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革命是由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包括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观念)的飞跃进步所引起的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当代科技革命,又称新技术革命,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标志。截至目前,当代科技革命已经在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宇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志龙 《甘肃科技》2009,25(19):6-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科技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广泛表现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上。从内生效应、结构效应、速度效应、规模效应和持续效应等五个方面(五大效应)阐述了当代科技进步所产生的经济增长的潜在效应,论述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吴建新 《山西科技》2005,(2):16-16,18
当代科技革命浪潮在全球兴起,以科技竞争推动经济竞争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焦点.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分析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制定实施一系列科技政策措施,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由于确立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而引发了两次革命性进展。其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农业一个“破题”、 “两个飞跃” 的论断,指出了科技和教育对农业的破题以及实现第二个飞跃的根本关系。现在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可望通过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争取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再次更大的飞跃。这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世界性新的农业革命正在兴起,对我国是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解读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趋势的同时,着重阐述了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特点、紧迫性、可能性和理论基础,认为只有依靠科技,实施新的产业科技革命,才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实现我国农业新的历史性跨越,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下,法律应充分发挥其效能,积极应对挑战,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防止科技异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文章从科技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出发,分析了科技对法律的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层3个层面的影响,以及法律对科技“兴利”“除弊”两个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考察科技发展带来的法律挑战,并从科技法学科建设、科技法体系构建以及建立制度化的科技与法律沟通交流渠道等3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当代主流的实践活动之一。本文主张创新的战略旨在决胜,创新的战略管理必须遵从原创优先、胜者全得、常规扩张与突变革命交替发展、路径依赖、增量决定存量等科技创新发展的逻辑。在当前发展阶段,创新管理应提倡宽带、演进、人本和自主创新四个基本理念,创新战略在视野上应重点面向新生点、切入点、临界点和制高点四个主要的着眼点,要从层次、价值导向和内容上构建战略分析的框架。科技创新具有创导未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转型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大多集中于讨论社会类型及相关的转型标准、途径、动力、机制等等。在谈到科技的作用时,通常一般也仅述及科技推动社会发展,较少考虑前者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更少考虑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的关系。本文认为,科技革命经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推动社会转型,两次科学革命及相应的技术革命分别促成两次社会转型。当代中国同时面临两次科技革命,由此对社会转型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社会有种种类型,相应的转型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基本的、普适性的标准,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学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们从社会发展、科技革命的客观需要和教学的客观规律出发去考察教学活动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当代教学论既是当代社会发展和科技发达的必然产物,又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质变、实现飞跃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使在几千年手工生产基础上产生的一系列消极保守的教学理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于这种变革,无论是从宏观看  相似文献   

9.
公众科学素养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动力。自近代实验科学产生以来,大众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对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就具有了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近代工业技术革命还是当代的信息科技革命.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养的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应对其挑战。在考察科技强国和科技革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下,中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需要建设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它们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前四次浪潮,包括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它将推动世界现代化的第五次浪潮。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但也将带来伦理挑战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书为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科学丛书当代化学物理学》第20卷。化学物理学是当代物理学中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新的重要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本书从许多方面论述了量子物理学,特别是非线性量子物理学中的新进展和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观察、分析中国具有独到的世界眼光,这种世界眼光反映了邓小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科学的认识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邓小平根据对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国际格局的判断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邓小平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总结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色。三、邓小平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来分析、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钻燧取火到弓箭的使用,从历法的推广到金属的冶炼,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欧洲的工业革命,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十六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大国正是依靠科技革命先后崛起,而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和走向。  相似文献   

15.
李群芳 《科技资讯》2006,(18):246-248
新科技革命正以比前两次科技革命更加猛烈的态势影响着当代世界,它不仅已成为牵引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前进发展的重要核心因素,而且由于新科技革命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由此也造成了国际关系以及国际社会发展的日趋复杂化。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权日益受到信息技术的挑战和影响;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国防高科技实现了由传统战争向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转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和“信息差距”日益扩大;网络技术强化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数字科技革命和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各国平面设计的民族特征逐渐消减,被国际特征取代,从而促进了国际平面视觉语言的形成。但是,设计同时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国际化的趋势必然形成单一的视觉语言效果。因此,在平面设计的国际化趋势中,其实也潜伏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能性。文章仅就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及世界平面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此论证中国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10年。从科技思想、改革实践、创新成效等方面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历程和成就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科创新思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发生了系统性的变革,促进中国在资源投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创新活力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迈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展望了促进中国尽快成为全球创新强国和世界科创中心的目标,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及汽车工业、家庭轿车发展历史、现状为参照,结合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探讨了新技术革命对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中国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追求发达国家那样的轿车普及水平,轿车工业只可获得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站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最前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科学认识和战略判断,形成了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科技思想体系。科技创新思想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核心,因而对他的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背景、形成阶段、发展脉络和轨迹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20.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面对新时代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提出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基础上,从发展规划、组织运行模式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主要世界科技强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在分析我国现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