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破除项目的约束,对数量化理论Ⅰ、Ⅱ考虑了以类目为基础的等效数学模型。这样,简化了模型及其计算,增加了选择变量的灵活性,并将数量化理论Ⅰ、Ⅱ分别与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数量化理论Ⅰ中兼有定性、定量变量的混合模型推广到多元情形,指出了在满秩线性变换下模型的等效性,并对非满秩线性模型给出了适当的线性变换,得到了一般的解法。  相似文献   

3.
数量化理论Ⅲ通常只讨论定性交量的情况,本文讨论了兼有定性和定量变量的情形,得到了类似于只讨论定性变量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白羊岭煤矿15号煤层瓦斯含量赋存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一种可以直接影响瓦斯赋存规律特征的主控因子,结合数量化理论Ⅰ,将定性变量与定量变量相结合,建立符合15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模型,通过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可计算其精度,精度到达0.998,误差较小.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白羊岭煤矿15号煤层的其他区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植被覆盖与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存在着复杂的响应关系,建立这种复杂关系的多元统计模型并找出影响植被覆盖的主要驱动力,对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RS和GIS平台支持下,把数量化理论Ⅰ模型用于吉林东部植被覆盖驱动力研究,分别选取自然因素数据(高程、坡度、坡向、温度、降水量和河湖分布数据)和人为因素数据(人口密度和城镇变化强度)共8个因子,建立植被覆盖与各驱动因子相关关系的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别从全区和流域划分的角度分析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全区和各流域建模精度均较高,而且各流域分析和全区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在研究区内地形因子中的高程和坡度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大,是影响植被覆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技术的云台山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森林生态学、地学规律和遥感图像解译原理,在处理过的卫星遥感照片上判读勾绘类型小班,采用数量化理论Ⅱ和排序法确定立地类型,经数量化方法Ⅰ进行精分类,将连云港云台山区森林立地划分为13个立地类型,样地的平均判对率为94.59%.同时利用模糊数学综合审评法对分类结果进行立地质量评定,分别立地类型计算出模糊综合评判值,分类精度为63.39%.经实地调查对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结果进行验证,其精度满足生产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在稀疏规则库条件下KH插值推理方法不能保证推理结果的正规性与凸性问题,基于模糊结构元理论,将模糊数的运算转换为单调函数的运算,定义一种新的模糊数距离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新的稀疏规则库插值推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从单变量拓展到多变量的情况,提出一种多变量模糊插值推理方法.通过一个算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  相似文献   

8.
Rough Set理论与方法是处理复杂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未能包含处理不精确或不确定原始数据的机制,与贝叶斯网络等不确定性理论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提出基于Rough Set理论的贝叶斯结构学习方法,把Rough Set理论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通过属性约简简化贝叶斯网络结构变量,更好满足条件属性间的独立性限制,降低结构复杂度;同时,条件属性之间的依赖性决定贝叶斯网络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弧的方向.最后,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泰地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定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量化理论和特征分析方法,对新疆阿尔泰地区金矿床密集区和异常密集区进行了综合性圈定和定量研究,建立了扩展模型。在研究区内共划分金矿床密集区16处(即有金矿床单元)和金异常密集区14处(即为预测单元),其中有2个单元存在大型金矿床。在地质、物探、化探、重砂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取了综合信息地质变量,通过这些地质变量建立数量化理论数学模型后,得出以下预测结果:22号单元和19号单元有较大可能存在大型金矿床。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金元素和金矿床,而且还适用于其它元素和矿床,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数量化理论的计算格式,其要点在于用若干自变量构成的线性模糊函数去拟合一个目标变量,当线性模糊函数中变量分别取一型和二型模糊数时使其能最佳地反映目标变量的变化。将这一格式应用到单站梅雨雨量的气候预报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烤烟烟丝(宜阳X3F)、膨胀烟丝在水平管气力输送过程中表观气速、料气比及管道直径对系统压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压降随管长、表观气速及料气比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进料情况下,直管压降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表观气速下,直管压降随着料气比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分析,给出了计算烟丝在气力输送过程中直管压降及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卷烟工艺中烟丝远距离输送而造成的烟丝造碎问题,对气力输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归纳出烟丝气力输送的最优条件:在矩形管道内,以14m/s的风速进行气力输送。  相似文献   

