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说起玛雅人“灵魂疗愈法”的由来,其实,诚心和祈祷是玛雅医师们最有力的治疗工具,他们的精神指引是玛雅的九位仁慈之神、圣母玛丽亚和另外几位他们最喜欢的天主教圣者,他们将这些精神治疗方法和仪式视为召唤灵魂回到肉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灿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洲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  相似文献   

3.
玛雅的预言之谜2012这个发源于玛雅文化的话题,已经转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更是将这个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上。虽然衍生末日论的说法不一样,可都指向2012年的毁灭。将各种言论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模式:玛雅人的古老预言、科学家的太阳风暴、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4.
玛雅的预言之谜2012这个发源于玛雅文化的话题,已经转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更是将这个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上。虽然衍生末日论的说法不一样,可都指向2012年的毁灭。将各种言论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模式:玛雅人的古老预言、科学家的太阳风暴、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5.
刘晓力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3):77-77,F004
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成就没有哪一样能像数学这样持久不衰。伴随人类走过几千年文明历程,今日数学已经演化成一个独立的、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并列的、领域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数学学科了。在“数字化”的今天,数学更显示了它对整个社会“须臾不可或离”的功……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5,(18):14-15
玛雅人“从天而降”的文明,为何像一场刚刚拉开序幕就结束了的历史剧?为何突然背弃文明,又回归原始呢?这一直是个谜……公元830年,科班城浩大的工程突然宣告停工。公元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也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提卡尔正在建设的寺庙群工程中断了。公元909年,玛雅人最后一个城堡,也停下了修建过半的石柱。这情形令我们联想到复活节岛采石场上突然停工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2011年进入最后一个月,关于古玛雅人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在互联网上再度风传。为了破除谣传。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本周在墨西哥南部的帕伦克玛雅遗址举行圆桌会议.邀请了全球60名研究玛雅文化的专家出席。专家们一致认为.2012年只是玛雅长纪年历中一个时代的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  相似文献   

8.
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是13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名著,有多项成就领先于世界。秦九韶的成就与他的思想方法密切相关。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秦九韶的思想方法:①数学应用的普遍性;②数学与哲学的一致性;③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性;④“内算”与“外算”的统一性;⑤应用“数学建模”的综合方法;⑥不断虚心学习,方能有所创新;⑦“问答术草图”的思维模式。上述七条思想方法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秘而传奇的玛雅人通过科学家对玛雅人残存的四部珍贵文献的破洋,我们知道了玛雅人已经有高度发展的文化。他们遗留下来的不只是三种叫人难以置信的历法,并且还有复杂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0.
大数命名是数学名词术语统一工作的一部分,也与度量衡统一工作有关。自先秦至清代,中国大数命名并无统一标准。民国时期,大数命名问题引起学界和政府的关注,并争议不断。学界多位学者和教育部、实业部等政府部门均参与其中。争议的焦点是在“兆”以上采用三位分节的千进制,还是采用四位分节的万进制。这作为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与冲突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本国文化习惯与国际文化习惯关系问题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数学虽然有过辉煌的成绩,但中国古代数学与黄金分割无内在联系,蒋文[1]搞混了黄金分割的本质,把"河图"、"洛书"、"贾宪三角形"、"五运六气"等与没有逻辑关系的黄金分割率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合逻辑的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断,它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黄金分割率在中国古代数学中早已有之,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误断.  相似文献   

12.
<算数书>以竹简的原始形态验证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记数方法就是一例.其中正整数、负数、分数的记载和表述方法与后世算书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记数法比较独具特色,其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数学发展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李冶《测圆海镜》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现在通行的看法相反,《测圆海镜》不是一本讨论天元术的书,与天元术有关的部分只是应用天元术以解勾股形罢了。其核心是其中的《识别杂记》部分,这里有完善的定义,完善合适的公理,丰富多彩的定理,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公理系统,为我国数学开辟了一条公理推演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数学教育家和数学史家史密斯(D.E.Smith,1860-1944)集多种非凡才能于一身,学问宏博、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他是杰出的收藏家和旅行家;他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写了150余部数学教材;他在美国率先开设了数学史课程和中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他创建了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数学教育博士点;他创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他为数学教育点燃七支理想之烛。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创立了科学史学会,推动了美国的科学人文主义运动;他的《数学史》、《数学原典》和《算术珍本》是数学史的经典之作;他是最早研究东方数学的美国学者,是中美数学交流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文明的崛起来源于其内在对知识的渴求,并通过知识研究平台的搭建得以实现。大翻译运动使伊斯兰文明融合理性与务实,从而推动人类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一定角度来看,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拉开了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序幕。伊斯兰文明中的科学研究更成为文艺复兴的重要知识储备,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两个正余弦函数经验公式、两个正弦函数内插法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精度的比较和改进、分析与评价等4个方面介绍清初数学家李子金在三角函数选表法方面所做出的独特成果及研究过程。最后指出:李子金研究新的三角函数选表公式的目的是便于进行天文观测和生产实践中应用;他的数学研究思想体现了“中西会通”时代数学研究的特点;两个经验公式体现了我国传统数学中“衰分术”思想,形式新颖;“四差通用法”公式,独立于朱世杰,把中国内插法计算公式推进到四次;三角函数造表法公式,既与早期西洋传入的按“六宗率”、“三要法”计算风格不同,又与后期引进的幂级数计算公式有别,具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宋元数学与珠算的比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数学是一种算器型的算法体系,是一种技艺型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数学在经历宋元时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之后走向明代实用的珠算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目前的研究评价多是暗用了西方古代数学的欧几里得模式的评价准则,因而过低地评价了珠算在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评价应从中国文化系统的特定氛围出发,运用没有西方古代数学价值观念的评价准则,给予珠算客观的历史评判。  相似文献   

18.
自近现代以科技和经济为主导的西方物质文明日渐陷入困境以来,中西方学者便一直在共同经营着一个十分美好的理念,那就是儒学救世。然而随着人类危机的日益加剧,西方学者并没有坐等东方贤哲以儒家思想去拯救他们,而是对救世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他们的丰硕成果相比,传统的儒学救世论已颇显落后。这一现象警示我们,国学研究一定要现代化,要与西方先进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否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便很有可能沦为教授们的纸上谈兵,而不可能对现代人类社会作出多少实质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早把西方的数学带到了中国,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交融的纪元,给中国传统数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西方教学文明在东方闪耀;他用数学赢得了民心,影响了一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Emergence of Symbolic Algebra as a Shift in Predominant Mode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storians of science find it difficult to pinpoint to an exact period in which symbolic algebra came into existence. This can be explained partly becaus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leading to this breakthrough in mathematics has been a complex and diffuse one. On the other hand, it might also be the case that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ians of mathematics over emphasized the achievements in algebraic procedures and underestimated the conceptual changes leading to symbolic algebr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 more precise setting for the his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this decisive step to symbolic reasoning took place. For that purpose we will consider algebraic problem solving as model-based reasoning and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as a model. This allows us to characterize the emergence of symbolic algebra as a shift from a geometrical to a symbolic mode of representation. The use of the symbolic as a model will be situated in the context of mercantilism where merchant activity of exchange has led to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money and wealth.
Albrecht Heeffer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