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在惩治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跨境犯罪过程中,不仅会遇到不同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所造成的认知差异,而且在侦查协助方面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在廓清区际侦查协助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区际侦查协助的具体内容及工作机制,进而提出完善中国区际侦查协助体系的建议,以期克服区际侦查协助面临的不利因素,尽快实现两岸四地区际侦查协助体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喜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4):132-136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客观上要求实现判决自由流动,因此两岸有必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新机制。本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理想的模式是在"一国两制"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达成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司法协助协议。 相似文献
3.
王启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13(1):28-37
我国的民事司法协助运逐年增多,在理论研究和规范设置上保持了较显著的“国际化”特征。民事司法协助大多体现的是法律技术问题和操作程序问题,实现与国际惯例趋同是有条件的。我国在实行民事司法协助中应着从司法文书的送达,语气调查,外国法院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这几个比较成熟的方面形成经济和风格,从而提高我国涉外法律的国际声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之间相互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历来是两岸四地研究区际法律冲突、区际司法协助的学者们关注讨论的问题。尤其是为解决中国目前两岸四地的区际仲裁裁决司法协助,内地和港澳地区签订了《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两个"安排"之后,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差异更是引发学者们讨论的兴趣。安排中各地区对管辖法院、区际裁决的认定、公共秩序的适用等问题尚存差异,从两岸四地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实践看,其问题逐渐显露。这些问题在实现统一区际司法协助立法中值得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卿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2)
可接受性是衡量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效果的重要标准。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的裁判受众还包括外国的裁判受众;接受对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考量更加复杂。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复杂性、国际和谐秩序观念、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兼顾等决定了裁判的可接受性追求在涉外民商事司法中有着特殊意义。法律规定是否完善、管辖权是否合理、司法程序是否公正、判决书说理是否严谨透彻等,是影响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品容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1)
与国际私法层面的公共秩序保留相区别,我国区际私法层面的公共秩序保留根源于我国独特的多法域背景。在我国采纳"有限适用论"符合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特殊性。结合我国各法域对相互承认与执行民事判决的规定,分析其中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特色,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程诗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5)
在海峡两岸共同打击刑事犯罪的过程中,由于两岸法律制度、司法体系的巨大差异以及两岸有关犯罪问题的复杂性特点,使两岸刑事司法合作面临许多问题,当前两岸司法合作机制无法满足两岸对打击犯罪的进一步需求。本文在论述两岸基于协议开展刑事司法合作成效的同时,针对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对接部门职能差异、刑事管辖冲突、犯罪情报交流缺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推动构建更加高效、快捷的两岸刑事司法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国际私法中法律冲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台湾与大陆的法律冲突,认为这种冲突属于区际法律冲突,并提出了有别于典型区际法律冲突的三个特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是台湾解决与大陆法律冲突的规范性文件,该条例将海峡两岸法律冲突定位于区际法律冲突是符合客观发展要求的,但仍存在保守性。 相似文献
9.
自2014 年以来,中国开始高度重视对腐败公职人员的国际追逃和国际追赃工作,在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成效,这种成效体现在国际追逃?国际追赃和外交上获得巨大成就.尽管中国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立法不断完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5 个方面:国际追逃重于国际追赃,适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展开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的频率与已签署的国际条约数量不相称,注重个案而不注重制度完善,缺乏适用于国际多边或双边条约的成熟机制,反腐败相关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事仲裁,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为了保证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仲裁程序的合法性,有必要对司法审查中的公共秩序的适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郑景光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11):116-119
当国家参与国际交往时,应将国家行为分为公法的行为和私法的行为两种。在公法上的国家行为因为涉及到国家主权的原因,应该坚持国家豁免原则。在私法上的国家行为因为不涉及到国家主权的原因,应依据私法平等原则,废除国家豁免。 相似文献
12.
赵秦莲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4):90-92
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两岸联系,加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立足于这一思路,探讨了在新形势下,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民事公诉制度是指通常以公诉机关身份出现的检察院,为了维护特定情形下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民重要权利,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是对支持起诉原则的扩展,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事诉讼主体与民事实体主体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包冰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4):102-107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产生至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论。新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借用法律状态说提出的"诉讼负担"概念,与"诉讼义务"概念相区别。以此为基础,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来认识诉讼现象,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刘洪源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7-61
民法法源中的非制定法法源是指虽未经国家有关机关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和保障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如习惯、判例、学说等。对民法的形式渊源中的几类非制定法法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结合司法实践论证其法源性地位,旨在促进我国民法法源的开放化、多元化,为司法审判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最终更好地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调整是一个由行政法、民商法和经济法等法律部门组成的综合调整机制,文章主要从民商法的角度对其调整的必要性、形成过程、主要成绩、调整方式以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国企改革必须建立和完善以民商法、经济法为主导的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有许多外来词语是两岸四地共有的,其中很多在内地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一是表义范围扩大,二是使用范围扩大,三是衍生出大量以共有外来词语为构成要素的新词语。上述变化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主要是网民数量庞大、造词意识和热情空前高涨,造词资源无比丰富,对外来词语的创造性使用以及类推仿造新词语等用语造词手段发挥到极致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通过分析两岸的经贸关系说明了实行“一国两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