13.
风力送丝系统是卷烟厂卷烟生产流程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风力送丝系统具有负荷变化频繁、随机性、调控滞后等特点,加之扰动因素较多,常规的PID控制器往往难以胜任。采用专家控制与传统串级控制相结合的风力送丝系统自动控制方案,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工程上,该方案成功实现了对安徽省某卷烟厂风力送丝自动控制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通过实践证明,该算法具有响应快、超调小、稳态精度高、抗干扰和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如何利用高级控制方法实现控制目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烟丝气力输送系统阻力损失以提高系统风力利用率,对系统中S型弯管的流场特性与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纯空气通过S型弯管时管内流场特性及S型弯管内的压降,分析了弯管夹角(θ)、弯管曲率半径(r)与料管直径(D)之比对S型弯管流场特性及其压降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位长度S型弯管的压降随弯管夹角及弯管曲率半径增大而减小,弯管夹角(θ)和弯管曲率半径(r)与料管直径(D)之比的最佳取值范围分别为θ≥75°和6≤r/D≤15.所得到的结论为优化设计S型弯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考虑气固两相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后的κ-ε湍流模型对以CO2为输送介质的高压超浓相煤粉气力输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固相体积分数高达25%的高压超浓相煤粉气力输送,采用该模型模拟一体化管道(垂直管、弯管、水平管连接在一起),获得了水平管段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截面上的速度分布、浓度分布,以及不同表观气速下水平管段中固相的径向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输送条件下,大粒径煤粉的速度较低,更容易在水平管道沉积;煤粉粒径相同时,表观气速较大的颗粒在沉积区的浓度分布较小.将模拟结果与相同试验条件下的水平管电容层析成像(ECT)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在水平T型分支管道中,用压缩空气对平均粒径分别为0.25 mm和0.5 mm的砂石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对气固两相流动的阻力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送压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输送气速逐渐下降时,分支管的单位长度压差在开始时减小,但当输送气速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单位长度压差下降趋势减缓,有时甚至转而增大;当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差值由小变大时,两分支管路中颗粒产生沉积时的临界速度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且平均粒径较小的颗粒临界速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煤粉气力输送的稳定性严重制约着煤粉燃烧的效率及稳定性,研究了以干燥空气为载气的上出料发送罐小流量煤粉浓相气力输送系统的一般规律,即给煤率随特征参数如流化风量、补气器位置、发送罐压力、补充风量和L型提升管直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流化风量增加,给煤率和固气比均先增大后减小;补气器位置的间距增加,给煤率先增大后减小;发送罐的压力增加,给煤率增大;补充风增加,给煤率减小,固气比减小;给煤率在一定范围内与L型提升管的面积成正比。在优化的流化风量和补气器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发送罐压力、补充风量可实现上出料发送罐小流量煤粉浓相气力输送的连续稳定运行,且给煤量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8.
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径为80mm,长为210m的水平和垂直输送管道中进行了高压流态化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实验研究。是到了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输送特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为粉煤类排放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PROTOS70卷烟机二次风分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因烟丝吸入集中除尘系统而造成的烟丝浪费问题,提出三次风分技术并研制单台分离装置,建立起多机组梗丝在线分离回收系统.该系统由一级和二级分离系统组成,第一级分离将烟丝和烟梗进行分离,第二级提取有效成分实现烟丝和烟尘分离.在卷烟厂的应用结果表明,每台卷烟机年节约烟丝成本约为100万元.同时,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采用基于费用年值及动态投资回收期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分析了梗丝在线分离回收系统的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梗丝在线分离回收系统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及较短的投资回收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输流管道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法对管道及流体单元建立运动方程;采用Hermite插值函数,利用里茨-伽辽金法将求解微分方程问题得到输流管道的动特性方程。在有限元方程的基础上,对某飞机上的一段液压管道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管道结构各阶固有频率、特征点处位移、压力变化规律,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对管道系统的影响。另外,讨论了不同阻尼比对管道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为飞机液压管道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