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又来了·爱情》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晚年时的力作。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作品中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揭示"男性中心主义"占主导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遭受男权摧残和压迫的事实。解读作者推翻父权制世界观,解放女性和自然,建立一个男性、女性及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莱辛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伦理启迪。  相似文献   

3.
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抨击了导致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统治的父权制,致力于追寻健康、和谐的新型人际生态境界,蕴涵着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阅读《我的安东妮亚》,能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将生态危机简单地归结为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全面的视阈。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追求整体和谐与生命解放,反对压迫。生态女性主义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本文旨在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分析海明威在《雨中的猫》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主要关注父权制世界观对女性的统治与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通过讲述欧洲白人在非洲大陆探险、殖民的故事,揭示了西方先进文明对原始自然的迫害,以及女性在男性中心论的社会中被抛离、被压迫的现实,呼吁推翻父权制度,反对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6.
当代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章世界史》的第四章《幸存者》中,通过女性视角表明其对物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主流生态女性主义价值观的肯定。展现了巴恩斯对地球生态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过于悲观、对过去过于浪漫化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4,(5):24-26
生态女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相结合产生的。在生态女权主义者看来,自然和女性之间天然存在着某种密切相关的联系。加拿大文学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82年发表的小说《使女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而且对人和自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彰显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8.
从《紫颜色》管窥艾丽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斯·沃克在书信体小说<紫颜色>中,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社会压迫下的悲惨遭遇,姐妹情谊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男性角色的转换,阐释了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关联,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从而可见艾丽斯·沃克是一个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1960s,1970s,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于1990s。它第一次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批评。在这一批评视阈中,被“边缘化”与“他者化”的女性与自然从“缺席”走入“在场”。这较于激进的女性主义批评与单纯的生态批评有着重大突破与进步。最近数年里,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在单篇论著、硕博论文、人文项目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其研究成就不容忽视,但却也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着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婧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97-100
《我的安东尼亚》与《菊花》均为美国20世纪前半期的作品,它们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及相互关系。依据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可从女性在男性世界的斗争、女性在自然世界的融合以及女性在自我世界的坚韧三个层面探视作者的性别差异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文本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生态女性主义学者薇尔·普鲁姆德的批判性生态女性主义观从剖析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人手.认为理性下的主宰模式和二元对立逻辑是造成自然与女性受压迫地位的根源,并指出发展性的生态女性主义必须绕开“延续性海洋”和“差异性沙漠”等各类陷阱,重设理性的女性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探索D·H·劳伦斯的代表作《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复杂关系,指出作者在小说中通过自然与女性的和谐和女性对男性的对抗两个主题层面的书写,表达作者追求女性解放、憧憬两性融洽、向往自然和谐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14.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从史的角度和影片精神内核的层面看,迪士尼动画中,女性的自我构建体现出主体性、空间实践性及参照性的特点,强调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独立、坚韧品格的形成;两性关系展露出“拯救—反对—合作”的发展历程,追求男女两性的平等与合作;女性与自然关系上,则宣示女性在自然和社会中拥有话语权的必要性,这是实现从“缺席”走向“在场”的条件。迪士尼电影公主形象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给“女性建构”提供了可感、可思、可行的艺术借鉴意义,也凸显出女性在性别平等和生态保护领域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刘海霞 《科技信息》2009,(20):I0091-I0091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短篇小说中的经典力作,该作品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内部两性关系的揭示和思考,尤其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使其成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围绕科学技术对于自然与人的异化和父权制文化对于自然与女性的边缘化两个主题,探讨该作品中所蕴含的浓厚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废名在他的田园小说中,自觉地表现出对自然和女性的深切关怀。作品中,凸显了女性与自然的同一性,批判了女性"他者化"的现象,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展示出一种人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新型和谐关系,呈现出作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性主义从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的角度主张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女性问题的解决是不可分割的,应该把两者以及诸多社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探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我国实践低碳生活带来的启示,对于我们在实践低碳生活方式条件下实现女性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深刻地分析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根源及其内涵,揭示了关爱自然和女性,维护生态平衡,关注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王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6):122-12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揭露父权制的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视角,对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可探寻出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的主题——呼吁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