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发轫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最初为新文学撰史的人都是将新文学作为与旧文学的传统相对照的一个新的传统而加以树立和总结的。 2 0世纪 30年代是新文学史编撰的一个高潮。 50年代新文学史编纂具有以下特点 :新文学史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由国家统一制定教学计划 ,并出现了普遍的集体编纂文学史的群众运动。集体编写的出现和 50年代出现的各种新文学史著作被批判和排斥的过程 ,正是“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实际诞生的过程。 80年代 ,在文学主体性和文学本体论讨论的背景下 ,文学史编写者要求把文学史从政治革命史的附庸中解脱出来 ,要求从审美的立场重建文学史 ,拓展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这一研究工作目前仍在延续中。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是一个不断延伸的概念,它没有终点。它的使用造成了相关称谓的混乱。洪子诚提出的文学“一体化”的论断,对新中国文学的命名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科建构均有启示意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内部书写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带来文学史的人为的断裂。分析当代文学史书写背后所存在的症结,有助于排除这些困扰,从而建立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4.
西村 《吉安师专学报》1993,(5):44-45,37
宋代文学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足可媲美秦汉、盛唐的极其辉煌的文学,而对宋代文学史的研究却很薄弱。由程千帆.吴新雷两教授所著的《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学历史源远流长,作品丰富,但相关文学史研究一直较为薄弱,1996年《哈尼族文学史》才正式出版。从《哈尼族文学史》的编写过程、编写原则、分期体例、内容取舍、研究方法、文学特点等多个方面,对其编纂特色与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把文学史实当作自明的、毋须验证的基础来对待.文学史料学和文学编年强化了这一观念。文学史实这个概念本身也使研究者认为文学史实是历史中存在的事实的集合。为了指出这种观念的根本局限.必须引入范式以转换视角。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是在20世纪早期的文学史书写中形成了稳定的范式,文学史实也是此时锻造出来的概念,它恰好不是真的事实,而是在范式形成过程中塑造出来的理论观念。指出这一点,是为了引发对既有文学史范式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7.
文学期刊全程介入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有利于改变文学史是文学事业史的旧思路,提供了文学史是文学产业史的新思路;凸显了编辑在文学生产机制中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复原文学史发生现场原生态情景;给传统的文学体式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但颠覆了诗文正宗的文体格局,而且衍生出若干新的文体,提供了新颖的文学史景观.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文学史这个问题上的纷争的实质在于人们文学观的不同和历史观的不同。本文在对当前文学史的理论论争和实践操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和历史观 ,并进而认为文学史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而不是僵死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晚清以来文学史面临的一些问题。以传统文化为坐标进行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不仅可以清晰地勾勒现代中国各场域多样式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算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孙康宜主持编写的<剑桥中国文学史>集合了北美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精英,力图写出新的文学史.按照孙康宜的设想,这种新的文学史是文学文化史.将文学史放置于中国文化史的大格局中来理解,突出了文学的文化意义,也彰显了文学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而文学文化史的读者对象是北美的普通读者,目的是以文学史为中介,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晚清以来文学史面临的一些问题.以传统文化为坐标进行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不仅可以清晰地勾勒现代中国各场域多样式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算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写作从借鉴模仿到学科自觉用了近半个世纪,期间,有西学东渐的移植,有从课堂讲义到学术专著的提升,亦有文学史观从多元到一元的整合。20世纪30年代,文学史书写迎来了一个短暂的辉煌期,文学史家辈出,文学史著述大量出版,朱自清、周作人、赵家璧、李何林、周扬等人的写作实践在为新文学史确立体例范型和时空架构的同时,也在进化论、阶级论、革命论的映照下,彰显出不同的成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史从教材到教学过程一直存在着如何协调文学艺术性以及史学意义的疑惑。从上世纪90年代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进行"重写文学史"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教材,针对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探索以及总结,本人提出了几点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的编写以文学观念为逻辑前提,编写者应该运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思想,按照当时人所理解的文学观念去客观描写当时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此外,还要有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认识,各种文学史观念都有其合理成分,同时存在认识的局限,编写者应尽量使自己的文学史观符合文学发展的实际和文学史自身的逻辑。要想清晰地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应注意做到文学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国文学史(简称"民国文学史",后同)被粗暴超越或不应遗忘半个多世纪了,文章作者从文学与政治关系、现有的文学史分期法失误、学术自由、中华民国史体系建树等方位予以分析,呼吁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以弥补国内外此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中国"一词不仅是现实所指,更是历史的概念。历史意义上,"中国"一语曾内含民族文化的"沙文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入了新型的民族关系,即平等、团结和相互尊重。其间,不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各族文学共同参与构建的文学史,其间不同民族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研究要注意凸显不同民族作品背后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了解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文学史研究在现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其文学史方法论更是独树一帜。胡适进化论文学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平民意识、平民精神,可以说是平民的文学观。与此相应,他选择了西方实证主义与传统考据方法相结合而成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论。胡适的文学史观及方法论既具时代风貌,又反映了他本人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普遍存在的弊端主要有过度阐释、存在缺席、重雅轻俗、缺乏文学精神、忽视能力培养等。而目前高校中最常用的四部教材还存在着其它一些不足。针对现状提出应编写专供教学使用的“教材文学史”,并对其应具备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呈现出体例纷呈的繁荣局面,除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承续了王瑶模式加丁易模式外;钱理群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等已对旧模式有较大突破。突破旧体例,另立新体例的则有孙昌熙、朱德发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和冯光廉、刘增人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发展史》。这些不同体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著者还分别发表了各自的学术创见,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以有益的启示。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可分为教学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但都应具有文学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既有文学史写作理论的梳理整合,尝试建构"文化生态学"这一文学史研究的新型理论框架;并以"文化生态学"为指导,对1927~1937年间原生态的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进行个案分析,从而为现代中国文学史写作提供一种新的实践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