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峰 《科技信息》2012,(21):161-162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著名的美国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品之一《鬣蜥之夜》中的丰富而富有内涵的一系列冲突有效地外化了人物心理,深刻表现了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这一主题,极大地增强了剧本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表现主义戏剧特立独行的中国艺坛上,从潜至兴,由兴而隐,虽然隐迹潜流,但渊源依然久长,它作为一种泛化的精神特质,一种艺术方法,留下了地我国戏剧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6,(1):34-36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郑板桥向来以自树旗帜、标新立异著称,并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楹联留存于世。他曾经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且很早就痴迷于戏剧艺术。郑板桥痴迷戏剧却又贬低戏剧,源于他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也源于他对戏剧作品中异端思想的排斥。郑板桥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训练,并且将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教化思想融入了血液。郑板桥鄙视"文衣康乐"之"淫哇",崇尚"仪凤箫韶"之"节奏",根本目的还是希望戏剧能够"有功于世",其思想来源还是儒家所强调的"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4.
戏剧的空间艺术方面涵括了哪些内容?在戏剧理论史中一直没有明确。本文试图通过戏剧中的人物群、戏剧冲突、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心理空间、对话、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插科打诨与诗词歌赋、潜台词等等方面的阐述,对戏剧空间艺术所涉及的领域作简要解说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长期垄断戏剧领域的僵化创作模式,早已成为横在艺术家心中的一道迷墙,阻断艺术天性接通真实、自然与梦境的才力。“第四堵墙”便不仅仅是“第四堵墙”,它不仅使戏剧囿于封闭的思维定式,限制了艺术家驰骋的想象力,更是一种阻挡历史前进的陈旧的、需要与之革命的意识形态的象征体。传播的藩篱需要有先锋的冲击,实验的精神借着对固有艺术体制的深刻怀疑,寻求戏剧生长的诸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不仅介绍了鲁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曾作过的大量工作,同时阐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特见解,涉及到戏剧的许多根本问题,如戏剧的社会功用,戏剧和生活的关系,表演和欣赏等,至今仍可以给人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洪深是我国现代戏剧事业的拓荒者之一.他为我国现代戏剧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中国新兴话剧事业的杰出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话剧艺术从初创期转入正规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洪深不仅是优秀的剧作家,而且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舞台艺术实践家与戏剧教育家.洪深的艺术革新与创业精神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剧的现实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一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创作和演出实践,着重探讨了小剧场戏剧艺术功能的新特征。即:社会道德教育功能失去霸主地位,审美教育功能代之而起;感官娱乐功能渐趋减弱,审美娱乐功能相对增强;认识功能、启迪功能进一步强化;补偿功能、劝导功能获得独立地位;启蒙功能、预测功能得到新发展。文章最后指出,小剧场戏剧已改变了戏剧艺术功能单一化的传统格局,拓宽了戏剧艺术的功能范围,并为戏剧艺术功能多样化的美学理想预示了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早在原始艺术阶段,戏剧与诗就有着隐秘的内在联系。随着人类艺术思维的成熟,戏剧与诗的美学关系进入了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恋的新阶段。在现代艺术中,戏剧中的诗性色彩与诗歌中的戏剧因素相互渗透。戏剧中的诗性色彩表现为剧作的诗性情感和结构的抒情性,它能在典型的戏剧和典型的诗之间建立一种舒缓这两种艺术形式内部张力的新形式。诗歌中的戏剧因素是通过情感的客观化、形式化使诗的艺术形式成为更经典的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它能拓展诗情空间,但并不节外生出某种新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面,这些成功艺术技巧不仅使我国古典戏剧达到辉煌的创作高峰,也为现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戏剧与荒诞派戏剧都以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为基本主题,并都赋予深刻的哲理内核。但存在主义戏剧大都采用传统的表现形式,在荒诞世界里进行痛苦的选择,具有主动挑战性,令人亢奋,洋溢着一种现代悲剧精神。而荒诞派戏剧则反传统,以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面对痛苦只是一种被动的无奈和承受,充满苦涩感。  相似文献   

13.
历史剧的创作成因是很复杂的。在现实语境中,有时剧作家的创作受到现实的制约,他们通过选择历史题材实现干预现实的目的,因而创作历史剧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另外,还有内容方面的因素和形式方面的影响,历史剧作家为发展历史的精神,追求艺术的陌生化,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他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历史,用戏剧形式表达自己的化精神与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4.
赵利敏 《科技信息》2010,(3):214-215
1关于“教学目的”的设计安排 1.1中国新歌剧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剧目。通过听赏三首创作于歌剧发展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歌剧的代表性唱段,使学生初步领略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及中国新歌剧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吸收欧洲艺术手段,表现中中国社会生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与戏剧艺术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角色,采取场景、读戏、角色反串等戏剧手段来克服语言交际中的障碍,调整外语学习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来获得传统教学中无法得到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奥尼尔戏剧中对宗教信仰有两面性:追求与怀疑。这在他后期剧作《送冰的人来了》里有充分表现。该剧中,宗教的仪式感、而且手法的使用都由显到隐。奥尼尔对人与神关系的关注实为对人与人关系的探讨,在对宗教的皈依和背弃中,剧作家陷入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戏剧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必须大力发掘利用。本文从读者理论的视角提出戏剧教学的基本要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以及课堂模式(讲读课、表演课、写作课、辩论课、观赏课等),以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独有魅力,既体现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又考虑戏剧艺术自身的特点,其最终目的是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阿瑟·密勒戏剧艺术的灵魂,是他透视现代生活的眼睛,他的作品几乎都和家庭题材有关。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以家庭为轴心,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普通家庭和普通人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包容了传统戏剧主题和现代戏剧主题的许多层面:艺术上它有机地聚合了传统艺术技巧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成为美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戏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时空艺术。在世界戏剧史上,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情节剧向现代戏剧的发展,出现了象征主义戏剧、荒诞戏剧等形式。时空艺术也变得多元化。中国当代戏剧在向西方戏剧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时空处理模式,对当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健吾戏剧人物性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的戏剧人物多为旧式,性格偏传统一面,带有旧式的温情和感伤,缺乏淋漓的决绝和凄厉的呐喊。李健吾戏剧人物的塑造在不同形式上探索了向善的可能,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社会价值。李健吾的戏剧人物多呈现一种寂寞的姿态,这种寂寞姿态的艺术反抗,使其孤独与艺术达成了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