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学家推出“光帆”新计划 美国行星学会一直致力于研发太阳光帆,它是一种被太阳光子推动的新型太空船。2009年11月,美国行星学会宣布说,他们将于2010年底之前发射一艘名为“光帆一号”(LightSail—1)的实验型太阳光帆太空船。根据行星学会的描述,“光帆一号”是一艘实验型的小型“太阳光帆”,也是他们计划发射的三艘系列“太阳光帆”的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曾有过漫长的用帆时代,那鼓胀的风帆曾在工业革命前为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后来它们被使用燃料的引擎所取代。然而在太空中,事情很有可能完全颠倒过来,携带燃料的引擎难以带领我们进行长距离的太空旅行,而帆则有希望做到这一点:以太阳光帆为动力的航天器很有可能在太空中实现帆的复活,开辟帆的太空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一条青面獠牙、长相邪恶的深海鱼被冲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海滩,惊呆了所有目击者。这条鱼随后被辨认为长吻帆蜥鱼——海岸附近很少见到的一种夜间掠食鱼。长吻帆蜥鱼不仅以其獠牙和高高的背鳍出名,而且还有吃同类的恶习。由于它们生活在深海,科学家对其生命周期的了解不多。未成年的长吻帆蜥鱼为雌雄同体,但无证据表明成年后的鱼也是如此。长吻帆蜥鱼的背鳍长度和背部长度一样,皮表  相似文献   

4.
帆水母     
图片中的它和水母是近亲,但其“游泳”方式十分特别。它就是帆水母,系水螅虫纲、管水母目、帆水母属中的唯一品种。在水母界,它的背部长有独一无二的帆状结构,使其旅行完全取决于风向和洋流。它的浮囊体呈青蓝色,背上的“小帆”无色透明。就像帆船一样,它背上的帆也是利用风力或海流推动,从而使它漂浮于海面。其实,帆水母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它的生活细节却鲜为人知。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令许多海洋学家为之着迷,却又备感困惑。  相似文献   

5.
太空杨帆     
无需燃料,也不用火箭作推力,仅凭一张帆,太空飞船就像帆船一样帆航行在浩瀚的太空——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并非科幻。  相似文献   

6.
<正>曾经看过Discovery的一部讲述中国古代发明的记录片,惊叹于我们祖先的心灵手巧。除了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一些东西闻所未闻,比如类似于现代大巴和计程车的"帆车"和"记里鼓车"。画面上看到一辆载着  相似文献   

7.
在浩翰无际的大海上,十几艘木制的鱼叉捕鲸船正劈波斩浪搜索目标。这时身旁一个年轻的渔民小声地对我说:"瞧!鲸鱼!"而作为记者的我,除了望到远处的水平线外,什么也没看见。我看到后面的几艘叉鲸船落下了帆,好像都知道发现了鲸。我们的船也调转了帆,10米左右的船体缓缓地调头驶向那个方向。渔民取出非常粗的鱼叉,开始在磨石上来回地磨,不断地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一场人与鲸的殊死搏斗即将开始。这是在印度尼西亚南部伦巴塔岛的拉马雷拉村  相似文献   

8.
曹夫 《科学之友》2003,(11):10-10
扬起帆的船,在风的推动下,可以在浩瀚的海洋里航行。那么,是否有一种“阳光帆船”,利用太阳光的推动,可以在宇宙间航行呢?日本文部科学省太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回答:可以。原来,光除了具备波性质,也拥有粒子性质,光的粒子(光子)碰撞到阳光帆船的帆,会在帆上施以极微小的力,这个力可以使阳光帆船加速前进,最终以极快的速度航行。当然,他们正在设计的“阳光帆船”,外形和普通帆船有很大不同。但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太阳的光子就像“风”一样,驱动阳  相似文献   

9.
中国骄傲     
探索宇宙的奥秘,追寻太空的梦想,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早已走在航天科技的前列,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更是从未放弃过对太空梦想的追寻。中华民族远征太空的道路漫长而曲折。今天,炎黄子孙要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中国从来不会掉队,它总在默默地前行。在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里,中国人一直以现实为船,扬梦想之帆,迎时代之风,沉稳地航行。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行星协会宣布,预计将在今年5月进行一次太阳帆飞船的试飞,以测试太阳帆的姿态控制系统与通信技术,并为后续的太阳帆计划提供更加成熟的技术。经过6年的研发,太阳帆飞船的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它依靠光子撞击在薄膜帆面上产生光压,并将光压转化为动力,从而推动飞船前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太阳帆飞船的续航力是无限的,它能够比化  相似文献   

