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学江  高帆 《科技资讯》2006,(15):172-172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相似文献   

2.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山水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种奇葩。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流传下来的约一千四百余篇的诗作中,就有一百五十篇以上是描绘山水风景的。可是,对诗人的这些诗篇,过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也很少有人对它进行全面的研究。一般人只称赞杜诗是“诗史”,而很少谈到杜诗还是“图经”。本文拟对杜甫诗作中的“图经”,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提到浪漫主义诗人,人们不自觉的想到的是诗仙李白,但对杜甫诗篇的研究让笔者感觉杜甫的浪漫主义更有一种感天动地的气魄和力量,一如他自己所言,有一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气势,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一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遗留下来的1400余首彪炳千古的诗篇,不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且也是闪烁在世界文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将一腔热血,绝世才华完全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怀着伤时感乱,忧国忧民的心情,艰难的走完了坎坷的一生。尽管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中曾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对他的死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杜甫的死因,主要有三种说法:即“溺死”说、“饫死”说和“病卒”说。溺死说首见于唐·李观《杜甫遗补传》,认为夏季耒阳阻水,杜甫为“惊湍漂没”。  相似文献   

6.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7.
朱琦是近代广西诗歌史上的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诗人,“岭西五家”和“杉湖十子”之一。他的诗以杜甫为法,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深沉的感叹,具有浓厚的“诗史”特征,风格沉郁悲壮,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可谓杜甫诗歌的传人。  相似文献   

8.
杜甫律诗代表了我国近体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考察他的律诗创作的实践,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十分注重“起”的技巧。其开篇不仅形式变化多样,而且有独特的表达功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杜甫律诗代表了我国近体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考察他的律诗创作的实践,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十分注重“起”的技巧,其开篇不仅形式变化多样,而且有独特的表达功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徐玉诺“月亮女神”型的诗歌散发着“爱”和“美”的梦幻、浪漫气息,游离于文学研究会倡导的写实风格之外。诗人称自已有一颗“遇见悲哀便美化了的心”,但与王统照、谢冰心对“爱”和“美”的玄想相比,他笔下的“爱”与“美”浸透着更多的苦涩意味。诗文中的“她”意象则是诗人将悲哀愁苦之情美化、浪漫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徐玉诺“月亮女神”型的诗歌散发着“爱”和“美”的梦幻、浪漫气息,游离于文学研究会倡导的写实风格之外。诗人称自已有一颗“遇见悲哀便美化了的心”,但与王统照、谢冰心对“爱”和“美”的玄想相比,他笔下的“爱”与“美”浸透着更多的苦涩意味。诗文中的“她”意象则是诗人将悲哀愁苦之情美化、浪漫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相似文献   

13.
鸟是人类的朋友,无论古今,不分中外,人们对鸟类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鸟类能消灭大量农林害虫,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鸟类还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那悠扬悦耳的歌声,轻盈飘逸的体态,艳丽夺目的羽衣,生动有趣的习性,无不是诗人描绘吟咏的对象。在我国历代的诗歌作品中,歌咏鸟类的诗篇俯拾皆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几乎是妇孺皆知。黄鹂又名黄莺,属雀形目黄鹂科,  相似文献   

14.
杜甫流寓夔州时曾作《草阁》一诗。其尾联“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于古人多有歧见。辨析各家观点,“小妇”应为夔州撑船渡人的劳动妇女,“红颜”既指诗人自身容颜也指小妇容颜,“飘泊损红颜”是叹小妇也是自叹。“惭”的主体是诗人,对象是小妇或为小妇所代表的劳动人民。鉴于杜诗一贯的情怀,“惭”应来自济世之志和老而无为的现实间的矛盾。辨明此义,可窥见杜甫情感世界的一个侧面,即他对弱势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15.
杜甫富有儒家传统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不仅集中表现在他的忠君恋阙、仁民爱物思想中,也鲜明地反映在他对乱世亲人的关爱与牵挂上。纵观杜甫创作的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诗人想望家乡、牵挂弟妹、照顾妻子、抚育子女,可谓是万虑丛集,操碎柔肠。解读杜甫诗歌,诗人堪称怀乡恋土的赤子、棠棣相依的贤兄、百结柔肠的良夫、舐犊情深的慈父。杜甫描述人伦亲情的诗歌,十分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儒家仁爱情怀和宗亲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杜甫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很注意色调的运用,他的诗本身就是五色缤纷的世界,用形象事物特有的光彩来描述人生旅途的见闻和感慨。在杜甫诗歌中,色彩又是意境创造的重要方式,也是理想人格的有效载体。杜诗色彩的运用极富特点,有着完整的、成熟的、自成体系的用色技巧。后代诗人在用色方面大多是继承了杜甫的手法,再没有人能在体系上全面超过他。这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追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又是一个独具只眼的文学批评家。他的诗歌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铭序》)。其与之相适应的文学批评理论,也充分体现了他对文学遗产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卓越见解。下面,就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杜甫以诗论诗诗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素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艺术方面有着无所不能的才华。同时,忧愁类风雨意象贯穿杜甫大半生时光,在不同人生阶段体现诗人互相渗透而且侧重不同的忧患心理,展示了诗人理想的失落、人生的凄寒、对故乡的渴望、对事实的慨叹以及风餐雨卧的漂泊状态。  相似文献   

19.
重读李、杜     
由于长期受大一统的儒家文化以及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封建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殊的“从仕”观念。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文化品格上形成严重的单一性倾向,在社会角色上,由于作为一种权力的话语的拥有者”,具有较严重的“救世主”及“代言人”观念,杜甫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又称“律诗”的集大成者及最高成就者,也是唐以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仕文化”的典型代表,又由于其伟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思想影响了以的的历代诗人和作家。李白则是一个例外.他亦以其创作和生活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一种另类的文化品格,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游离的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李白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他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言只是一个过客。本文试以李白和杜甫的部分作品及其生活经历,对两位诗人不同的文化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关心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杜甫的这种精神,在他的诗歌中有集中的反映。文章以杜甫的一生轨迹为线索,以他的诗歌为内容,论述杜甫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