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重新梳理韩城地区煤层气气体地球化学特征,预测低产煤层气井微生物开发的潜力区,通过煤层气和煤层产出水样品采集、煤层气气体组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测试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判识煤层气的成因类型,计算煤层赋存热成因气和生物成因气的相对含量,讨论适合低产煤层气井微生物开发的潜力区。结果表明:韩城地区太原组煤层气气体组分以甲烷为主,平均含量为94.78%;煤层气气体类型是以热成因气为主并含有少量次生生物成因气的混合成因气,其中次生生物成因气占比为4.79%~28.28%;煤层产出水中优势古菌种属为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thrix,二者之和平均占比达45.45%。基于低产井煤层埋深、构造条件、水化学条件、储层温度和古菌群落结构等关键因素,认为韩城地区中部和南部井区是有利于煤层气生物实现增产目的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2.
晋城西区煤层气成因及其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山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2):126-127
对煤层气成因和西区矿井煤层气赋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阐明了地质构造等因素对其生成及赋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是储集在煤层及其临近岩层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的组成以甲烷为主,这类资源的成因类型具有生物成因和热成因两类.煤层气具有附生性、不均性和稀缺性等特点,它主要受控于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封盖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埋藏深度.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煤层气作为新资源的研究及开发状况,全面评述了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其组分以CH4为主,δ13C1值约为-80‰--10‰,有限的δD1值数据为-333‰--117‰,CO2的δ13C值为-29.4‰- 18.6‰,其他组分的同位素则极少研究;煤层气目前仅主要识别出热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气两种类型,还有其他划分标准;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CH4和CO2的δ13C值的分布范围很宽,尤其存在特高值.目前煤层气地球化学存在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变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δ13C1值与Ro值的关系;煤层气成因类型的系统划分方案和指标以及煤层气地球化学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煤层气作为新资源的研究及开发状况,全面评述了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其组分以CH4为主,δ13C1值约为-80‰—-10‰,有限的δD1值数据为-333‰—-117‰,CO2的δ13C值为-29.4‰—+18.6‰,其他组分的同位素则极少研究;煤层气目前仅主要识别出热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气两种类型,还有其他划分标准;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CH4和CO2的δ13C值的分布范围很宽,尤其存在特高值.目前煤层气地球化学存在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变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δ13C1值与Ro值的关系;煤层气成因类型的系统划分方案和指标以及煤层气地球化学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废弃矿井中赋存的煤层气作为一种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赋存状态与原始状态煤层中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相同,由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构成,游离态占主体,吸附气次之,溶解气最少。分析了废弃矿井煤层气的来源,指出其主要来源有4个:煤柱及残留煤体,临近未采煤层,围岩中的游离气和吸附气,生物成因煤层气;并提出不同地质背景、不同煤阶、不同采煤方法和煤层发育特征决定了废弃矿井煤层气的主要来源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7.
雷崇利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21(2):132-135
以对煤层气的地质认识及工程控制程度作为分级依据,以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效益好坏作为分类依据,提出了对煤层气资源类型的新的分类方案,尤其是将利用已有的煤田地质资料确定的煤层气地质认识资源划3级3类,有利于对煤田地质资料的再利用,能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差异成因无烟煤储层煤层气解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成变质作用与岩浆变质作用无烟煤物质构成、孔隙发育、比表面积、吸附/解吸对比实验,分析认为,孔隙比例(小孔及以下占96%)是深成变质与岩浆热变质成因的判定标志之一;煤层气解吸率取决于解吸热与吸附热的差值,储层温度在298.15K时,排水降压适合于深成变质无烟煤煤层气解吸的能耗,解吸率高达66%,排水—降压—解吸的排采模式适应于晋城寺河地区煤层气的开发;温度增加5 K,宁夏汝箕沟地区煤层气解吸率提高9%,温度增加10 K,冷水江塘冲地区煤层气解吸率提高12%.温度增加过多,对煤层气解吸率的影响不显著。升温解吸在煤层气开发中作用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11.
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彦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9):72-73
介绍了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煤层气对煤矿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对煤层气利用的巨大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能源局势趋紧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诱人。目前,以高能源代价实现低水平发电,造成煤层气资源存在不同程度浪费的现象。对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莹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5):204-205
开发利用煤层气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避免煤层气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还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系统地阐述了晋城矿区煤层气的赋存、抽采及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浅谈煤层气综合利用之瓦斯发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继香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0):131-132
介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重要战略意义,重点阐述了瓦斯发电的总体技术原则及判定电站装机规模的方法,阐述了瓦斯发电的投资分析和余热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俊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222-223
介绍了羽状水平井煤层气开发的特点及其优势,根据羽状水平井开发的地质要求,对沁南盆地进行了分析,优选出羽状水平井部署区域。 相似文献
16.
田永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3):163-165
从水文地质的角度,介绍了煤层气井的生产机理及井间干扰对煤层气井组排采的影响,论证了煤层气地面开发的规模性,根据叠加原理,初步确定了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最小合理规模井数。 相似文献
17.
张彦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7):150-152,157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迫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能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吸取国外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煤层气资源特点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加快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煤层气活性水改造效果差的难题,基于煤层发育被方解石充填的天然裂缝网络、压裂液滤失量大的特性,提出了新的缝网压裂思路,研制与煤层相适应的复合压裂液体系。潜在酸压裂液酸蚀充填矿物,使裂缝恢复畅通,形成相连通的复杂裂缝网络;清洁压裂液携砂,支撑压开的裂缝。探讨了该思路的可行性和优势,以及与页岩气、砂岩气缝网压裂的区别。分析了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和15号煤地质特征,研制了相应的潜在酸压裂液和清洁压裂液,形成"潜在酸酸蚀裂缝充填矿物,清洁压裂液携砂"的缝网压裂技术。与常规活性水压裂对比表明,3号和15号煤层缝网压裂产量高,见气普遍更早。3号煤压裂支撑剂用量更少,15号煤煤层气开发取得历史突破。实践表明煤层气缝网压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浅谈影响煤层气利用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7):140-142
在介绍世界煤层气以及我国煤层气开采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煤层气开采利用率低的问题,并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利用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控制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变化的因素分析,从众多因素中选取出4个具有支配地位的因素,分别是生烃作用、构造运动作用,圈闭作用、水动力作用4个方面。根据煤层气储层自身的特征和所处的地质背景,将煤层气储层异常高压区分为两类:水动力封闭型和自封闭型。同时对我国各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的资料研究分析认为中国煤储层压力以低压储层为主,局部地区也不乏高压储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