珠心型,具两层珠被。成熟胚囊由卵器(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中央细胞和3个反足细胞组成。沙田柚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有明显差异,小孢子与雄配子体发生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较迟,但发育较快。二者在开花前均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4.
 厚皮香大孢子与雌配子体形成特征首次报道如下:双珠被,薄珠心,珠孔为内珠被构成,弯生胚珠,有珠被绒毡层;大孢子孢原细胞在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四分体直线型;功能大孢子为合点端的一个单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中卵器发育正常并分化明显,两极核在胚囊发育后期融合为一次生核;成熟胚囊包括卵器,一个中央细胞,反足细胞与珠心核在胚囊初期存在而最终消失解体.笔者初步探讨了厚皮香亚科5属的比较胚胎学特征及其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5.
郝建华  柳丽荣 《甘肃科技》1996,(6):11-11,17
金针菜珠心、珠被的发育研究郝建华,柳丽荣(庆阳师专生物系745000)(庆阳卫校745000)在被子植物中,珠心作为母体孢子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子代发育的起点──大孢子,又进一步滋养和哺育着大孢子发育成雌配子体以至形成种子,新一代配子体就是从...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C .panzhihuaensis的受精作用 ,胚胎发生和分化 .人工授粉 15d后 ,颈卵器开始发育 ,7月底到 8月中旬受精作用发生 ,受精过程有三种情况 :即球形精细胞或蠕虫状精子从卵顶部进入卵细胞内 ,纤毛带遗弃在颈卵器室中 ,或具纤毛带的精细胞进入卵中 ,纤毛带遗弃在卵细胞质内 ,精卵核融合 .胚胎发生经历较长的游离核原胚阶段 ,游离核原胚形成细胞后 ,幼胚开始分化 .受精后的雌配子体发育成胚乳 .成熟的胚由子叶 (二片 )、胚芽、胚根、胚根鞘及螺旋折叠的胚柄组成  相似文献   

7.
巨峰葡萄子房2室,每室具2个胚珠。胚珠倒生,具两层珠被,胚珠发育属厚珠心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呈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只有合点端1个大孢子发育成胚囊,单核胚囊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成熟胚囊内具7个细胞。巨峰葡萄胚囊发育属蓼型。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略迟于小孢子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体均在开花前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8.
<正>观察了黑杨派Populus deltoides Bartr. cv. ’Lux’ (ex. I-69/55), Populus ×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cv. ’San Martino’ (ex’ I-72/58) and Populus ×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ex, I-214)的胚珠、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胚珠是倒生的,成熟时为单珠被和厚珠心,两层珠被从表皮起生,孢原组织由单细胞组成,原始的造孢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大孢子母细胞形成直线形的四分体,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具有功能并发育为正常型(Polygonum型)胚囊,雌配子体发育后期穿透珠心,突出于珠孔中。但Ⅰ-72的孢原组织是由多细胞组成,并具二个线形的大孢子四分体,Ⅰ-72的部分胚珠中四分体合点端的第二个大孢子为有功能的。  相似文献   

9.
蕨雌性生殖器官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蕨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颈卵器的发育过程,报道了颈卵器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蕨孢子接种后,约28d颈卵器表面原始细胞发生,并很快形成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分裂形成初生腹细胞和初生沟细胞,初生腹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卵细胞和腹沟细胞,卵细胞进一步发育,以卵细胞的细胞壁的增厚为标志,颈卵器发育成熟,颈卵器颈部顶端细胞打开,成熟的卵细胞准备受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润楠(Machilus pingii Cheng ex Yang)的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及胚乳和胚胎形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雌蕊和胚珠组织中不溶性多糖的动态进行了观察。 孢原细胞多个,起源于珠心表皮下的第三或第四层细胞,通常仅一个初生造孢细胞分化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形,少数T字形排列,蓼型胚囊发育,助细胞有丝状器.核型胚乳,胚胎发育为紫苑型(Asterad Type)的皮耐亚变型(Peanea Variation)。 雌蕊及胚珠组织中不溶性多糖的积累发生于大孢子母细胞形成之后。珠心冠原细胞中积累的多糖主要为复合多糖颗粒类型,而珠被及其它珠心细胞中则主要为单粒多糖。卵细胞、中央细胞及早期原胚中都积累有一定量的多糖颗粒,反足细胞和助细胞自始至终不积累多糖颗粒。 对樟科属间的系统关系和多个雌性孢原细胞深处发生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用石蜡切片方法,结合组织化学及显微荧光技术研究了白刺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事态.主要结果为:雌蕊3心皮合生成3室子房.每室含1胚珠,仅2胚珠发育,最后形成1枚种子.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外珠被共同形成。孢原发生于珠心表皮下,一般1个,经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壁细胞和次生造孢细胞,后者担任大孢子母细胞功能,母细胞经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线形四分大孢子.珠孔端3个退化,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由8核7细胞构成,受精前反足细胞退化。随母细胞减数分裂,母体组织中淀粉逐渐增多,到受精及胚发育时期,珠被和珠心中始终富含淀粉.在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肼胝质荧光同时出现在珠孔端和合点端,四分体时首先在功能大孢子端消失。