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液相微萃取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集采样、萃取和浓缩几个步骤于一体,具有快速、简便、绿色环保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化学分析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文章对液相微萃取的概念、特点、技术分支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1999,(19):46-47
一、主要技术内容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化工分离技术,它已在石油、化工制药、生物食品,非金属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流动和传质特性;它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如密度,介电常数和溶解度等在临界点附近对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可利用这些特性来实现物质的萃取及萃取物与溶剂的分离.与传统的化工分离操作如有机溶剂萃取及精馏等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经济节能,其应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低温、常压条件下,根据氧化还原原理,以KMnO4和无机酸为原料,在液相环境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锰。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调节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等参数来控制MnO2形貌和晶体结构。其中在低温和较低酸浓度条件下,得到层状褶皱结构的6--MnO2微球,而在高温和较高酸浓度条件下,可制备出一维a-MnO2单晶纳米棒和海胆状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0,(1):48-49
一、主要技术内容钙盐沉淀法一直是柠檬酸分离的主要手段,但其回收率低,成本高(试剂用量大、耗水量大),劳动强度大,工艺流程复杂,且会产生大量的硫酸钙沉淀废渣,污染环境.而该技术则采用新型萃取剂和专利萃取设备,通过多级逆流不间断连续萃取,利用本身重力分离提取柠檬酸,产品质量符合GB1987-80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3-23
面向水环境监测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无线网络微传感器芯片系统急需解决的领域前沿问题,围绕着三维微纳结构传感效应及尺度效应、敏感材料与载体相互作用机理及表面增强效应、多靶标可逆特异性响应机理与信号转换机制、能量产生及耗散机理与自循环复合换能机制等核心科学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深入研究和认识敏感机理,探索和研究新的敏感效应和敏感方法,获得提高微纳生物化学传感器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的科学方法与技术途径;发展微纳加工、集成与封装新方法,研制出水环境监测关键微传感单元、微弱信号检测与传输极低功耗电路、环保型长效微型电源;通过微传感单元、极低功耗集成电路、微型电源的集成,结合样品预处理微流控芯片,实现水环境监测无线网络微传感器芯片系统,突破和解决水环境现场、实时、网络化自动监测关键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前沿性成果,造就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队伍,营造不断创新的环境,为使我国在传感技术领域进入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为我国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项目主要技术内容 逆流色谱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液-液分离技术,具有一些不同于其它液相色谱的特殊优点:(1)不使用固体吸附材料、可避免不可逆吸附或固体吸附剂与被分离物质的化学作用;(2)对分离样品纯度的要求低;(3)系统运行压力低;(4)仪器设备结构简单;(5)操作简便易行.经过国内外科学家的多年研究,发现逆流色谱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发酵产物、动物等材料中多种类型天然产物的分离,包括植物多酚类、类黄酮、生物碱、紫杉醇类、皂素、抗生素类、氨基酸衍生物、多肽、生物活性蛋白质、稀土元素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豆粕中四种主要的异黄酮单体(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标准品按比例配成混合标样,利用高效液相绘制出各自的标准曲线.利用高效液相的标准曲线对从豆粕提纯的异黄酮样品中的这四种单体进行定量,并将其他单体的含量按峰面积比折算后计算出总异黄酮的含量.以这种自制样品作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8纳米处检测并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9,方法回收率99.6%,精密度标准偏差0.072,变异系数为0.89%.此法结合了高效液相法的准确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快速的优点,弥补这两种方法各自的缺点.不但能针对不同的异黄酮样本制备与之一致的标准品,还能满足工业化生产时对大量样本进行检测的需要,达到对总异黄酮含量进行准确快速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猪肉及其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猪肉生产、流通、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对猪肉质量和等级进行快速检测。传统的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存在着前处理过程复杂、分析时间长、检测指标单一、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和反馈检测结果等缺点。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金标试纸检测技术等)已在发达国家畜禽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上得到了应用,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微纳制造技术是从纳米材料制备到器件应用的核心技术。面向微纳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发展不同于传统微纳加工技术的低成本、高精度、绿色环保的纳米结构制造技术,是未来新型纳米结构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印刷技术作为增材制造方式,能耗少、材料普适性高,可望对新型纳米结构器件制造技术产生变革性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印刷制造技术与纳米结构器件系统集成应用"项目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1999,(13):37-38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成果是以榆中特产水烟为材料,经桑克氏法用温水提取其中的烟碱有机酸盐.