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世纪初期随着西方近代学的传入,中国学者对许多科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些问题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在众多的理论问题之中,以“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涉及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近代地理学研究方向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分析中国近代地学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邹代钧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萌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代钧(1854-1908)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曾随刘瑞芬出使英俄(1886-1889),学习西方测绘理论和方法。1895年在武昌创办了中国地理学的最早组织-舆地学会,该组织出版了大量用西法测绘的高质量的中外地图,这些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广为流传,影响较大。他还撰写了大量的世界各国地理志和边防地理著作。本文主要介绍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研究他对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该文论述了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对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历史与地理的关系、剖面研究方法、区域历史地理实例研究、《清册地理学》和对地图学等方面的贡献。介绍了达比的教学成果、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对世界尤其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49年前上海地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在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最早的用中文所写的近代地学文献《地理全志》和最早的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与《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以及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学著作《地文学》均在上海出版。30年代,上海地理学曾一度出现繁荣发展的形势,中华地学会和《地学季刊》积极开展学术活动。1929年和1931年,大夏大学和暨南大学先后设立史地系。抗战后,还先后出现了建国地学社、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以及《地理之友》等学术组织和刊物。1949年前,上海还出版了大量地学书籍和地图,为地理学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上海1949年前100余年的地理学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中国地理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当时地理学发展的原因。指出,当时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突出特点:(1)大地认识论的活跃;(2)区域地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3)传统地图编制理论的创立;(4)地理志(地记)的繁荣。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则表现在:(1)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奠定了地理学发展的基础;(2)汉族政治中心的转移,加速了对新区域的地理认识;(3)多种宗教哲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有关地理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话语的空间转向与科学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当今学术话语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分析了科学风格和科学现场空间化研究的情况,认为科学知识空间化导向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相对于“普遍主义”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进步,但因为它强调社会化的空间概念,所又有着强烈的否定科学理性的“特殊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名词》(第二版)反映了地理学内容的广泛性和研究的新进展,还反映了中国地理现象和中国地理学研究的特色,并对所有选定的地理学名词进行了科学定义,规范和更新了地理学领域里的概念,对地理学观点、理论、方法和应用的传承和创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但仍存在一些可商榷和待修补之处,留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名词》(第二版)反映了地理学内容的广泛性和研究的新进展,还反映了中国地理现象和中国地理学研究的特色,并对所有选定的地理学名词进行了科学定义,规范和更新了地理学领域里的概念,对地理学观点、理论、方法和应用的传承和创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但仍存在一些可商榷和待修补之处,留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托勒密的《地理学》脱胎于他的天文学研究,并继承了自埃拉托色尼以来的古希腊地理学传统,是古代西方地学的集大成者。该书对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文艺复兴的欧洲、近代早期制图学的兴起等影响极大。然而当代学人对该书的理解长期存在模糊与偏差。自19世纪以来,《地理学》研究经历了历史地理、实证科学史和思想史视角的数次转向,并从科学史叙事的边缘逐步走向舞台中心。尤其在语境主义已成共识的当下,立足于思想史视角、从不同学科领域重述该作品的诞生和接受史,愈来愈成为一股新的学术动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学者对地理学的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展开了讨论。学者们希望通过讨论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找出中国传统地理学的问题所在。尽管这种理论探讨在许多方面未达成共识,却有利于学科建设向着健全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影响了几代中国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海国图志》译介了大量西方近代地理学术语,这些术语的译名在音节、构词法和文化蕴含等方面呈现出典型的民族化倾向。就西方地理学术语汉译的命名而言,《海国图志》的译名倾向于沿用传统地理学术语,或以词缀法新造术语。作为近代地理知识的载体,这些民族化的术语有利于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在中国社会的接受和普及,也促进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介绍了虚拟空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空间形式、基本概念、主要范畴;论述了与虚拟空间紧密相关的一些重要特性:如虚拟性、虚构性、模拟性、想象性、构造性、主观性、赛博性、概念性、可航行性、无实体性、非现实性等基本特性。至于虚拟空间地理学所涉及的信息社会地理学问题,则着重讨论了虚拟空间对社会空间和物质关系发生的作用与影响,以及有关虚拟城市的建构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思想史研究中,古希腊罗马的地理学■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地理学有所不同,属于数学科学的一支。与此相应,对地理学塑造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同为数学科学的天文学。该影响脉络始于“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通过新的语汇创造,他首先提出了天文视角下对居住世界的几何描绘方式。其后,天文学家希帕克斯对前者柏拉图式的几何还原加以批判,引出了天文测地纲领这一更激进的方法论变革。受此影响,托勒密从天文研究出发,系统地构造了古代地理学的科学动机、数据测量与计算框架、绘制地图的几何视点及整套制图法则。对这一影响史的回溯,既是对学科史研究的重要补充,也有助于今人更好地把握现代地理图景的古代起源。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初期,科学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科学改造运动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地理学改造的发生背景、理论基础和改造方式的分析,阐明这场地理学改造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人一直秉承“天圆地方”的地理观,到明末清初才有所改变。当时西方的地理学说已经传入我国,“地圆说”开始见诸汉语文献。反映到语言上,最值得注意的则是“地理”一词含义的变化。文章试图讨论“地理”和“地理学”含义的演变,从词语的角度揭示西方地理观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太白山信仰与关中气候——感应与行为地理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从行为地理学的角度,简释陕西太白山崇拜的产生及分布地域的形成过程,在古代关中民众的环境感应中,干旱是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甚至人民生存的主要自然灾害。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当地民众形成了太白山可以兴去致雨的认知。在这种环境感应与认知的基础上,关中地区产生了太白山崇拜并进行了地理优选,最终在旱灾频发的关中平原与陕北南部地区,形成了太白山崇拜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第三届地理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于2002年4月3~4日在京召开第二次审定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潘书祥副主任到会并讲话,地理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郑度主任总结了本届委员会近期工作。与会代表们对地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采用分组形式对所收录的4 000条地理学名词进行逐条、逐字研讨。会议决定在整体框架上取消“区域地理”部分,增加“社会与文化地理”章节,并将原来“人文地理”中部分词条单独排列。会议还根据审定进展情况调整了今后工作的计划。
(李玉英)  相似文献   

18.
1928年,丁文江提出,徐霞客在地理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金沙江为长江之上游。1942年,谭其骧著文驳斥丁文江,谭说遂为中国学术界普遍接受。本文以科技发明权的评判理论为指导,推翻了谭其骧之论,并修正了丁文江之说。  相似文献   

19.
《职方外纪》的地理学地位与中西对比霍有光一、从《万国图志》到《职方外纪》利玛窦来中国后,1584年在广东肇庆绘制了第一幅具中文说明的世界地图,此图是自用挂图,没有出版,影响较小,但已使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之震动。万历29年(1601),他来到北京,自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拜读《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5期36~38页《地理学概念的规范和更新》一文,其中38页第18行蔡运龙教授提及台湾学者表达为“地境”,疑为笔误,应是“地景”。兹补充本人意见如下,提请各方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