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耳叶补血草进行了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研究表明:耳叶补血草的雌蕊由5心皮组成,柱头、花柱分离,子房合生,1室,基生胎座,胚珠1个,拳卷型,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经一次平周分裂,形成造孢细胞,由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呈直线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属于典型的蓼型胚囊发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枇杷大孢子的形成,雌配子体发育及其与花蕾生长的相应关系的初步观察:1、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具珠心冠与珠孔塞。2、孢原细胞经平周分裂形成一个周(?)细胞和一个造孢细胞。胚囊属蓼型。3、大孢子形成、(?)配子体的发育与花蕾生长具一定的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C.panzhihunensis的受精作用,胚生和分化。人工授粉15d后,颈卵器开始发育,7月底到8月中旬受精作用发生,受精过程有三种情况:即球形精细胞或蠕虫状精子从卵顶部进入卵细胞内,纤毛胎发生经历较长的游离核原胚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松风草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风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Hook)reichb ex Meisn)大小孢子发育与雌雄配子体的形成研究结果如下:4小孢子囊,成熟花药表皮消失,药室内壁纤维化.中层2层,绒毡层细胞多具多核,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面体形四分体,其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胚珠横生,双珠被,厚珠心,珠孔为双珠被构成;成熟胚囊外珠被完全纤维化;大孢子孢原细胞2~3个,其中1个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珠孔端3个大孢子退化.胚囊发育为蓼型,雌配子体为由七细胞八核胚囊,完全成熟胚囊反足细胞退化,中央细胞形成,形成四细胞四核胚囊,其卵器发育良好,雌雄配子体发育不同步.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肾蕨颈卵器中的中轴列细胞发育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肾蕨颈卵器中轴列细胞由1个卵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4个颈沟细胞组成.其中卵细胞是中轴列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卯细胞在刚刚形成时,细胞核椭圆形,核仁明显,细胞中细胞器丰富,随着卵细胞的发育,卵细胞与周围细胞间形成分离腔,并在表面出现附加膜,同时核伸长呈新月形,形成核外折的结构.本文重点报道了卵细胞发育过程中附加膜、分离腔的形成以及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形态与分布的变化,同时探讨了卵细胞的结构变化在受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研究大血藤属植物单叶血藤(Sargentodoxa simplicifolia)外形上的两性花中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为大血藤属植物胚胎学研究积累资料,并为其系统分类及保护生物学提供胚胎学依据。方法 石蜡切片、半薄切片、Laica DMLB显微镜观察并摄影。结果 单叶血藤心皮多数、离生,每室具胚珠一枚。边缘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珠孔仅由内珠被形成,珠心表皮参与珠心组织的形成。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T-形四分体和少数线形四分体。部分二分体中仅合点端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Ⅱ,而珠孔端二分体细胞尚未分裂就退化,最后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雌配子体。外形上的两性花中的雄蕊早期发育正常,但同一小孢子囊中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大部分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靠边期,少数小孢子能发育成二细胞花粉粒;花药壁始终不开裂。结论 单叶血藤雌配子体发育为单孢子蓼型,该外形上的两性花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雌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葎草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胚珠顶生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具承珠盘。珠孔道狭窄,仅由内珠被形成。单个雌性孢原源于珠心表皮下,大孢子四分体线型,蓼型胚囊发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应用石蜡切片方法,对丫蕊花心皮、胎座的个体发育,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生以及淀粉粒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并将花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的发育阶段相联系.同时初步观察了减数分裂过程中胼胝质的变化.丫蕊花为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后,形成了线型,T型和交叉型三种四分体.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阶段,助细胞的珠孔端壁上分化出丝状器,反足细胞为多核,胚囊两侧的珠心细胞全部消失,胚囊紧贴于珠心表皮之下.在减数分裂前期,大孢子母细胞无胼胝质壁,二分体,四分体也只有横向的胼胝质壁,而侧壁则无.大孢子母细胞,二分体,早期四分体细胞中均无淀粉粒.在四分体阶段后期,合点端的有效大孢子中出现零星的淀粉粒.在以后整个雌配子体发生过程中,胚囊内都有淀粉粒的积累.观察表明:丫蕊花的胚胎发生过程中,有某些原始的特征,同时也有某些独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和塑料半薄切片法对四川杨桐(Adinandra bockiana prilz.ex Diels)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四川杨桐子房上位,由3~5室构成.胎座为侧膜胎座向中轴胎座的过渡类型.胚珠多数,倒生,双珠被,薄珠心型,珠孔由内珠被构成.孢原细胞分化于珠心顶部之表皮下,并直接发育成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发生及胚囊发育为双孢子葱型胚囊.但在实验观察中发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出现两种情况,即35%的胚珠中珠孔端二分体细胞不经减数分裂(?)就显出退化,而其余的胚珠其珠孔端二分体细胞经减敬第二次分裂之后方显出退化.类似的情形,在山茶科中未曾有过报道.但上述两种胚珠中.都只有合点端二分体细胞发育,经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八核胚囊至成熟胚囊.在胚囊的珠孔端有两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构成卵器.中部有一含两个极核的中央细胞,含点端有三个交迭排列的反足细胞.PAS 反应表明,胚殊发育中,珠心、珠被组织中缺少淀粉粒.只在胚殊成熟时,珠孔处内珠被细胞内有淀粉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