11.
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与纳米结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雪灵  祖艳  赵宇亮 《科学通报》2011,56(2):108-118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是纳米科学中既具有基础科学意义, 又事关纳米科技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 是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国际上普遍认为, 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大主要瓶颈能否取得突破: 一是纳米尺度上的可控加工与大规模生产技术; 二是纳米安全性知识体系与评价方法. 针对后者, 欧洲和美国都提出了“没有安全数据, 就没有市场”(“No Data,No Market”)的方针. 为了保障科技和市场的优先权, “科技要领先, 产品要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 为此, 在短短5 年内已经形成纳米毒理学这个新兴学科, 阐明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毒理学效应. 本文重点分析纳米毒理学与纳米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效应、纳米结构效应这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结果, 同时简单讨论剂量-效应关系这个传统毒理学的中心法则在纳米毒理学中的变化情况, 讨论未来的相应研究内容和方向, 同时也帮助读者更为科学、理性地认识和理解物质在新的纳米尺度下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包括毒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刘建妮 《自然杂志》2014,36(1):10-13
叶足动物是寒武纪海洋中非常特殊的类群,它们因为具有柔软的叶片状附肢而得名,而这柔软的叶片状附肢正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一对腿”。这对腿的出现,使地球进入了全新的“步行”时代,并且继而开启了地球上最大优势类群节肢动物的演化之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以澄江化石库中的叶足动物为主线,浅析寒武纪叶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3.
林银银  巫金波 《自然杂志》2017,39(2):103-114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实验方法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人们迫切希望微流控技术可以将传统实验室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如样品预处理、混合、反应、萃取、分离、表征和检测等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以微流控芯片代替传统实验室。这种高通量的实验方法将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增加产量,从而不但实现高通量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检测,也进一步促进了平台的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和便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处于发展阶段,文章从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各种催化剂及其原理,对现阶段催化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进展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阐述等离子变坡口切割装置的结构创新,在实际应用中的实际表现,制造成本降低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超支化聚合物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平  黄艳琴  任厚基  范曲立  黄维 《科学通报》2011,56(21):1683-1695
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具有高度支化的三维球状立体结构和众多的末端基团, 显示出与相应线型分子截然不同的性质, 如低黏度、良好的溶解性和大量可修饰的末端官能团等,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且合成相对简单、成本低, 因此成为近年来聚合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主要就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合成、性质和应用, 从传统结构和含有大π共轭结构的新型超支化聚合物两个角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这一领域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发展概况和最新进展; 着重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性质与其在新型功能材料如纳米材料、药物缓释剂、电致发光材料、传感材料等方面应用的内在关系, 并进一步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曹炯  甄育  史宸宁  张蕊  刘春光 《自然杂志》2021,43(4):259-262
自从海盐中检测出微塑料以来,其健康风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文章综述了海盐微塑料的来源、分布、物理特性、化学组成、检测技术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海盐中微塑料可能来自海水及加工过程,产自亚洲的海盐中微塑料丰度相对较高。检出的微塑料尺寸大多小于500 μm,其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海盐微塑料检测技术主要有光学显微镜法、光谱分析法、热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8.
一语双关     
彭燕 《科学之友》2009,(10):99-100
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修辞方法,双关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电影、谜语及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双关语来充实文章,使行文幽默且具有吸引力,所以说双关给人们带来好处,特别是广告语中的双关。因为使用了双关。广告才朗朗上口,才吸引了大量顾客。但同时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样使不同国家的人都明白双关的奥妙呢?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翻译技巧,搭好不同语言之间的桥梁,让不同国家的人们欣赏到双关的妙处。文章将从双关的定义、分类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对双关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个人多年来从事工程预结算审核的经验,阐述了工程造价审计的3个主要程序及每个程序的特点、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凝土材料制作和摊铺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保证材料制备的质量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摊铺作业,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