提取液用Ca(OH)2及Na2CO3碱化使烟碱游离,过滤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滤液,萃取相经浓缩回收乙酸乙酯得到含量为85%以上的烟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电站煤粉锅炉点火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微油点火技术和等离子点火技术等新型节能点火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对微油点火的技术关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以生物碱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超临界CO2萃取苦豆子中生物碱的萃取工艺,对超临界CO2萃取的携带剂,革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进行了优选.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h的条件下选用55%的乙醇做携带剂进行萃取,苦豆子中生物碱的提取率可达26.8%.较以前文献报道的该方法生物碱的提取率要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微氧技术的产生与作用机理,综述了微氧技术在污泥消化、改善出水水质、生物脱氮、降解难降解物质和消除中间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等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22):24-24,27
微夹持系统是微执行器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用于完成微小目标的夹持、移动和组装等动作。研究和开发适用于微型零件操作和装配的微夹钳,是实现微系统技术产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从研究现状看,人们发明了大量的基于不同的驱动方式的微夹钳。电热驱动与其它驱动比起来控制简单、操作方便,能提供大的输出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原理的仪器,目前在整体水平上,仍处于通用实验室仪器的研究阶段,开发的仪器主要面向科研单位,还没有能应用于现场且价格便宜的仪器。本课题的目的是建立基于SPR技术的多种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开发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快速检测仪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SPR生物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开发配套试剂盒和专用SPR快速检测仪器。预期达到的目标包括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测定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小型SPR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6.
吕安新  余隽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23-24,27
微纳米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微纳器件中,因此微尺度薄膜热容测试技术对于微纳器件热设计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薄膜热容测试的自对准双层悬空膜片结构——双层悬臂梁量热计,它主要应用于薄膜材料热容测量和微结构中的近场热辐射研究。同时介绍了双层悬臂梁量热计用于薄膜热容测试的几种测试方法,包括差式扫描量热法、热延迟时间法、脉冲量热法等。  相似文献   

17.
1简要说明 该项目采用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等一系列现代高新技术,提取分离与纯化茶叶、辣椒和柑桔中的功能成分,作为天然药物、高效保健品、功能食品与饮料、日化用品、天然化妆品的优质原料.重点研究茶叶、辣椒和柑桔中的减肥功能成分,并运用靶向技术,研究茶叶、辣椒和柑桔的主要减肥药理功能和机理,分离与鉴定产生功效的活性因子,确立相关活性成分,开发天然复合减肥产品,并在食品、保健、医药、日用化工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7):62-62
花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某些种类含有高比例的α-亚麻酸,而且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合理。我国花粉资源丰富,居世界首位,但利用尚不到0.5%,国内对花粉向功能性食品深加工开发的层次较低,缺乏广度和深度。课题组考察了国内花粉产品开发利用的现状及目前国内居民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状况的现状,选择高含α-亚麻酸的花粉,采用对环境无毒、萃取速率快、效率高、耗能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开发出具有降血脂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和污水排放特点,利用物理沉降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低强度增氧技术、波式流人工潜流湿地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集成,构建出多级链式的微动力生物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长期的自然进化,多种多样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性质、功能独特而又千差万别,且很多都难以被人工材料所仿制和替代。近年来,人们将各种蛋白质(及衍生物)基生物材料与先进微纳加工和集成技术有机结合,以蛋白质为重要、关键乃至核心材料,实现了各种新型功能化微纳结构、器件与集成系统——这已成为蛋白质基生物材料的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尤其是蛋白质(及衍生物)在微纳光/电(子)相关的多学科领域交叉性应用方兴未艾。但是,大部分微纳加工成型技术在亚微米乃至纳米精度真三维等能力上的不足或缺失,限制了蛋白质基生物材料在微纳尺度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三维光子器件与系统)。而另一方面,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人们已经成功地制备了各种器件构型的高质量二维和三维微纳光子器件。本文着重介绍利用蛋白质材基的飞秒激光直写技术。首先,以蛋白质基材料作为人工合成聚合物的环境、生物兼容理想替代材料,获得亚微米乃至纳米级精度的各种高质量二维和三维蛋白质基微纳光/电器件,较好地实现其原型功能;其次充分挖掘、利用蛋白质本征性质,赋予所制备器件新颖多样的特性与功能。最终实现在材料功能特性和器件几何构型上"双重"任意设计和可控的飞秒激光直写定制,而有助于推动其多样化的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